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核心是什么?高手是怎么做營銷的?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客戶資產管理。
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解釋一下:
一、管理客戶需求(需求管理)
管理客戶需求(或者叫客戶需求管理),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這里介紹三種方法:大類客戶需求、小類客戶需求、目標客戶需求。
1.大類客戶需求
大類客戶需求,是宏觀客戶需求管理。我們推薦一種分類方法:
引領需求:未來增量市場;
創造需求:當下增量市場;
滿足需求:當下存量市場。
這么說太過宏觀了,我們舉幾個例子吧:
引領需求案例:
創造需求案例:
滿足需求案例:
2.小類客戶需求
小類客戶需求,是中觀客戶需求管理。我們通常使用STP法。
STP,指的是市場細分、 目標市場、市場定位。
我們以拉面說為例。
第一步,傳統方便面以價格帶為主要市場區隔,通常分為:容器方便面、高價袋裝面、中價袋裝面、低價袋裝面等。這就是最簡單的以價格維度來區隔的方便面市場細分。
第二步,拉面說要進入哪一個目標市場呢?
從價格維度上,它要進入高端市場;
從產品形態上,它要跳出上面4個細分市場。
第三步,在高端市場上,市場定位是什么?它想做一款高端的、在家吃的日氏拉面。
從當時方便面市場格局來說,這個是引領需求;但是從餐飲、外賣當時市場來看,它又是創造需求。
為什么這么說?
小結一下:拉面說創業起步的時候,也自覺不自覺地用到了STP方法(也許她們不一定會承認)。
在傳統方便面市場的4個細分市場中,它融合餐飲、外賣、零售三家特長,創造了新的客戶需求,跳出了傳統方便面市場格局,目標市場是全新的高端健康方便面。市場定位是在家吃的高端日氏拉面。
在管理小類客戶需求時,STP方法還是偏市場分析的中觀類方法,這種方法傳統產業用的比較多。
二、管理客戶行為(場景管理)
很多產品型公司,對產品與需求有很深誤解。以為產品好,就一定有客戶需求。有需求,就一定賣得好。
好賣,就一定有收入有利潤。
其實不然,產品與需求之間,還少了一個媒介,叫場景。
管理客戶行為,通常有3種方法:客戶行為地圖、客戶體驗地圖、客戶決策地圖。這3個地圖,都是以具體場景為基礎的,此處不展開詳細論述。
三、管理客戶關系(關系管理)
傳統企業缺少對客戶關系管理的技術與手段,通常都是在流量層面下功夫,建渠道,做推廣,努力實現多時空多批次的流量變現。
客戶關系管理,我們推薦分為兩類:
一類是客戶心智份額,
第二類是客戶關系營銷。
1.客戶心智份額
客戶心智份額,其實是對客戶資產的沉淀與歸類。
經過一段時間經營后,我們把客戶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心智預售型客戶(大概率客戶);
二是概率觸發型客戶(中概率客戶);
三是隨機流量型客戶(小概率客戶)。
心智預售型客戶,簡單地說,就是品牌的忠實粉絲。當這類客戶在消費時,有遠超出普通消費者的大概率,來購買特定品牌。
隨機流量型客戶,簡單地說,就是攔截流量,進行銷售轉化,并努力提高客單價。這種流量有可能是無差異客戶,上到60歲,下到6歲,所以,轉化概率,是這三類客戶中最低效的。
概率觸發型客戶,就是在某些場景或者某些條件觸發下,客戶就會增大購買某商家產品的概率。
小結下來,就是上面這個圖。內容比較多,就不再多解釋了。
2.客戶關系營銷
這里,我們介紹一種方法:RFM模型。
R(Recency)最近一次消費時間;
F(Frequency)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頻率;
M(Monetary)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金額。
有了這3個維度和數據,我們就可以把客戶按照關系的重要性、優先級,進行分類排序了。
有了數據支持,我們就可以針對上面ABCD四類客戶,分別使用不同的關系營銷策略。
比如,我們打開美團外賣,一個你經常去的商家給你發一個定向紅包,這就是典型的RFM應用下的關系營銷。
四、管理客戶認知(品牌管理)
最近,社交網絡上有一個小熱點話題,引發了不少議論。
我們先不管上面關于華為、小米的觀點正確與否,先把背后的底層邏輯給提煉出來:
我們認為品牌有三層內涵:產品價值、人品價值、流品價值。
什么是產品的價值?解決問題,貨真價實。
什么是人品的價值?身份認同,情感連接。
什么是流品的價值?三教九流,社會地位。這個需要再多說兩句:在消費者認知中,是有一個行業鄙視鏈的。流品,就是因時借勢,能找到一個相對有利的社會地位(盡可能搶占鄙視鏈的上游位置)。
在這三類價值基礎上,我們又細化了一個品牌九宮格(這只是一個便于落地實戰的樣本)。我們來一一解釋一下:
什么叫招牌?我是XX牛肉面,就是招牌。潛在客戶一眼就知道,這家賣的是什么貨?符不符合我的需求?
