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從廚
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老板
2009年,當長沙市場上都是湖湘土菜館的時候,劉晉伍創新了快時尚品牌——味上;后來,時尚餐廳泛濫時,他又斥資策劃了代表著湖湘飲食文化的高端品牌——宴長沙。
12歲從廚至今,劉晉伍對餐飲市場的把控,似乎從未受到潮流的左右。我們專訪了這位不走尋常路的老板,看看他的“宴長沙”是如何演繹出不同尋常的湘菜魅力的!
湖南·宴長沙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從來不打價格戰
劉晉伍目前有兩個品牌,一個是味上時尚餐廳(定位“肉炒肉”),另一個是宴長沙。如今,味上共有13家直營店,宴長沙有2家。
不做低價經營
從紅海競爭中跳出來
2009年的長沙市場,還沒有所謂的“快時尚”一說,大街小巷要么是湖湘土菜館,或是金碧輝煌的高端酒樓。在這樣的市場下,劉晉伍嘗試著把湘菜以更加輕快時尚的形式表現出來,開始了“味上”餐廳的籌備。劉晉伍對于味上的定位高于市場中的同類湘菜,做好產品,不打價格戰,才能從激烈的競爭中跳出來看市場。隨后,味上的成功,引發了長沙諸多同行關注。
而如今,很多人開始聚焦小店、小品類,劉晉伍又在2015年拿下3000多平方米的門店,籌劃中高端主題湘菜品牌“宴長沙”。他好像總是和別人不一樣,不喜歡扎堆競爭,不打價格戰。從味上到宴長沙,他的戰略是圍繞湘菜,在同品類里做不同品牌。
不受外界干擾
做心中堅定之事
在決定做宴長沙的時候,團隊里也曾有過爭議,有人認為現在都做小店,都在講投資回報率,而宴長沙打造的是文化品牌,面積和投資都不小。劉晉伍則很堅定,一來,他相信自己的直覺,越是市場都求新求變求快,越應該做有根基的東西;二來,他希望能真正打造一個品牌,把湖南有名的景觀、名曲放到餐廳里,讓美食和文化交融,成就地標性的好餐廳。
籌劃期間,他帶著設計師,用時一個多月走遍了湖南各大景點,力圖真正把瀟湘之地的美感和精髓運用到餐廳造景中。他自稱身上有一種“軸勁兒”,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
除了吃,能逛、能看還能聽
劉晉伍坦言,很多人覺得湘菜就應該是重口味的、低廉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而實際上湘菜也可以做高端;很多人以為湘西的建筑都是小氣拘謹的,而實際上也有很國際范兒的四合院。他就是希望能“做點事情”。
移步易景
匯聚湖湘八大景
宴長沙打造的是清末民初的湖南氛圍,那個時期距離現代既有一定的歷史神秘感,又不至于太遙遠,且從文化的角度來講,當時的國門被打開,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生活習俗也傳入中國,是近代中國相對“洋氣”的階段。宴長沙整體色調是綠色帶一點藍,顏色從銅官窯的綠色中提取升級,輕快明亮又不失質感,點綴些許琉璃、歐式燈具,有復古,也不失國際范兒。
此外,在3000多平方米的餐廳中,匯聚了湖湘八大景,分別是——銅官窯、愛晚亭、花鼓戲、湘西邊城、八百里洞庭、岳麓書院、里耶秦簡、坡子街。顧客走進餐廳,移步易景,品鑒美食前,先從感官上領悟湖湘文化的精髓。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在設計“愛晚亭”時,劉晉伍希望能夠等比例還原,但餐廳原有的格局不夠高,于是他想到要嘗試打通一二層。消息傳出后,開發商、消防輪番來“喝茶”,強烈反對這一改動。但在劉晉伍心中,湖湘文化少了愛晚亭就不完整,他也無法接受一個縮小版的微觀愛晚亭。最終,他聯系上了全國唯一一家滿足條件、具有資質的公司來承建,這才有了最終的呈現。
