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01 為顧客提供默認選項 惰性是人的本性,餐廳的顧客也是如此。他們選擇到店吃飯,就是不想自己做飯,節約時間成本。 因此,針對消費人群的這一特點,餐廳在菜單上就不需要讓顧客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挑選,最佳的方式就是設計合情合理的默認選項。 任何可以選擇的,都可以設置為默認選項。默認選項可以是產品、規格、組合、加料……通常的默認選項,都會成為消費者的高概率選擇。 比如: 菜品名稱前加上“招牌”“店長推薦”“人氣”等字樣,被點購的概率會遠高于普通產品。 規格“標準份”被點購的概率要遠遠大于大份或者小份。 根據目標群體的不同而設定特別的規格。比如你的目標群體是女性,那就可以設定小規格來方便女性顧客選購;比如針對于白領的快餐品牌,菜品都可分為大中小份,有助于顧客做出快速選擇。 組合也是加強顧客默認的有效辦法之一。例如漢堡或炸雞披薩配飲品、涼皮搭配肉夾饃等,搭配中肉菜需要與素食進行互補。 常見的默認選項還有很多,譬如可以嘗試向喜歡新鮮感的顧客推薦新品;向第一次到店的顧客推薦特色菜;向選擇困難的顧客介紹賣得好且實惠的菜品等等。 當然,推薦的前提是店內的服務人員對自家菜品要足夠熟悉。 02 提高產品可得性,有益于加深顧客印象 可得性,是指容易獲得、可見、可感知。 如果是柜臺點餐,第一次到店的顧客,會很關注前面的人都點了哪些菜品。 如果是桌邊點餐,消費者在入座途中則會看他人桌面上的產品。在點餐過程中,鄰桌的菜品也很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關注,相關產品被點購的概率會更高。 同樣,門前的易拉寶、海報、門貼、菜牌或是柜臺區的燈箱、桌面上的臺卡……這些易見性、直觀性更強的菜品,更容易被點購。 需要注意的是,主產品海報需要布置在點餐前,給消費者留下印象,互補型產品則適當出現在點餐后,用來隨時提醒顧客進行再補充。 03 留意顧客過去的消費經驗 經驗,特指消費者過往的消費體驗。經驗,也分一次和多次。 基于上述提到過的人群惰性,除非前次的體驗不佳,不然消費者往往會遵循以往的經驗,作出慣性決策,一是因為懶,二是為了避免踩雷。 這時候,服務人員可以根據現階段店內營銷的重點,來引導顧客點餐。 比如: 上次吃的那個XXX怎么樣啊,很好吃,那這次就再嘗嘗…… 上次吃的那個XXX怎么樣啊?有點辣啊,那這次嘗嘗不辣的…… 04 價格是要靠襯托的 在一根筷子不折斷的前提下,如何讓它瞬間變短?答案是在旁邊放一根更長的筷子。 如果要賣出一份28元的產品,最好的定價方式是至少有2個產品的價格超過28元。 比如4款產品的定價分別是:18元、28元、48元、58元,那么其中28元的產品被點購的概率會更高。 05 讓消費者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丹尼爾·卡尼曼教授長期研究發現,人們對于失去的感受是獲得感受的2倍以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消費者特別不喜歡損失,哪怕是可忽略不計的一丁點兒損失。 根據這樣的消費心理,餐廳點餐流程不適合讓消費者作出開放式思考,而應該進行封閉式的選擇。給出一個原價和一個優惠價,通常消費者會選擇的是優惠價。 這就是套餐設計的原點,讓消費者規避損失心理并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 關于優惠的幅度,從快消品和電商這里引入的經驗是:當優惠的價格絕對值很低時,適合用百分比表示。 對于45元的套餐來說,“選擇套餐比單點要節省10%”看起來比“節省4.5元”的優惠力度更大。即使它們本質上是一回事兒,但在消費者的認知里,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優惠力度。 還有一種就是在搞活動的時候,單純打5折,消費者帶走的商品很可能只有這一件,但如果是“買一送一”,消費者雖然只花了一件商品的錢,卻能帶走兩件商品。 兩種促銷手段所獲得的營業額是一樣的,但“買一送一”卻更能帶動產品的流通。 小結 目前,比較常見的點餐流程有柜臺點餐、桌邊點餐、手機點餐、自助取餐4種。 這5個小技巧,一樣可以代入到每種不同的點餐流程中。在理解了這些技巧后,還要進行不斷地刻意訓練,對于整個點餐流程的細節也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地做出更改和完善。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紅餐網(ID:hongcan18)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