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咖啡開始賣茶了,讓星巴克“栽跟頭”的事兒,它能做好嗎?

    喝奶茶是我的工作,逛咖啡館也是。


    這不,把娃送進學校的我,又可以毫無負擔地喝喝喝、逛逛逛了。這天,逛到了銀河里的一家太平洋咖啡。


    想起最近國內波詭云譎的咖啡市場,這個在國內市場常常與星巴克、Costa一并提及的品牌怎么樣了?


    別說,有驚喜。


    一杯“太茶”的初體驗


    進門,還是熟悉的音樂,還是熟悉的味道。


    本來打算喝杯熟悉的拿鐵,但菜單和海報上的“太茶”吸引了我的目光,店員告知我這是太平洋咖啡新推出的茶飲品牌——太茶。


    櫥窗上顯眼的太茶海報


    從柜臺上方的菜單板看,太茶系列產品一共10款,冰柚子銀耳純抹茶和鹽鹽奶蓋草莓冰是主推,價格集中在27—37元。


    太茶在點單臺中非常醒目


    許是看出我的“選擇困難”,店員主動給我安利了“鹽鹽奶蓋草莓冰”,說是一杯約有20顆新鮮草莓,是太茶賣得最好的一款。


    等待的時間,我在店里轉了一圈。才發現,除了菜單版的“C位”,櫥窗上、玻璃門上那密集的海報,加上店員明顯經過詳細培訓的推薦——這是把“太茶”系列當做“一宮主位”的節奏啊。


    連門把手上都可以見到太茶產品


    從外觀看,產品的顏值還是不錯的。


    迫不及待啜了一口快占杯身三分之一的奶蓋,與想象中的不一樣,能喝到一種香草味又微咸的感覺。對我來說,草莓顆粒感有些重,但喜歡邊喝邊嚼些什么的顧客,也許就好這口。


    鹽鹽奶蓋草莓冰顏值在線


    在今年連鎖咖啡市場聲量明顯放大、趨于白熱化的競爭中,我還納悶怎么太平洋咖啡一直不動聲色,敢情兒人家是在默默練功呢。


    然而,新式茶飲的市場也熱鬧又擁擠,這個剛剛誕生的品牌底氣是什么呢?


    我聯系到了太平洋咖啡飲品拓展總監黎秀賢一探究竟。



    太平洋咖啡賣茶,手里握著什么王牌?


    “輕養生“的差異化定位受歡迎


    太平洋咖啡的茶,其實早已有之,在此前,多以原葉現泡茶方式呈現。


    黎秀賢告訴我,這一次新上的系列調制飲品,賦予了一個明確的定位:“輕養生”。


    細看菜單,發現“太茶”系列產品不少用的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少見的搭配食材,比如無花果、銀耳。


    加入銀耳的兩款產品


    “當下消費者喜愛的熱銷產品特色,包括有醇厚的奶蓋、有嚼勁的輔料等,現在市場中的飲品中一般是加入珍珠、椰果、布丁等輔料的。”黎秀賢表示,在研發階段,他們進行了20多種食材的實驗,比較篩選后,選擇了銀耳作為主推。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在要求口感的同時,又希望不要太‘長胖’,基于更健康的角度,我們選用了‘銀耳’作為飲品中的輔料。”


    銀耳養生,也被大眾認可


    從表象上看,少見食材帶來的“稀缺感”給消費者一個嘗鮮的理由,以及品嘗時“眼前一亮的感覺”,而“養生”又是時下熱門的現象,當消費主力軍90后整天唱著“燃燒我的卡路里”,喝啤酒都恨不得加一把枸杞進去——


    這個定位,提供了新鮮、可持續的賣點。


    “長記性”的產品更好命


    當我在太平洋咖啡的柜臺前糾結于點什么的時候,店員介紹的幾個關鍵詞進入了我的腦海:一杯“約20顆草莓”的草莓冰,一杯“能喝飽”的紅豆抹茶、“美容養顏”的銀耳系。


    作為一個關注養生的老阿姨,美容養顏吸引我, 約20顆草莓誘惑我,而恰好沒吃早餐的時刻,呃,一杯能喝飽,齊活兒。


    這讓我想起《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中的:“產品賣點要你能脫口而出,聽到的人也能入耳不忘脫口而出傳給他人,這才形成最高效率的傳播。”太茶這幾個產品賣點正好符合這個邏輯。


