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餐飲精英們關注的公眾平臺
三伏天是整個夏天最熱的一段,俗稱“伏天兒”,意思是說這段時間天氣實在太炎熱,宜伏不宜動。
消費者為了身體健康,也會有意選擇對自身有利的菜品,畢竟“吃以養生”,那么餐飲經營特別要注意在夏季入伏飲食上調理?
《黃帝內經》講“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也就是說,一要從“氣味”角度,遵循“藥食同源”;二要應時,遵從時令節序。夏季在五行屬火,在人體屬心,要注意調心、養心。
三伏天飲食原則
1、面食更利于補充營養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中醫專家說:“這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于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么,主要掌握五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2、多酸多甘
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吃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屬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良方。
4、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需的能量和水分,胡蘿卜、檸檬、莧菜和各類時令的野菜蔬果是其中首選,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5、多喝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的時候,天氣熱自然就容易出汗。出汗一多,身體就容易脫水,那么就應該大量的補水來避免體液的濃縮。很多研究證實,在缺水的時候,人體容易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能力明顯下降。對于老年人來說,缺水還是不少疾病發作的誘因之一。因此,三伏天老年人要注意多補充身體的水分。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好
1、蓮子
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菊花
清香宜人的甘菊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還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體質偏寒的人要少喝。
3、海帶
海帶有助于清除體內的積熱,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導致的體力透支。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4、綠茶
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5、白菜
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熱、養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后體虛者食用,并有防治習慣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別放置過久,以免滋生細菌。
6、羊肉
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餐飲經營者,不妨在以上食材和菜品的基礎上,加入地方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對三伏天的特色菜品賦予特別的含義,對增加營收會有很大的幫助。
往期精彩內容:
想看更多精彩干貨可購買: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給我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