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茶進京在即,創始人媒體首秀:我們不是網紅店,也不是奶茶升級版


     

    昨天下午,《咖門》受邀參加喜茶在北京召開媒體交流會。聶云宸在會上宣布,喜茶將于2017年7月底或8月初正式進入北京,2店同開,分別位于朝陽大悅城和三里屯太古里。


    聶云宸表示喜茶正在加密開店北京將在年底開到5家店。到2017年年底,全國門店的數目將從目前的50家增至100家。


    在發布會上,聶云宸說:喜茶不跟星巴克對標,也不是奶茶的消費升級版,而是以“中國茶年輕化”的命題為起點,所有的產品都是圍繞“”展開。


    現場來了約70家媒體。作為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在業內一向低調。如此陣仗下的媒體首秀,關于喜茶,關于新茶飲行業,他說了些什么?


    以下為聶云宸演講實錄和問答互動(有刪減)。


      1  


    演講實錄


    ▲喜茶CEO聶云宸


    1

    喜茶進北京,兩店同開


    非常謝謝大家今天過來,我是喜茶的創始人。


    今天之所以做這樣的媒體交流會,是因為以前想做好自己的事情,盡量保持低調,有一些成績再跟大家分享。后來發現,還是要跟大家多做一些交流,很多時候外界對我們有一些誤解,信息也不暢通,所以今天做了這樣的交流會。


    我們7月底到8月初,就會到北京開店,開兩家店。第一家在朝陽大悅城,第二家在三里屯太古里,主要目的是盡量分流,加快速度。


    朝陽大悅城店會配備雙水吧,是為了讓出杯的效率比現在的效率提高一倍左右,如果兩家店可以一起開的話,排隊的時間會比一般的標準店減少很多。


    2

    未來規劃:運營、供應鏈、加密開店


    我覺得我們作為一個創業公司,一般會有比較遠大的愿景,也會有一個短期的計劃和目標。我們一方面要抬頭看天,也要低頭看走過的路。


    我先講一下未來一年的規劃。最核心是希望在我們已進入的區域,包括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深耕。有三個方面:


    第一,加強運營管理、人員培訓。


    因為運營是想法落地最重要的環節,人員培訓方面,我們現在門店有培訓經理,有整套培訓的體系,希望未來一年會新建一個培訓學校。


    這個學校有兩方面:底層方面希望能為門店輸送一些基礎性的員工,做一些基礎的培訓;另一方面從門店回饋到學校,讓門店中做得比較好的員工,到學校做一個關于茶的培訓。


    第二,提高后勤供應鏈的效率。


    對我們來說,品牌基礎是產品,產品的關鍵是在供應鏈


    我們希望是高效率、低成本,這是對供應鏈常規的要求;但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希望我們的供應鏈給到我們更好的味道,符合我們想要的產品口味。


    因為我一直覺得,茶飲年輕化,不是說把茶做一個包裝,就推銷給年輕人。應該是茶本身也做一些改進,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是一個拉動的過程,不是一個推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年輕人自然會追捧茶,而不是推銷給他。這里面供應鏈是最關鍵的,我們可以從上游對茶的風味各方面進行定制,最終會回到第一點,成為比較強的壁壘。


    第三,緊密開店。


    店面是最基本的,剛才所說到的排隊時間過長的問題,最根本還是要增加開店的數量。


    上海現在有三家,下個月會再開2家,到年底在上海會有10家;在廣州現在有10家店,希望未來一年翻一倍,開到20家以上;深圳現在有14家,預計在年底開到20家,明年再開5到10家;北京的話一進入會開2家,今年年底爭取開到5家。


    所以開店的數量,希望在既有的地區做一個加密。之所以到一個既有的地區深耕,是想讓大家無需長時間排隊,無需到既定地點去喝到一杯喜茶。


    喜茶的起源是非常高需求、非常日常的東西,而不是網紅。我當初創業的時候覺得茶飲的市場非常巨大,而且消費是非常日常和高頻的,但是缺乏一個好的產品,有時候我自己想喝,不知道哪家店口味好又有安全的保證。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的期望,也是希望做成非常日常的東西。網紅店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個偏貶義的詞語,我非常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評價。