走進宴長沙,呈現在顧客眼中的首先是熱鬧的坡子街小吃明檔,隨后進入餐廳,吊腳樓上臨窗遠眺,岳陽樓里小酌一壺,耳畔是回廊之外咿咿呀呀的花鼓戲小調……瞬間既是永恒,這一餐注定回味綿長。
每個包間都有故事
除了八大景,宴長沙每一個包間都有主題和故事,劉晉伍走遍湖湘之地,從民間搜集了大批文化器物,精心裝點餐廳每一處。比如“鳳凰蠟染”、“灘頭年畫”、“湘繡”等等,“這是湘繡的繃子和繡線,是我們從繡娘手里直接拿回來的,真的東西假不了,我們并不是做一個樣子,而是真槍實干地還原文化和歷史。”劉晉伍說。再如花鼓戲主題的包間里,還收藏了大批曲譜、頭飾和服裝,很多都是收藏而來,或是定制孤品。
在梳理這些器物的同時,也是他和團隊探尋湖湘文化的一段旅程,“越做,越對‘宴長沙’有期待,也越有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文化傳承帶來的震撼力。”劉晉伍說。
改良花鼓戲點綴氛圍
在宴長沙,顧客絕不只是吃一頓好飯,而是沉浸式、全景式的就餐體驗,視覺、味覺、觸覺、聽覺都要跟上。在聽覺方面,將湖南地方戲曲融入餐廳,聘請了省劇團的花鼓戲專業演員,每餐在店內表演。說到這里,劉晉伍告訴記者,能夠代表湖南文化的戲曲就是花鼓戲,但傳統的花鼓戲多為舊時農村草臺班子所唱,曲風比較吵;很多經典劇種又需要多人配合;另外,很多折子表演時間很長,并不符合在餐廳里表演。
于是,他和演員開始了另一項工程——篩選、改良曲風,找出真正適合餐中表演的內容。經過反復嘗試、形式上的改良,他最終選擇了花鼓戲小調,相比傳統花鼓戲,小調節奏上更加俏皮明快,表演時間也相對短,很多都體現了民間百姓的喜樂,比如《游春調》、《放風箏》等。“一頓飯市大約唱4曲,每曲3-5分鐘,既能點綴氛圍,又不會喧賓奪主。”劉晉伍說。
誰說湘菜登不了大雅之堂
近幾年,湘菜市場非常火爆,但市場普遍的認知是“重油重辣、形式粗獷、價格低廉”。劉晉伍本是廚師出身,多年以來對菜品的追求和研究,讓他想要為真正的湘菜“正名”。在他看來,最初的湘菜其實是精致的,他希望挖掘歷史,挖掘本真,讓湘菜也能登上大雅之堂,賣出高價值。
湘菜的本質不在于辣,而在于烹飪手法的豐富,以及食材的豐富變換,燒、煨、蒸、炒,味道濃厚。“原汁原湯原味,湘菜講求烹飪技法,所以對食材要求也高。宴長沙講究貨真價實地做湘菜。”劉晉伍說。他常常帶著團隊深入山區湖區,尋找民間一手食材,并在呈現形式上進行改良創新。
祖庵菜的價值回歸
組庵湘菜是由湖南晚清至民國時期名人譚延闿及其家廚所創立。組庵湘菜以“原材料選取精良、刀工處理精細、烹制技藝精湛、味道調和精準”的美食理念贏得了人們的青睞,是湘菜中的著名系列和重要流派。目前市場上的湘菜館做祖庵菜幾乎是鳳毛麟角,很多顧客甚至都沒聽過,瀕臨失傳。因為祖庵菜技法太過講究,價格也貴,屬于官府菜,并不適合當前的快節奏消費市場。
然而,在他看來,有歷史的就是有生命力的,只是呈現形式上需要優化,食材上需要重新篩選、與時俱進。于是,他重拾祖庵菜,對當代顧客能夠接受的、食材具備廣譜性的菜品進行創新,選擇了4-5款,以“傳統”加以包裝,呈現給的顧客。
比如“祖庵梅花參”這道菜,烹調過程中,煨制的時間更長,保證了味道,同時選擇瑤柱、火腿等配料輔助,提升整體的價值。
