每每一到秋冬季節,煲仔、鍋仔、石鍋、大鐵鍋等保暖盛器就會紛紛出動,而在餐飲業里也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燙抵三鮮”,說的就是菜肴溫度對風味影響的重要性。現在天氣已十分寒冷,在此,我們給大家帶來了數道較受歡迎的保溫菜品,以讓大家作為參考之用。

原料:
袋裝白刁魚一條、香蔥100克,青紅椒段30克,高湯100克。
調料:
金銀蒜油40克,花雕酒15克,黃貢椒醬、剁椒醬、水豆豉各10克,味精、雞精各5克,鹽3克。
1.白刁魚裝盤,淋上花雕酒,將鹽、味精、雞精均勻地抹在表面,淋上金銀蒜油、黃貢椒醬和剁椒醬,撒上水豆豉,澆入高湯,上籠旺火足汽蒸8分鐘,至熟透后取出。2.小香蔥洗凈控干,鋪在漏勺中,用五成熱油淋透激香,控油后擺入鐵盤墊底,將蒸好的白刁魚滑入香蔥上,原湯一同倒入,帶底火上桌。北方大廚做黃燜雞時通常要加甜面醬,而四川樂山的做法則有所不同,不僅要加干辣椒、干花椒、豆瓣醬、藤椒油等“川味必備”的調料,還需用炒火鍋底料的方法制作一款麻辣料加入其中,成菜鮮香麻辣、入味深透;走菜時,將黃瓜、黃豆芽汆水后墊入砂鍋底部,葷素搭配,可為雞肉解膩。1.散養雞治凈,雞爪剁去趾甲,雞肉切成大塊;黃瓜250克切片,入沸水汆燙片刻,撈出后與焯透的黃豆芽200克一同墊入砂鍋底部待用。2.鍋入熟菜籽油250克燒至六成熱,下雞塊600克大火煸炒至七成熟,轉中火后加蒜子40克、姜塊30克、干紅辣椒15克翻炒幾下,舀入麻辣料120克、紅油豆瓣100克翻炒2分鐘至香氣逸出,撒干紅花椒、小茴香、八角各10克,山柰8克,桂皮、白豆蔻、香葉各5克(以上幾種香料需洗凈后提前入清水浸泡15分鐘)翻炒幾下,添高湯800克,調入鹽3克、白胡椒粉1克小火燉20分鐘(土雞需燉40分鐘,或入高壓鍋壓8分鐘),淋藤椒油5克,離火盛入砂鍋中即成。
麻辣料:
1.干辣椒段(二荊條辣椒、小米辣按照1∶1的比例混勻)250克放入沸水鍋里汆透,撈出瀝水后絞碎成糍粑辣椒;八角50克、香葉40克、小茴香30克、桂皮15克、草果(拍破)10克、白豆蔻8克、砂仁8克、丁香5克、山柰5克洗凈后打成二粗碎,入溫水中浸泡15分鐘,撈出瀝干備用。
2.鍋中倒入混合油(牛油、熟菜籽油按照1∶1的比例混勻)2500克燒至五成熱,下蔥段250克、蒜子250克、姜片150克炸香,待蔥段焦黃時撈出料渣,倒入紅油豆瓣1250克、糍粑辣椒,小火炒至香氣四溢時,添紅油200克,下香料碎、大紅袍花椒50克繼續用小火炒約15分鐘,添醪糟汁60克,調入鹽40克、冰糖30克,雞精、味精各適量,慢慢熬至醬料中的水分完全蒸發即可。
1.川味麻辣香腸、川式臘肉分別蒸熟,麻辣香腸先切成長10厘米的段,再縱向切成薄片;臘肉改成片。2.兒菜300克洗凈,改刀成厚1厘米的片,擺入籠屜內,頂端鋪入15片臘肉、20片臘腸。3.取一口蒸鍋,底部添入熱水,擺上籠屜,帶卡式爐走菜,上桌后當著客人的面點火,待上汽后蒸4分鐘至兒菜成熟,即可開蓋取出食用。這款蒸鍋,透氣孔在其凸起的圓柱形上,加熱時蒸汽從孔中逸出,自上而下循環地覆蓋在原料上,加速成熟,且底部不會因“熏”上過多水汽而粘鍋。走菜時在蒸鍋底部添入熱水,再將盛有兒菜、臘肉、臘腸的蒸屜擺在上面。?
兒菜:
又叫抱子芥,其粗大的根部環繞相抱著一個個翠綠的芽包,如同無數孩子把母親圍在中間,因而得名“兒菜”。這種蔬菜生吃口感脆嫩,蒸熟變軟后又較為多汁,一般多用于煮湯,可用萵筍代替。

兒菜真身
?