    和太茶一樣“會做數學題”的,是奈雪的茶曾推出的霸氣車厘子、霸氣黃金奇異果,霸氣兩斤山竹,每一杯產品宣傳上用了多少水果都讓我印象深刻。


    不由得感慨,不能換算為數字的水果茶都是“耍流氓”。


    一顆銀耳心,感同又身受


    坐下來喝的功夫,為了深入了解,我讀了讀太平洋咖啡公眾號的內容,其中的一篇推送,讓我這個職場媽媽心暖眼熱啊。


    “這杯冰柚子銀耳純抹茶,一定要送給堅強的自己,白天工作晚上做工,全年無休,沒有一顆柔軟而堅韌的‘銀耳心’無法完成這雙重身份的切換。”


    太茶的走心文案直擊人心


    不得不說,現在做茶飲真的不容易,這一屆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高了,一杯茶入口之外還要入心,才能俘獲他們的錢包。


    星巴克的文化空間、喜茶的靈感、茶顏悅色的古風、鹿角巷的美學精神都是他們從“網紅”成為“長紅”的底層邏輯。


    太茶的“銀耳心”,聽上去有種“柔軟而又堅韌”的感覺,讓很多女白領心領而神會,通過情感聯結告訴消費者:我懂你,你值得擁有。


    利用空間為產品賦能


    在太平洋咖啡的門店里坐了2個小時,我有個感受,在咖啡館喝茶飲有點不一樣。


    單從設計上說,近兩年茶飲店花樣百出,工業風、ins風、極簡風、混搭風……視覺效果美得詞窮。太平洋咖啡顯得并不突出,甚至覺得有些“年代感”。


    但如果落腳在體驗上,當一些茶飲店的客座區快成為拿號等餐區,對比下來,這里就凸顯出一種愜意感——


    沙發舒適,音樂輕柔,點完單就可以選個座位干自己的事兒,店員會把做好的產品送上來,看到天氣比較涼,店員還給我另外加了一杯熱水。


    太平洋咖啡首家Lounge店的空間設計感


    “在太平洋咖啡中一杯太茶的價值不僅是一杯飲品。在我們門店,客人可以享受優質的服務,在相對商務的環境享用太茶系列的產品。”黎秀賢如是說。



    咖啡館入局茶飲,能搏出個未來嗎?


    今年,咖啡圈兒特別熱鬧,星巴克聯姻阿里做外賣,瑞幸咖啡高歌猛進,連咖啡風生水起,Doutor、Tim Hortons等品牌紛紛開始在國內咖啡市場跑馬圈地。


    看上去,太平洋咖啡在這場角逐戰中,沒有什么“驚天大動作”。而縱向探究,其在產品上一直進行著創新實踐。


    比如,2015年太平洋咖啡推出的 “國酒咖啡”系列,用花雕、二鍋頭與咖啡進行創意搭配,帶來新口感的同時,也以產品為介質進行著一場中西文化的對話與碰撞,系列產品至今門店仍有售。


    2015年太平洋咖啡推出的“國酒咖啡”系列


    比如今年6月,太平洋咖啡宣布全國首家“Pacific Coffee Lounge” 概念店落戶深圳深業上城,率先聯合瑞典燕麥飲品牌OATLY,在內地300多家門店中推出燕麥飲基底的咖啡產品,照顧到乳糖不耐受癥人群及素食主義者等。


    以及這一次,不僅選擇中糧中茶的茶葉做茶底,還用上了銀耳、無花果,講求“輕養生”的太茶系列。會發現,其產品的研發不只是階段性的上新任務,而帶著一種先鋒探索又穩重的基因。


    在一路瘋跑的新式茶飲市場,競爭在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不斷升維,品牌想突圍,往往要做產品、供應鏈、服務、體驗等等齊頭并進的“乘法”。而產品,是一個根基,是“1”。


    目前,太茶產品以產品線的形態植入太平洋咖啡門店,對于消費者購買決策來說,還是間接了些。而另一個角度,依托于現有門店,這也是新產品得以低成本快速實驗、進化的途經。等一個機會,更有力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 END —

    統籌:啡姐 | 編輯:政雨 | 視覺:JIRFEI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89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7日 00:35
    下一篇 2018年9月7日 07: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