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熊貓精釀: 連鎖不復制 優先占領未來市場


    布局二線城市是大勢所趨


            “熊貓”做連鎖,首先與品牌的理念有關。精釀是一種開放性的文化,“熊貓”希望將這種文化傳播出去,不是優先傳播品牌,而是優先傳播精釀文化和精釀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連鎖總監盧閩說:“從全國的精釀市場來看,北京和上海是發展得比較好的。但是精釀仍然處于發展期,無論是哪一個品牌、哪一種餐飲業態,發展規律都是一致的:歐美→香港、臺灣→內地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我們也看到了這種趨勢,所以品牌現在就要布局二線城市,在租金合理、地理有優勢的鋪位布點。讓我們成為這個市場的開拓者,讓這些市場的受眾從‘熊貓’開始了解精釀。從戰略來說,是有優勢的。”

            除此之外,“熊貓”的連鎖化發展也離不開其本身具備的條件。“熊貓”擁有先進的精釀生產線,包括生產、罐裝,所以品牌有能力布局一二線城市。“前期我們是代加工模式,利用湖南益陽的啤酒廠來釀造。但是它的生產條件,包括設計方案并不是完全按照精釀的需求去設計的。”盧閩說,“所以,我們把前一輪融到的資金的80%~90%用來建造生產線,完全按照精釀啤酒的生產需求而設計,可以說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精釀生產線。”

    連鎖但不復制

            “熊貓”雖然做的是連鎖店,但是每個店的裝修、裝飾、產品都不是完全一樣的。以店鋪面積為例,北京北新橋店是400多平方米的三層小樓,而開到蘇州的“熊貓”卻只有五六十平方米。

            關于這點,盧閩舉了兩個例子:“我們在合肥開的那個店,從外面看,你會不敢相信這是個酒館。它就是純正的徽派建筑,白墻灰瓦,里面也是很傳統、古樸的風格,跟北京店這種工業風完全不同。而在商場里開店,那又是另一種樣子了。我們在大悅城也有一家店,推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啤酒水吧’,把我們的產品做得更低齡化一些,做一些不含酒精的啤酒。還做了一些創新的產品,比如雪頂啤酒,把已有的設備里的一個酒頭改裝一下,把冷萃咖啡用氮氣打出來,泡沫會很細膩,像奶泡的感覺,而且是低脂。再把啤酒做成冰沙的樣子,既能解暑又能感受到啤酒獨有的麥芽芳香、氣泡的感覺。”在這個啤酒水吧里,連產品的包裝都換了樣子,設計更年輕化,符合商場的客群定位,而且很酷炫,讓顧客愿意拍照分享。

    連鎖難在新店推廣

     

          精釀本身有兩個門檻,第一就是價格。精釀從釀造到運輸,成本都比較高,這就對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所要求。第二是口味。精釀啤酒對于初級者來說會有點兒重口味,所以要加強宣導,比如告訴顧客,酒里的苦是來自什么。精釀啤酒都是天然發酵的,發酵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風味。當然,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在這個宣導的過程中,還遇到過不少有意思的事,盧閩告訴我們:“在發酵過程中,有一些味道會被分解,比如我們釀造的一款草莓啤酒,是把草莓打碎放進去發酵。發酵過程中可能會保留草莓的芳香,但是草莓的酸甜就丟失了。有的顧客就會問,怎么這個酒叫草莓啤酒,但是一點兒草莓的甜味都沒有呢?”

            每到一個新城市,“熊貓”都要像在北京剛開店一樣地宣傳、推廣精釀文化,推廣品牌,這是非常有難度的事情,但也正好是“熊貓”在二線城市拓店的目的。在二線城市,精釀的受眾群體比較小,前期付出最多的就是推廣,品牌會培訓員工怎么去介紹酒,教顧客從淡的喝到重的(因為一開始就喝重的,后面再喝淡的,味道可能就喝不出來細節了)。顧客上桌前,服務員就會跟顧客聊天,問:“您是第一次來我們店嗎?”如果是的話,服務員就會介紹品牌以精釀啤酒為主,常年有14款自釀啤酒,口味從輕到重,詢問顧客有什么樣的要求。“熊貓”還有嘗鮮套裝,一次可選4種啤酒,新來的顧客大多會選擇嘗鮮套裝摸摸自己的口味。