“沙茶”是福建的一大特色調味料,沙茶面更是遍布街頭巷尾的“國民小吃”,而沙茶鍋則多出現在酒店餐廳內,豐儉由人,從人均幾十元到人均數百元,可以自由選擇。鮮鮑魚600克,鮮魷魚500克,鮮蝦仁250克,大腸頭500克,豬肚尖250克,肉羹250克,包心魚圓250克,娃娃菜250克。沙茶醬750克,花生醬200克,大廚四寶紅油辣子100克,清湯1500克,雞粉20克,蒜蓉50克。1.將鮑魚、魷魚、蝦仁清洗干凈,入沸水燙熟。將大腸頭、豬肚尖洗凈后擺入托盤,撒入適量蔥、姜、鹽入籠蒸熟。肉羹、魚圓入沸水燙熟。娃娃菜汆熟待用。2.取一只大號燉鍋,墊入娃娃菜,再將其余原料均勻擺好造型。
3.炒鍋上火,下入清湯、沙茶醬、花生醬、紅油辣子、雞粉燒開調成沙茶湯,輕輕澆入鍋內,上火燒開,撒上生蒜蓉即可走菜。這是福建當地的說法,就是經過攪打起脆的豬肉片,其大致加工流程是:選用豬腰條肉切成厚片納盆,加入少許醬油、鹽、味精、地瓜淀粉、清水,用手不斷在盆內摔打,至其表面微微起膠即可。這樣制成的肉片既脆且嫩,毫不塞牙。
1.大腸頭、豬肚尖要提前蒸至熟爛,海鮮現燙至斷生。2.沙茶湯不能熬得過濃,否則上桌持續加熱過程中容易煳底。

海鮮市場的商戶一般將魷魚按身、須分開賣,剩下很多魷魚頭則不易出售。張銘慧眼獨具,發現魷魚頭似帶脆骨,入菜脆爽,于是便大量收購,添加麻辣底料、小米椒、啤酒炒制,裝入石鍋上桌,香辣好吃,是一道極受顧客歡迎的創新海鮮江湖菜。
制作流程:
1、魷魚頭無需改刀,洗凈后納入盆中,加適量料酒、姜、蔥、胡椒粉、鹽腌制20分鐘,然后入沸水焯透,撈出瀝干后入四成熱油炸掉多余水分。
2、鍋下紅油60克燒熱,加入蔥段、姜塊、干辣椒段各10克、茂汶花椒5克炸香,下紅九九牌麻辣底料15克小火炒勻,投入青、紅小米辣段各50克,加魷魚頭350克大火翻炒均勻,淋啤酒100克,蓋上鍋蓋燒燜2分鐘,調入適量雞精、味精,撒汆過水的藕丁100克,大火收濃汁水,盛入燒熱的石鍋即可上桌。

魷魚頭真身

黃鱔4條,萵苣100克,魔芋絲100克。
調料:
自制醬椒50克,鮮花椒10克,青紅辣椒圈共10克,味精10克,鹽、雞汁、藤椒油各5克。
制作流程:
1、黃鱔宰殺治凈,剔去魚骨,約得鱔肉400克,改刀成薄片;萵苣去皮洗凈切成長條,魔芋絲洗凈,二者入沸水焯透。
2、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倒入鱔魚片拉一下油撈出瀝干。
?
3、鍋留底油燒至六成熱,下自制醬椒翻炒出香,沖入清水250克,然后倒入鱔魚片、萵苣條、魔芋絲,調入味精、鹽、雞汁,大火滾開。
4、將燒好的鱔魚片和輔料倒入提前燒燙的石鍋中,撒鮮花椒、青紅辣椒圈,淋入藤椒油,澆上八成熱油激香即可。
自制醬椒:
鍋入菜籽油1000克,下姜末、蒜茸各50克、白芷、白蔻各20克炒香,倒入湘府君泡青椒碎和野山椒碎各1300克,翻勻后熬制5分鐘,加啤酒2瓶、蒸魚豉油100克、蠔油、雞汁各50克攪拌均勻,大火燒開轉小火繼續熬制20分鐘即成。

提前炒好的醬椒
?

