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餐飲業都愛以“龍鳳”,“熊貓兒”作為主題?


    每  天  讀  一  點 , 一  年  大  不  同

    擊上方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r811關注我們!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為什么現在很多消費者認為市面上的餐廳大同小異?不僅產品陷入同質化怪圈,就連名字也同李逵李鬼似的難以區分。

    就拿四川火鍋為例,大眾點評上隨手一搜,瞬間覺得“龍鳳”二字都彌漫著滿滿的火鍋氣息。

    許多與餐飲本無關聯的關鍵字、關鍵詞不斷重復,其中到底有什么意義?

    中餐廳取名又有哪些有趣的習慣與套路?

    全文需3分鐘時間閱讀


    密密麻麻的標簽像一面面小旗子一樣通過大眾點評的區域搜索顯示出來,仔細數了數,在成都二環外,一公里區域內,竟然超過25家餐廳名字中帶有“龍”字,17家餐廳名字中帶有“鳳”字,超過25家餐廳名字中帶有“蜀”字。

    ▲數據來源:大眾點評(搜索上限位25)

    中國餐廳的名字,在不算漫長的發展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階段性區別,以及受到地域影響產生包括社會階層化在內的種種差異,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只需要通過對餐廳名字就能判斷出自己是否“適合”這個餐廳。

    比如同樣是火鍋,有叫魚躍龍門火鍋(本名字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乃巧合),有叫莽子火鍋,先不說產品方面,單從名字來看,前者是大氣恢宏,后者是市井江湖,兩者從名字來說,面對的就是兩個文化價值觀不同的群體。

    一、為什么人人都愛“龍”

    1.追隨意識形態的產物

    不論是“龍”、“鳳”,還是傳統中餐廳出現率比較高的“樓”、“亭”、“軒”等詞匯,大多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國人歷來就有“龍的傳人”之稱,“龍”、“鳳”等都是漢民族的圖騰,中國人對“龍”、“鳳”這些虛擬生物有著歷史悠久的崇拜與敬仰。

    古時候就以“真龍天子”形容統治者,與“龍”、“鳳”相關的詞語也大多蘊含對美好事物的期盼。

    任何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相信一個富含吉利寓意的名稱更能使消費者側目。

    再比如,著名武俠電影《龍門客棧》中,作為故事發生的重要場景,龍門客棧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

    因為“龍門”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險要關頭”的含義,再加上眾多文學作品中會使用“魚龍混雜”一詞來形容武俠江湖,龍門客棧在影片中指聚集眾多江湖英雄之地。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餐廳的名字對消費者而言,從來不僅僅是一塊招牌,更多的,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聯想。

    ▲龍門客棧

    2.外觀與感知聯合作用

    在日本,許多消費較高的餐廳偏愛使用漢字作為店名,因為在不少外國人眼中,漢字是一種圖形文字,尤其是有很長歷史的老店,都喜歡用在日本文化里帶有美感的詞來命名。

    在中國也是如此,“龍”的繁體“龍”筆畫眾多,富有美感,且一般中餐廳的招牌喜歡使用紅色與金色,這與“龍”、“鳳”在消費者文化意識中的形態相符,也比其他文字更加適合這兩個顏色。

    聯想一下,朱紅色的招牌上用金色打造一個大大的“龍”,一種恢弘大氣又祥瑞的氣息撲面而來,雖然有些浮夸,但不得不說,不少消費者的審美意識,就吃這一套。

    二、餐廳起名受到哪些影響?

