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米其林公布了《米其林指南-東京 2016》美食與旅游指南,拉面店 “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成為全球首家摘得米其林一星的拉面店。
共有 13 家東京的餐廳獲評“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三星級餐廳,有 7 家為日本料理,分別是:石川、Esaki、神田、虎白、牧村、幸村、龍吟;3 家為壽司店:Saito、數寄屋橋次郎本店、Yoshitake;2 家法餐:Quintessence、Joel Robuchon;另有一家河豚料理店,名為臼杵河豚山田屋。
“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
以好吃的蕎麥面著稱
1900 年,當全法國的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還不到 3,000 輛的時候,米其林兄弟堅信:一本對旅行者真正有價值的小冊子,讓駕車旅行不再是一種冒險,從而推動汽車業的發展。大幅增加價格大眾化的食肆,是這本始創于 1900 年的“美食圣經”近年來的一種趨勢。
2009 年,賣鹽水鴨下巴和雞腳爪的北角阿鴻小吃、旺角添好運點心店登上米其林香港榜單,成為全球價格最便宜的星級食肆。今年米其林也首次在香港、澳門指南中加入了街頭小吃這一板塊。
今年上榜的第三代肥仔小食館
在過去,“好吃”從來都不是米其林選餐廳的唯一標準,一些味道好但環境糟、服務差的餐廳通常不被考慮。反之,某位建筑大師設計的餐廳,卻可能因為單項高分入榜。
每一年,法國輪胎制造商派出的秘密美食偵探平均每人旅行 30,000 公里,在不同餐廳用餐 250 次,入住超過 160 間酒店。冗長嚴苛的評選過程和機制為《米其林指南》建立了絕對的權威,也成了一把雙刃劍。為求穩妥,坊間新開的私房菜即便味道再好也不會立刻被收入。現今有許多廚師主動退出米其林星級的競爭,寧愿自己經營“不符合標準”的個性化食肆。
從另一方面看,日本餐廳摘得的米其林星數比法國本土還多,可能正是因為日本人那種“凡事都要做到極致”的風格正好符合米其林評判的脾性。
時至今日,當《米其林指南》想要影響更多元的飲食社會時,這些以歐洲人為主的評審們顯然也需要考慮更多。
來源:好奇心日報
整理編輯:eddy
餐飲界新媒體專注餐飲創新研究
國內餐飲新媒體TOP10、搜狐自
媒體聯盟、網易自媒體聯盟成員
▼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