瀟湘八道拉動人氣
除了祖庵菜的神秘考究,宴長沙還有大氣的“瀟湘八道”,分別是鴻運剁椒魚頭、秘制漢壽水魚、特色大青蟹、黃燜瀏陽黑山羊、毛氏紅燒肉、錢糧湖珍味鴨、發絲牛百葉、手工筍煨魷魚絲。這幾道菜集合了劉晉伍說的“烹飪技法的豐富”,并把湘江流域的口味菜、洞庭湖區的魚蝦蟹、湘西大山里淳樸的食材進行融合。
“可以說,這八大菜是代表了當下最經典的湘菜,在我們店里營業占比也最多。”劉晉伍說。
在宴長沙的菜單上,有一張“湖南美食地圖”,清晰地標注著湖南各個城市的招牌菜品,比如岳陽的姜辣蛇、常德津市的牛肉粉、湘西土匪鴨、永州市的寧遠釀豆腐、衡陽市的祁東黃花菜……這張地圖,既代表著湘菜地域風味流派的豐富,更代表著宴長沙餐廳的博采眾家所長。
宴長沙,凸顯宴字當頭
宴長沙的LOGO字體采用了請柬書法,在視覺上凸顯“宴”的概念。在采訪中劉晉伍坦言,宴長沙面積3000平方米,除去各個主題的包間,最大的主廳最多可以容納20桌。這個數量在和真正意義上的“宴席”相比,不算大。因此,他并不把宴長沙定位為“席”,而是凸顯“宴”字。圍繞這個“宴”,他和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精心策劃。
“宴”為核心
“請”是主題,“會”為輔助
長沙整體消費市場活躍,但宴請方面比較理性,相比其他地方,頻率不算高。一般是結婚、生日為主,喬遷、升職等相應比例少一些。對于結婚來說,顧客更愿意選擇專做婚宴的酒樓、有多功能廳那種。劉晉伍早早地摸透了消費心理,在設計餐廳時,他便把宴長沙的宴席接待定位為“小型為主、宴請而非宴席”。
“‘宴’是一個整體核心,宴請是主題,宴會只是輔助。對于三五桌的小型宴請來說,大廳的空間可能相對大了些,所以我一定要加入花鼓戲和湘劇,這些正好可以作為氛圍的補充。”劉晉伍說。
自帶氛圍
成就“員工中的宴會專家”
由于環境獨特、辨識度高、內涵豐富,宴長沙在空間方面自帶氛圍,具有天生的優勢。于是,劉晉伍打造了“私人訂制宴席”的服務,提升宴席附加值。并培養一線員工成為宴席專家。“平時加強培訓,每次有宴席,都是員工親自做主持,因為他們對湖湘文化、餐廳特色很了解,所以轉達給顧客的感受也不生硬。同時,從領班到主管,每個月學習新的舞蹈,挑選適合餐廳氛圍的,比如青花瓷舞蹈等,為宴席增加價值。”劉晉伍告訴記者。
宴長沙的宣傳語為——湖南人待客之道,唯宴請最重要的人。既然是宴請,就有主客之分,劉晉伍希望做好諸多細節,讓被邀請的賓客感受到主人的誠意,并對宴長沙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打造“服務管家”的稱號,從迎客儀式,到上菜儀式,再到禮儀操展示……呈現完美的湖南人的待客之道。
文:楊帆
來源:餐飲經理人(canyinjingliren)
轉載聯絡(微信):13331083279 / 18511452495
……
原創不易
如果覺得喜歡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轉發或收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持續關注
悄悄告訴你~
咱們雜志社2019年刊開始訂閱了哦!
《餐飲經理人》與《烹飪藝術家》
2019全新升級!
搶先訂閱贏得七重好禮!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訂閱界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