    3

    中國茶飲國際化


    喜茶未來愿景是茶飲的全國化,甚至是國際化。


    這點我們不太愿意講,我個人感覺沒有做到的事情,講太多意義不是太大。早期創業在店里面會鼓勵員工,我們會說現在要開的店,大家要好好做好,因為它是一個試驗田,不是這一家店,是這個品牌的第一家店,未來可以擴展到全國——這時候,明顯可以感覺到店員嘲笑的表情。


    所以我們不會說太多,內心深處,我們都希望我們這個品牌可以實現不僅是全國化,而是國際化。這是有根據的,茶文化本身由東方尤其是中國來定義的,所以我們是有話語權和信心,以茶文化為基礎走向全球。


    未來,我們會更加深入上游茶產地。


    包括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對一些茶的種植以及土壤改造,以及它的環境條件,都有在做,希望基于這些改造,可以讓茶天然帶有一些獨特的風味。


    例如我們以后出一款蜜桃烏龍,并沒有添加任何的香精,也沒有蜜桃的果干進去,但是茶種植的時候,把茶本身帶有的一些蜜桃香放大,也就是茶種出來以后帶有天然的蜜桃香。


    最后,我希望喜茶這個品牌可以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現在在廣州和深圳,喜茶已經是很多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我有悄悄加入很多美食群,看到很多年輕人對喜茶有共鳴,喜茶不僅僅是一杯飲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基于這幾點,我們最終想要做的,希望可以實現茶飲的年輕化與國際化,這是長期的愿景。


    4

    靈感與禪意


    基于當初創業的動機,提煉出來的品牌理念,希望是一種靈感與禪意。


    茶文化在古代有一種功能性的需求,茶和酒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啟發靈感的工具,跟很多的詩詞伴隨在一起。


    茶對我也是有啟發靈感的功能性,同時也是我們做事情的靈感,也是圍繞著創業的過程,很多新品的研發和風格的引進。而禪和茶是密不可分的,古代開始禪和茶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自己做茶文化不是說一定要像茶館一樣,有一些木頭的桌子、一些茶具,因為做文化傳承,最根本是把靈魂傳承下來,皮膚是可以更新的


    我們希望我們整個VI應該是現代主題的,也是符合顧客喜好,所以可以實現茶文化對年輕人的一種傳承。基于這種靈感我們做了整套VI,包括跟消費者互動,也包括空間設計。


    我們不希望我們做的是既有存在,或者是星巴克的復制,星巴克是代表咖啡文化,咖啡和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們既然做茶飲的年輕化,整個風格應該是跟茶密切相關的,也就是靈感與禪意的風格。


    ▲喜茶的黑金店


    這是我們昨天開張的一家店,在杭州,是一家黑金店。我們的標準店是以白色和灰色為主。黑金店是希望做一些不一樣的風格,但它們的底層靈魂都是相通的,擺放的比較禪意的。


    基于剛剛所說的品牌理念,我們最后所提煉出來的宣傳的標語:一杯喜茶激發一段靈感。


    5

    絕不加盟


    最后一部分,我想借這個機會說一下,我們絕不做加盟,網上所有的加盟都是假的。


    我們之所以不做加盟,是基于一些歷史教訓。不是說加盟不好,我個人覺得可以簡單的一分為二


    ——如果一個品牌主要側重于提供一種產品,滿足一種基礎的需求,可以考慮做加盟。因為加盟模式只要管理得當,是可以把這些產品非常標準化地呈現給消費者;


    ——如果你的品牌希望在產品以外,還可以有一些文化上的傳遞,有一些品牌理念的傳遞,我個人覺得做加盟是非常不合適的。


    因為每個小的群體里,文化都是由領導者決定的。如果你做加盟,就算怎么加強管理,你最后去到加盟店,總會感覺這個店他們傳遞出來的文化像是一個加盟店,始終沒有體現出來我們喜茶團隊想要傳遞的文化。


    這是我們不做加盟的主要原因,不是擔心這個產品無法標準化或者是管理失控,而是擔心無法正確的傳遞我們想要體現出來的品牌理念。


    謝謝大家!



      2  


    訪談


    Q= Question

    A= Neo(聶云宸)


    Q:Neo你的偶像是誰?


    A:喬布斯,我是真的很喜歡喬布斯。我不是喜歡他成功,我喜歡喬布斯這個人本身作為一個人的人格,不停的改變自己和相信自己的一些東西,他的直覺和選擇。我在蘋果手機還沒發布之前就很喜歡喬布斯。


    Q:你們在管理上做了怎樣的SOP?