            盧閩強調,“熊貓”進入一個城市,首先推廣的并不是自己的品牌,而是精釀這種文化,以及精釀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他認為,這比單獨去推一種產品、酒品,延展性更強,更豐富。“熊貓”還通過北京店的營銷摸索,發現異業合作的形式對于推廣來說十分有幫助,包括體育活動、音樂節等活動,“熊貓”都可以與其合作,將這種合作移植到二線城市布點。

    不要“去人工化”

            現在很多餐廳流行“減人”,把能省掉的員工都省掉,點菜用PAD,傳菜用機器人……但是,盧閩卻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他說:“現在餐飲競爭非常激烈,很多餐廳發展的趨勢就是去人工化,但是去人工化、去大廚化之后,我想問一下,顧客為什么不直接在家點外賣呢?現在有很多電商在做外賣,餐廳為什么不會完全被電商取代,就是因為餐廳獨有的場景、體驗、服務,如果餐廳把這些都取消了,那么它憑什么再去吸引顧客呢?”

            “熊貓”在員工溝通上,摒棄了很多餐廳使用的精簡模式,而是強調員工與顧客間的交流,希望店鋪成為交流的平臺,而不只是服務員和顧客這種身份的對立。

            在這種理念下,“熊貓”顧客的粘性比一般的餐廳要高很多。“我們面對的消費群體定位很明確,是25~35歲的年輕人。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會因為價格忽略品質。他們會追求一些新鮮的東西,會好奇精釀到底跟工業啤酒有什么區別。而且,這部分客群很容易成為忠誠顧客,相對于一些餐飲項目來說,顧客粘性要高一些。”盧閩說,“因此,‘熊貓’實體店承擔著文化輸出、市場培育、顧客體驗的三大功能。”

    餐酒搭配3:7

            在“熊貓”,餐品和酒的消費比例是3:7,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比例都是2:8,直到盧閩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過去‘熊貓’給固有消費群體的感覺都是酒很好,但是餐一般。正好北新橋店開在簋街,很多顧客都是在簋街吃完飯,晚上八九點鐘才開始進店。”他說,“而且,我們過去的餐品都是傳統的美式簡餐,好像在大家的概念里,精釀酒館的酒就應該搭配薯條、漢堡一樣。但是有一次我去臺灣的威士忌吧考察,發現他們竟然用鹵肉飯搭配威士忌,效果也很好,因為他們的顧客是喜歡的。所以我們也決定調整店里的餐品,搭配一些大家喜歡的佐酒美食。”
            要扭轉大家對“熊貓”餐品一般的印象,就要加大對餐品部分的宣傳。所以,“熊貓”微信公眾賬號上的活動推送多了起來,大多都是與餐品有關的活動,而且還是別家吃不到的,比如最近的芝士節,芝士哪里都可以買得到,但是用啤酒洗過的芝士,恐怕就只有“熊貓”這有了。

            在設計餐品時,“熊貓”也考慮到了連鎖經營的問題,因此,只有70%~80%的固定菜品,其他都會根據城市不同進行設計,比如長沙店就加了串燒,成都店加了兔頭兔丁,都是考慮當地的佐酒需求。

            作為一個精釀品牌,“熊貓”已經進駐了北京、威海、青島、成都、長沙、合肥、廈門、蘇州,在全國開出了13家門店,生產線年產量達到1000噸,形成了連鎖化發展,這在精釀圈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因此,《餐飲經理人》專訪了“熊貓精釀”連鎖總監盧閩,看看“熊貓”的“連鎖力”究竟是從何而來。


    點擊下列二維碼,直接訂購東方美食各類雜志


    《餐飲經理人》


    《烹飪藝術家》


    東方美食會員專享,點擊有驚喜


    訂購熱線+微信:13331083197


    早訂閱,早受益!

    豐富禮品抱回家!

    先到先得,贈完為止!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3779.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9日 20:01
    下一篇 2017年10月9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