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監測,受疫情影響,
從今年2月第三周開始,全國豬肉價格出現降溫,連續14周環比下跌后,
5月底全國豬肉收購價又出現了反彈,開始逐周上漲……
01
豬肉價格上漲85.7%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0年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3.2%,非食品價格持平。
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85.7%,影響CPI上漲約2.32個百分點。
截至7月29日,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55.50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7%,同比上漲90.2%。
一位銷售人員稱,這兩個月來,豬肉價格還是在小幅上漲,但是漲得也不多,每次每斤漲幾毛錢,最多一塊多。
另據新華社報道,
記者近日在畜牧大省山東、河北調研了解到,
多地豬肉價格出現上漲。
山東省畜牧總站的統計數據顯示,山東豬肉價格從5月底的47.18元/公斤,連續上漲至7月底的57.22元/公斤。
02
哪些商戶會受影響
從歷年豬肉價格的漲漲跌跌來看,從事餐飲的總是會受到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導致利潤一步步的被壓縮。
經營規模小,沒有固定供應商的
從品牌規模上看,個體戶,街邊小店無疑事最大的“受害者”。
客單價在50元-80元的中低端自助餐廳,也是受到大的波及。
這些走低價的小店成本大多來自于食材成本,本身并沒有強大的供應渠道,也沒有品牌力支持溢價。
當豬肉價格飆升的時候,一下經營的成本就暴增,盈利無疑是巨大的沖擊,很多餐廳,一下子招架不住。
過度聚焦單品的餐廳
對于產品線較為豐富的餐廳來說,單個原材的價格波動,對整個餐廳的利潤不會有太大影響,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是“單品為王、僅以爆款盈利”的餐廳。
像是之前巴沙魚片價格上漲,供不應求,甚至斷貨的局面,就導致國內很多以魚片為原材料的餐廳遭遇多重打擊,很多依靠巴沙魚為食材的烤魚店和酸菜魚店,那段時間經營狀況可謂是“慘不忍睹”。
03
提升利潤的另一種思路
當你的品牌規模小,或許一張銷存表就能滿足平日的進貨;
但是當你的品牌足夠大,供應鏈是品牌餐飲企業遲早都要面對的坎。
目前,國內餐飲供應鏈主要包括
產地源頭直供模式、批發市場自采模式、第三方專業服務模式等三種服務模式,但不論采取哪種服務模式,業界專家指出。
餐飲原材料生產體系對供應服務的要求很高,餐飲企業都需要從源頭確保食材的標準化供應,從而實現菜品的“原汁原味”呈現。
一些走爆款單品的品牌餐飲企業,若要規模化復制,產品必須標準化,或是80%的產品做到標準化。
第一階段可能部分產品標準化,第二階段通過自建廚房或與供應鏈公司合作來實現。
都知道,自建中央廚房對大部分餐飲企業而言是不現實的,那么選擇將供應鏈外包給供應商就是明智的借力之舉,尤其是有能力提供優質低價的穩定貨源、標準化加工、冷鏈倉儲配送等的大型品牌供應鏈服務商。
餐飲行業做的更久比做的更快要更重要。解決“后援”之憂才是堅實擴張的第一步。
除此以外,廣大餐飲人,有何化解之法歡迎給我們留言。
編輯:霍東
問題咨詢合作轉載:13331083197
圖片選自網絡,侵刪請聯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