此菜將原料入湯桶冒熟,再裝進特別訂制的牛頭盛器,帶底火上桌,可另外添加配菜食用,賣相大氣,味道別致。1.鮮牛黃喉洗凈瀝干,取較薄的部分切成片,較厚的部分另作他用;黑毛肚洗凈,改刀成片;牛血改刀成塊,泡入清水。2.牛腸縱向剪開,去掉內部油脂,加鹽、白醋搓洗去污,汆水瀝干,放入燒沸的白鹵水中大火煮50分鐘,關火浸泡20分鐘,撈出切成段;牛肚加面粉搓洗干凈,放入白鹵水加熱1小時,關火浸泡20分鐘,撈出改刀成片;牛筋洗凈、汆水,沖去表面浮沫,放入五香鹵水大火煮1小時,轉小火燜30分鐘,關火再浸泡30分鐘,撈出晾涼,改刀成長7厘米的條。3.腌椒制作:湖南醬椒2000克、野山椒2000克、泡青小米辣1500克、黃貢椒1000克、老姜片500克一同打碎,加鹽200克、白醋100克拌勻即成。4.調酸辣湯:金瓜800克、胡蘿卜800克去皮切塊,蒸熟后打成泥,入鍋加雞油1500克、色拉油500克炒出香味備用。鍋入菜籽油1000克、豬油500克燒至四成熱,下入芹菜段350克、蒜片250克、姜片150克、蔥段100克炒香,倒入腌椒1500克炒出酸味,沖入骨湯15千克,放金瓜胡蘿卜泥大火熬25分鐘,打去渣子,調入鹽40克、雞精30克、味精30克、白胡椒粉20克即成。1.牛血塊200克裝進漏斗,下入酸辣湯煮2分鐘,放豆芽100克再冒30秒,瀝干倒入盛器中;牛筋50克、牛腸50克、牛肚50克裝入漏斗,下湯中冒1分鐘,倒進盛器;黑毛肚150克、黃喉100克裝入漏斗冒10秒,撈出放在盛器頂端,再舀入酸辣湯1000克,淋幺麻子藤椒油30克。2.勺內放青椒圈100克、紅椒圈30克、蒜末30克、鮮青花椒30克,澆入燒至220℃的熱油200克激香,再蓋到牛雜上,點底火即可走菜。
此菜有三大亮點:首先,以價格低廉的小黃花魚入菜,借鑒“紙包魚”的出品形式,將原料、湯汁墊著燒烤紙裝入石鍋,既防止醬料粘鍋、主料糊底,又因主輔料、醬汁被包裹入一個空間,在石鍋的熱力加持下,香味融合,滋味更足。其次,魚肉鮮味有余,香氣不足,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在自制的酸菜醬中添加五花肉,使魚透著一股肉香,口感也更滋潤。最后,以蠔油、咖喱、芥末、蒜香粉、沙姜粉等料調成一款醬汁,給魚肉補味,香氣蘊含多個層次。1.小黃花魚3條(重約150克/條)宰殺治凈,在魚背肉厚處劃一字刀,加蔥姜水、料酒、鹽、雞粉抓勻腌制20分鐘去腥,取出瀝干,下入七成熱油炸至金黃定型,撈出瀝油備用。
2.南豆腐200克掰成大塊,表面撒少許鹽,擺入盤中放進蒸箱,大火蒸10分鐘,取出墊著燒烤紙放入熱石鍋中。
3.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放蒜碎20克、花椒15克爆香,放自制酸菜醬50克炒出香味,添高湯300克,加蠔油汁15克攪勻,下入小黃花魚中火煮3分鐘,起鍋前點入香醋3克、花椒油5克,將黃花魚舀入墊有豆腐的石鍋中,再澆入原湯。
4.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放鮮紅小米辣圈25克、油渣25克爆香,倒在黃魚上,撒芹菜碎20克、香蔥碎20克、酥黃豆20克即可走菜。
1.老壇人家魚酸菜、老壇人家泡紅椒、泡蘿卜分別瀝干水分,打成碎末。
2.鍋入混合油(色拉油、熟菜籽油、豬油按3∶2∶1的比例混勻)500克燒至五成熱,放蒜末200克、姜末100克小火炸香,添五花肉末700克炒至變色,沿鍋邊烹入料酒50克增香,倒入魚酸菜碎2000克、泡蘿卜碎500克、泡紅椒碎300克、洋蔥粒200克、涪陵榨菜碎100克小火炒干水汽,加李錦記香辣醬300克、海鮮醬100克、蠔油100克以及適量鹽、味精、白糖、雞粉小火熬15分鐘,關火晾涼,裝入保鮮盒即成。
家樂蠔油500克、辣鮮露250克、蒜香粉80克、沙姜粉80克、咖喱膏50克、芥末油50克、十三香粉30克、味精20克、雞精20克調勻即成。

此菜借鑒粵式生焗的做法,將蛙塊放入墊有蔥、姜、蒜的石鍋中,澆入調制好的油料生焗制熟,肉質比冷鍋蛙更加滑嫩。1、宰殺治凈的美蛙200克改成小塊,加美極鮮味汁、味精各2克,再撒淀粉5克拌勻腌制2分鐘。2、石鍋上灶燒熱至300℃,倒入色拉油30克,下姜片、蒜片、小蔥段各15克煸香,加洋蔥60克炒約30秒,然后下腌好的美蛙塊,加蓋焗2分鐘后澆入油料,保持小火再焗3分鐘,點綴香菜即成。熟菜籽油、老兵牌魚頭剁椒醬各50克、紅油、蒜末各30克、蠔油、香油各20克、藤椒油10克、成品黃燈籠辣椒醬、美極鮮味汁各5克、香油、味精、雞精各3克、陽江豆豉2克、鮮紅小米辣碎1克,以上配料全部拌勻即成。原創文章,作者:大廚微閱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