    A:關于管理,在創業早期,我們最重視的就是產品和門店的管理。門店的管理有個很長的摸索過程。


    我們本身選品類和行業,是比較容易標準化的。有一些行業是很難標準化的,不是人力可以整合的,我們當初創業之所以選這個行業,也是看重它比較容易標準化。


    早期是從零開始摸索,花了很長時間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類似怎樣讓門店更快速?就不能讓員工走動,員工有個位置,他坐一整天,都不需要移動一步,這樣門店的衛生保證比較好,也會比較快速和高效。


    早期大家各自在忙,忙到最后一天下來營業額很低,顧客怨聲載道,也做得很慢。所以這種小事情一點點積累和總結,包括你剛才說的SOP,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不太相信一個創業公司從外面挖來一個很有經驗的高管,就可以完成管理這個過程。因為每個創業公司有自己的DNA,有自己的特色,外面請來的高管,他可以起到補充但是起不到打基礎的作用,還是要靠自己一點點摸索,最后把這個流程和制度建立起來。


    我們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制度,第一版是我自己寫的,包括員工守則,修改到今天這樣子。


    Q:很多消費者有地域性差異的習慣,你如何看北方的市場?


    A:地域方面,也跟管理一樣,創業的時候就有考慮這些問題。我個人覺得飲品地域性沒有那么強


    全球范圍內飲料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星巴克都很容易賣的,吃的東西口味差異很強,但是飲品并沒有,是喝的東西。包括我們進上海之前,(大家都說)上海是喝咖啡,不喝茶的,事實上開了以后效果還是可以。


    北京我們還是有信心的,本身我們定位也是以20歲到30歲的年輕白領為主。我相信這代人,也并沒有帶著非常強的地域屬性,而且我們也希望從這個年齡段切入消費習慣來做。


    我們在北京做過市場調研,我們考察的不是這個地方原有的奶茶店經營得怎么樣,我一直覺得我們是基于茶層面,再來做年輕化,而不是基于奶茶層面做升級。


    很多人會覺得我們是做奶茶的消費升級,我個人覺得不是這樣。我創業的時候想得很清楚,假設世界上沒有人開過奶茶店,我是第一個開奶茶店的人,我會怎么做產品,怎么用原材料,怎么做流程,當時是這樣想,我覺得他們做的事情未必是對的。


    你要有一種歸零的心態,我一直覺得從茶的基礎上出發,做個年輕版的,其實出發點決定你的DNA


    回到剛剛的問題,我們調研整個市場,調研的是基本的消費力,而不是具體到奶茶這個行業在北京怎么樣。消費力無可厚非,北京還是很強的,畢竟是一線城市,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你說市場有多大,我沒有具體計算過,因為我們只是想說把我們這件事情做好,回到產品做出品牌來,至于它的終點和市場有多大,我也不是能說得很準。


    Q:有品牌喜歡在星巴克旁邊開店,喜茶選擇店面的邏輯是什么?


    A:我覺得對標星巴克,說法比較……開發選址跟管理一樣,需要自己摸索,每個品牌都不一樣,一個位置喜茶現在生意很好,如果有一天喜茶不開,未必有很好的生意。


    所以在開發這塊,也是我自己親自抓,走過很多彎路。看著生意很好,人流很多,結果拿了以后完全沒有生意,后來我們有總結一整套開發邏輯,是基于我們自己喜茶這個品牌特點,還有我們想要把它作為一個日常的東西占領整個市場。


    所以我們一般在一個地方會分三個梯隊


    ——希望在全市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嘗試到的地方,開首店頭三家、五家,是為了打響品牌;接下來會下沉到區域性的商業中心;接著會往寫字樓去開,因為我們最希望日常的消費還是在寫字樓的20到30歲的白領。


    我們在廣州已經有一些店是開在寫字樓,營業額還非常高,會出現下午比晚上營業額更高,平時比周末營業額更高。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附近的白領來打包。所以我們不會開在星巴克隔壁。


    最后一點,成本盡量低,這是非常現實的。我個人覺得拿天價鋪是很不劃算的,因為鋪租是一個只漲不減的成本,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鋪會幫你降價,只會漲,而且是一個非常固定的成本。


