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年7月份,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網上發文確認湖北菜簡稱“楚菜”。
遂有網友調侃:楚地可不僅包含湖北啊,改名這事要不要跟湖南商量一下?
且先不說改名為“楚菜”是否有失公允,就說湖北菜在國內的境遇,比不上湘菜那是事實。
大家耳熟能詳的湖北名菜,無非熱干面和鴨脖子,湖北菜只有一兩種單品在全國馳名,難成體系。
筆者近日采訪了一家開在北京的湖北餐廳,了解一下湖北當地人對湖北菜的看法和他們的經營思路。
湖北菜的尷尬
藕葉餐廳的決心
藕葉餐廳于2017年10月份開業,經營至現在已有一年的時間,一條街上和它同一時期開張的店鋪,大部分都已改換門庭或再三易主,但藕葉餐廳依舊維持著他不急不躁的脾性,照常客來客往。藕葉餐廳的店主陳璋,是湖北孝感人,店里的的招牌米酒,就就是他家鄉的特產。
說起湖北菜在市場上的現狀,陳璋感慨道:“湖北菜不易做,湖北餐廳不易開啊。”問及緣由,他繼續解釋說:“包括兩方面吧。第一是湖北菜本身的制作工藝比較復雜,對廚師的要求高,品控難把握,也很難復制,開餐廳的話成本太高;第二是官方的關注度不夠。湖北菜如果能像川菜和湘菜那樣,獲得來自官方的大力支持,那就比現在容易多了。”
在尷尬的處境下,藕葉餐廳的出路在哪里,如何經營到現在的呢,陳璋說:“北京其實有很大的屬于湖北菜的市場,我在北京生活多年,很多在這生活的湖北人都找不到一家像樣的家鄉菜餐廳,所以我開餐廳的顧客定位就是想吃一口正宗湖北菜的湖北人。我的目的則是在湖北菜系統化的道路上做出一些努力。”
深加工、產品化加工相結合
輕中餐出品只需3分鐘
藕葉餐廳走輕中餐路線,六十平米左右的店面,后廚卻占了很大面積,餐廳8個員工里,有6個是后廚人員。陳璋表示,要做正宗湖北菜,自然需要正統的廚師。
陳璋在開餐廳之前,就在湖北當地尋找了幾位頗有威望的廚師,跟隨他來到北京后,后廚人員的配置成了藕葉餐廳最大的成本開銷。
“藕葉餐廳的所有菜品都堅持原來的技法,我所請的這些廚師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我要求他們只管做好自己所負責的菜品。雖然人員配置的成本很大,但只有通過這種做法才能保證正宗湖北菜的定位。”
做正宗湖北菜,藕葉餐廳所需食材有20%從湖北當地來。一些北京本地沒有的,或者對原材料品質要去高的,例如藕湯所需的胡椒,陳璋親自去家鄉采購。
湖北菜的制作工序比較繁瑣,藕葉餐廳是怎么解決的呢?陳璋說:“深加工、成品化加工結合,大量配置后廚人員的目的就是對最好每一次加工和出品。后廚人員每天早上8店到店里,對今天要出品的所有材料進行提前加工,至少經過兩道工序。到了10點,是客人來吃小食的時候,比如藕葉豆皮,工序稍簡單點的,馬上就能端出來。到了11點正餐時間,蒸菜、燉菜類的產品,就差最后一個步驟了,自然會在3分鐘內端給客人。”
薄利多銷讓利消費者
特色飲品弘揚湖北菜
工序復雜的湖北菜,實則利潤很低,陳璋沒有從產品價格方面下手,而是選擇薄利多銷的方法。“還是要讓利消費者,消費者對價格是很敏感的,價格調高就意味著會流失一部分客流。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多賣出去幾份。”
陳璋不主張賣飲料酒水,而是用米酒或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飲品代替。“不賣飲料和酒水,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定位,藕葉餐廳是有一定格調的輕食餐廳,雖然面積小,但也是為了讓顧客感受到在我們這用餐時的愜意;另一方面想讓大家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湖北特色,那我們就做推薦我們的飲品,從這方面入手,弘揚湖北菜。”
藕葉餐廳的位置在一處寫字樓商圈,旦逢節假日,上班族撤離,開在這里的餐廳就沒有了客流,藕葉餐廳卻未曾受到影響。為了貼近上班族,大部分餐廳的產品都比較單一而且沒有突出的特色,到了節假日便沒有消費者。藕葉餐廳經營一年后,漸漸有了固定的消費群體,在互聯網平臺有了口碑,節假日時,一些顧客會特意趕來嘗這一口特色菜。
文:景麗
來源:餐飲經理人(canyinjingliren)
轉載聯絡(微信):13331083279 / 18511452495
? end ?
……
原創不易
如果覺得喜歡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轉發或收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持續關注
2019年雙刊雜志訂閱優惠
倒計時2天!
悄悄告訴你~
算了,不悄悄說了
這回要 大 聲 說
咱們雜志社2019年刊開始訂閱了哦!
其實已經開始一個月了
《餐飲經理人》與《烹飪藝術家》2019全新升級!
實實在在的升級!我們的平臺就是智囊團,
餐飲老板學管理,烹飪大廚學技術!
你買不了吃虧,你買不了上當!
搶先訂閱贏得七重好禮!
9月30日之前,訂閱雙刊中的任意一刊
均會獲得ABCDEFG七重大禮!
掐指一算,距離30日僅剩下3天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訂閱界面~
不要猶豫,訂就是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