什么叫品質?和府撈面說:一斤骨頭三碗湯。這就是典型的宣傳產品的品質好。
什么叫名氣?像山東大蔥等當地土特產,就是典型的名氣型產品。
什么叫形象?上面就是。對于目標客戶來說,一眼就知道,這么大廣告牌是哪一家?而且小朋友還有情感認同,更喜歡吃。
什么叫體驗?海底撈,不用多說了吧。產品是不是最好,這個不知道。但是大家都愛去,客流量大,翻臺率高,眾所周知。
什么叫調性?同樣賣烤鴨,為什么大董比全聚德的客單價要高很多?因為,大董號稱做的是意境菜,環境、擺盤等也是目標客戶愿意支付的溢價。
什么叫標準?一流企業做標準,這個標準不是行業生產標準,而是客戶決策標準。比如,麻小外賣說:白腮才是干凈蝦。這是北京想吃小龍蝦又怕有重金屬污染的中產階級一聽就懂的,這叫決策引導。
什么叫品類?華為手機主打我是最符合華人審美的照相手機,小米手機主打我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機。這兩個在當時都是開創了手機新品類。品類是客戶決策路徑,是行業教育成本。
什么叫入口?這是互聯網公司最喜歡用的一招,簡單粗暴,一旦成功了,就會形成網絡效應,或者自然壟斷。比如,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都是阿里、騰訊兩家一直大打出手的流量入口,高頻、剛需,可以流量分發,還能有大數據價值。
小結一下:
品牌管理有三層內涵:產品的價值、人品的價值、流品的價值。
商家播種什么,就得到什么。在不同的內涵層面,客戶的復購率,以及客戶支付溢價的愿意度,都大不一樣。
此外,品牌管理還有一個分類方法,分為:品與牌。
品,是投資;牌,是變現。
品,包括客戶體驗與客戶認知兩個方面內容;
牌,包括流量引導與決策引導兩個方面內容。
五、規律總結
營銷高手是客戶洞察能力特別強的一群人。
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客戶的LTV(終身價值),圍繞著這個LTV,來進行客戶資產管理。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
管理客戶需求(需求管理);
管理客戶行為(場景管理);
管理客戶關系(關系管理);
管理客戶認知(品牌管理)。
客戶需求管理,有宏觀、中觀、微觀三類分法。產品與需求的匹配(我們稱之為PDF),顯然比產品市場匹配(很多人知道的PMF),更為落地有效。
客戶行為管理,可以使用客戶行為地圖、客戶體驗地圖、客戶決策地圖等專業工具,而大行業小場景,是可欲而不可求的戰略級工具。
客戶關系管理,最終建立和沉淀下來大概率、中概率、小概率三類客戶,可以使用RFM模型來針對不同的客戶,實施精準的關系營銷。
客戶認知管理,就是創造品牌的核心價值。這種價值包括產品價值、人品價值、流品價值三種內涵。不同的品牌價值,對應不同的客戶支付意愿度和不同量級的復購率。
在大量的業務實戰中,我們發現,市場預算充足、廣告轟炸多的傳統企業特別擅長1和4,而從0到1高速發展、幾乎不做一分錢硬廣告的互聯網公司特別擅長2和3。
然而,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互聯網公司,他們都要面對一個本質的問題:
營銷與銷售,究竟有什么本質區別?
銷售,是商家主動去找客戶。
營銷,是客戶主動來找商家。
一個沒有大量主動找上門的自然流量的企業,怎么能說自己是營銷高手呢?
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
作者丨曹升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 即可查看
編輯:霍東
問題咨詢合作轉載:13331083197
圖片選自網絡,侵刪請聯系
分享、在看與點贊
2020,祝各位一切順利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