    我們拿鋪租普遍很低,比較便宜,我不太清楚網上有人說我們的鋪很貴,覺得很搞笑,因為成本其實還是比較低的。


    Q:喜茶可以做到這樣的聲勢,你覺得原因是什么


    A:有個過程,我們一天最開始做到20塊、30塊的營業額,開店前已經有研究產品半年多,但是開出來以后還是沒有生意。


    之后一直在改,那個年代想營銷都花不出錢去,就是靠自己改產品,我們的想法是想要產品留住客人。通過一系列新品的推出,人流是慢慢增加的。


    我的同學會打電話給我,讓我帶一杯,我說你自己排隊,他說很多人。再下來跟現在差不多,包括各種抱怨,所以我們當初想要開分店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能夠排隊,還是靠產品的口口相傳。包括異地擴張,一開始去中山,完全沒有生意,一天幾百塊的樣子。后來我就意識到,是因為我們競爭力主要在口碑傳播,但是新店沒有發揮到口碑傳播的效果。


    因為新店都在市區,所以我后來重新規劃整個戰略,應該從中山靠近江門的小鎮,重新開一家店,結果那個店很多人從江門過來,就有一個口碑傳播的效果,后來生意很好。


    所以從那以后,我們進佛山、廣州都是這種戰略,有很多人慕名而去,我們去廣州開店的時候是水到渠成。后來去深圳,我們沒有開第一家店之前,在東莞的門店,很多人開車一個小時來買,既然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很有信心,我們在深圳就會有人買。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到一個新的地方為什么可以排隊。本身我們選擇是在口碑傳播圈里去開店的,如果沒有在深圳經營就跑來上海,那肯定沒有生意,這種事情我們已經經歷過。


    Q:如何在上游供應鏈做壁壘?


    A:我們在2014年的時候,每個用茶用了幾噸,也算是比較大的量,那個時候已經開了很多店,我們現在賣的很好的金鳳茶王、綠顏等等的,是定制的。


    尤其是金鳳,現在市面上會賣金鳳,這個茶的名字是我起的,當初考慮到希望有多一些記憶點,也希望堅固年輕人喜歡的口味,所以我們最后拼接起來,加了配貨的工藝。


    金鳳2014年開始做,2015年下半年開始上市,現在是賣的最好的產品。供應鏈是漫長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如果投入想做當下的競爭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希望基于長遠來做。


    Q:喜茶融資資一個億,主要是花在了哪?


    A: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一家店虧損,所有店是盈利的,而且盈利狀況還是非常良好的。


    以前我們是靠自有資金從一家店到50家店,我們融資的時候已經有50家店,這都是靠自己滾動的,靠自己的利潤。


    IDG資本的資金我們有過規劃和打算,我們希望投入更多著眼于未來的事情,創業的時候我們有過很多妥協,你要把一塊錢掰成三塊錢,很多回過來的資金用來開店。


    IDG資本的資金到了以后會做一些更長遠的事情,例如在供應鏈做了全面的提升,它未必當下會有效果,但是以后會有效果。


    還有門店剛剛說的運營和培訓,都做了很多投入和提升,而且明年還會繼續投入,包括我們還上了ERP系統,這是純投入的在早期,如果沒有融資,要再考慮清楚,所以資金主要是這些方面。


    Q:對培訓學校非常感興趣,要快速開店的話,需要大量的人才跟得上,培訓力如何提升?


    A:第一個問題,我們從創業開始一直都很重視培訓,以前最早在辦公室培訓,講講基本的,后來發現效果不如在門店,因為辦公室有些人表現很好,到門店就不行了,因為門店壓力很大,在壓力下人可以快速成長。


    所以后來我們是在門店的運營系統以外,我們有一整套培訓,但是培訓還是回到門店,門店有一個人是培訓經理,在門店里面工作,不是做飲料、做茶,而是負責新來員工的培訓和規劃。


    我們店員里面也分普通店員和訓導店員,訓導也會培訓一個新員工,同時他也是店員,他一邊工作一邊帶新人,他的工資會更高一點,也會根據新人的帶來做提成。


    之所以做培訓學校,培訓店員是第一方面,主要是希望先教會他們的理論知識,同時也是篩選一些人,最后再到門店做進一步的培訓。


    第二,因為我做的每件事情是有進取性的意義,我們做這個是從解決問題開始,在過程中會發現一些機會,希望有一些進取性的意義,把門店好的店員拉回來做一些更高水平的培訓,我們希望讓優秀的店員做一個類似大學深造的這樣培訓,對茶文化、對茶的種類有更深入的理解,成為真正的調茶師,而不是普通的奶茶店店員,這是我們做培訓學校最有意義的事情。


    Q:在北京開店,做了哪些效率上的提升?在一個城市來說要開到多少家店,才能把要排隊幾個小時這種痛苦降下來?