    1.受消費者影響

    當然也不全是這樣。餐廳取名與不同地域不同的消費人群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簡單來說,餐廳起名也會受到餐廳定位的影響。

    比如成都串串香品牌簽王之王,將消費者鎖定為80、90后,這部分人,對“龍”、“鳳”之類興趣缺缺,追求更新奇的飲食體驗,而且作為童年回憶,他們也能心領神會簽王之王的諧音含義,從而達到品牌名字與品牌定位的高度統一。


    ▲成都簽王之王串串香

    再者就是,在不少城鄉結合部或者在建城市中,我們很少見到名字過于文雅的餐廳,因為這些地方的消費者大部分并不關心餐廳是否有意境,他們更在乎產品是否可口,性價比是否足夠高。

    所以接地氣的名字在這些消費者心中更受喜愛,從四川麻將術語中取名的海底撈,正是走的這條路線。

    2.受地域文化影響

    以火鍋為例,雖然被統稱為川式火鍋,但重慶火鍋與成都火鍋還是有著不少的區別,這從名字上就能非常直觀地體現出來。

    火鍋屬于山河文化,有強烈的反差和對比。川東地區高山深谷,陡坡天梯,還有烈日和濃霧,滋生出了陽剛大氣的飲食文化。而身處平原的成都,要溫和一些,加上移民眾多,飲食習慣也有較大的包容性。

    這樣的差異就造就了成都的一部分火鍋餐飲品牌更多是走滿足消費者意識形態的路線,而且以三個字為主,突出一個川,蜀的特色。比如知名餐飲品牌蜀大俠,都是著重突出巴蜀的文化氣息。

    在蜀大俠創始人江俠看來:餐廳打造的文化一定要有延展空間,最好是消費者本身已經比較熟知的,金庸的小說,三國文化都是家喻戶曉的文化,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

    ▲成都蜀大俠火鍋(圖片來自大眾點評網

    而重慶的火鍋,則更多是為了滿足經營者的意識形態,常會采取市井人名為主。因為重慶火鍋發源于碼頭文化的棒棒軍,因此重慶本土山城的江湖氣息很濃郁,所以重慶的的火鍋店取名像比如;莽子,二娃,佩姐,胖妹都是非常的簡單粗暴,所以這也間接反映了兩地居民的性格的差異。

    三、龍鳳VS時尚派,誰是主流?

    在當今的世界,名字和許多事物一樣,也被流行的興衰所裹挾。

    看看現在流行的新式中餐廳,蜀大俠、外婆家、桃園眷村、哥老官……他們更加傾向于年輕消費者的文字審美。

    現在的消費主體,每天接觸巨大的信息量,“龍”與“鳳”早就不再是他們唯一的信仰,甚至其作為漢族圖騰的意識也在逐漸弱化。

    比如前段時間一家名為沙縣輕食的小吃店開張,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不同于沙縣小吃,“沙縣輕食”重新定位,重新改良,定位的人群是80、90年輕人、上班白領,女性,走的是輕奢路線。

    ▲沙縣輕食門頭

    這其中,“輕食”一詞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輕食”其實與“小吃”是同義詞,“輕食”最早是歐洲過來的,在法國,午餐的“Lunch”正具有輕食的意味,此外常被解釋為餐飲店中快速、簡單的食物的“Snack”,也是輕食的代表字眼之一。

    說白了,輕食就是清淡、均衡、自然、健康、無負擔的飲食,許多大眾媒體和餐飲行業都提倡“輕食主義”,于是慢慢就形成了一種流行詞匯,輕食一詞至少在餐飲界,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熱詞。而輕食也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簡易、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吃飽的食物,這正好和沙縣點題。

    雖然只是細微的區別,但卻形象地滿足了新一代消費者的追求,他們不再盲目相信“龍”、“鳳”等過去的信念寄托,喜歡的更多是流行文化的具象化,或者是對優質產品、消費體驗的體現。

    你身邊的餐廳都有哪些文化現象?來,來,來!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王秋怡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End—–———-

    品牌VI設計超值套餐,還不快來!??

    ————————–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串天下 |西貝香天下 | 海底撈 |

    市場年輕化 |中餐老字號 |網紅餐廳

    餐廳選址|餐飲行業的成都現象

    廣 告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22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1月14日 20:10
    下一篇 2017年11月14日 20: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