    A關于運營效率,我們“雙水吧”這個事情在廣州就有做,就是為了解決排隊的情況。雙水吧是立竿見影比較有效果的,杭州也是雙水吧,明顯排隊好很多,營業額也高了一倍。


    除了雙水吧以外,具體的運營改善的措施,我們一直在改。其實我們門店的運營效率不低,最多單水吧可以做到3000杯,相對于在整個行業這是非常高的杯數,而且是現調的,主要是來買的人太多,尤其是首店。


    我們一般開到10家左右,應該就可以10多分鐘、半個小時就可以買到。


    Q:喜茶的坪效是什么水平?


    A坪效真的沒有統計過,要統計我們的坪效肯定非常高,尤其是早期。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坪效,我們又不是商業地產。


    我們最關鍵是回饋到品牌本身,我們每個月會統計大眾點評和微博,我們能夠找到的一切的網絡數據的每個店消費者的滿意度、好評率包括細分到服務、產品口味和環境上的好評度這些


    這些也可以回饋到門店作為店長和店員的提成標準,我們是一個監督者,最好的制度是讓受益者或者是受害者來監督他們,我比較關注這個數據。


    Q:剛才提到今年會做ERP,供應鏈是全部自己做嗎?


    A:我們ERP今年4月份已經上了,是甲骨文做的。我們供應鏈抱著自己統籌和管理的態度,供應鏈在配送和倉儲兩部分,其實我們是外包的,不是自己租倉庫的,是為了實現效率最大化。


    自己建倉庫和做配送,怎樣都比不上專業的配送公司,因為可以用同一套人馬來實現效率邊際成本遞減。我們希望供應鏈的信息流打通,是我們提高效率最主要的想法。


    Q:喜茶的壁壘有哪些?


    A關于壁壘現在網上講的很多,我自己覺得三點吧。


    1.品牌。品牌是很關鍵的,品牌這個概念聽起來很虛,但是很切實。可口可樂跟其他可樂區別在哪,麥當勞和其他漢堡區別在哪,就是品牌。


    品牌聽起來很虛,所以很難模仿,也很難被抓住。品牌有它的DNA,包括發展過程,包括每個選擇,最后到今天這樣。


    我們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最重視的就是品牌。如何回歸到我們講的品牌理念,包括靈感和禪意,這是模仿不到的,很多人很困惑,像以前皇茶時期有很多山寨皇茶,招牌什么的都一模一樣,為什么我們開店很多人排隊,他開一個店沒有人排隊,因為他只學到表面,因為它沒有靈魂,品牌是有溫度的。


    2.供應鏈。供應鏈本質上是產品,對我們來說產品很重要,所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供應鏈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包括材料、掌控上游,和實現更好的食品安全各方面的一些。


    3.系統。建設完整的系統和系統作戰能力,把壁壘用一個方面講完,都是敷衍大眾,沒有一個公司能靠一個方面建立壁壘,都是靠系統,整套系統沒有短板,未必是很重要的,但是加在一起就是壁壘。


    把每個方面都做的很漂亮,這是跟第二梯隊選手的差別。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專訪|茶飲界黑馬喜茶獲1億融資,創始人揭秘背后故事

    對話|喜茶聶云宸:我想開的不是“更好的奶茶店”

    排隊3小時,喜茶上海新店何以如此“現象級”?

    為一杯茶飲排隊三小時的他們,還會再等下一杯嗎?

    喜茶新店開在了PRADA旁,究竟是怎么想的?

    制霸上海灘,喜茶的方法論該升級了

    先后砍掉20款產品,喜茶菜單是如何做“精簡術”的?

    4個細節解讀喜茶:小城草根,如何成長為行業黑馬?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訂閱

    聽咖sir講更多飲品圈兒的經營和變革~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本文為咖門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934.html

    (0)
    上一篇 2017年6月25日 23:51
    下一篇 2017年6月26日 07: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