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瞅你們排隊買的啥破奶茶,比咱們宮里的可差得遠了


    如今的茶飲市場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珍珠的、奶蓋的、水果的,港式、日式、臺式、香飄飄式……


    要買一杯,動輒還要排個幾個小時的大長隊。


    對此,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和宮里的娘娘們樂了


    ——“你們些個鄉下人懂什么呀!咱們宮里的奶茶,可比這個好多了



    ▲接下來要一本不正經地“講歷史了”~



      1  


    早在古代,宮里都已經排隊喝奶茶了


    話得從唐朝說起隨著中原地區的飲茶風俗傳入北方,喜食肉乳的游牧民族便開始在茶中加奶,飲用奶茶了!


    ▲現在的內蒙古奶茶


    游牧民族的菜譜中有大量的肉制品和奶制品。而茶能夠幫助消化,緩解因長期食肉、蔬菜攝入量過少導致的身體不適,從中原地區傳來后,很快成為游牧民族的心頭好。直到現在,內蒙古地區的居民還常常飲用奶茶。


    清代統治者同樣來自北方,入主中原之后,依然保留了一些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慣。飲用奶茶就是其中之一。


    學者金易、沈義齡曾采訪過一名晚清宮女何榮兒 ,根據采訪記錄撰寫成《宮女談往錄》一書。


    書中記載:“宮里的早點……喝奶子(牛奶)要兌茶,叫奶茶。”“晚上到十點多鐘,有一遍點心,宮里叫加餐,多是面茶和小吃。有奶茶、杏仁茶、牛髓炒面茶、八寶面茶等。”


    奶茶不僅是清宮內的日常飲料,還是宴會中的重要角色。


    據《乾隆二年除夕大宴膳單》記載,除夕大宴時,“進膳畢……從中基上去,至右邊座旁跪進萬歲爺奶茶,少退侍立,接茶碗,還從中基下來,出殿外。奶茶碗一出,就送皇后奶茶。”


    這一套繁復的進奶茶禮儀,體現了皇帝的尊貴,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奶茶在皇帝心中的重要地位。


    ▲清乾隆二年除夕大宴膳單


    除了宴會及日常飲用外,宮中還有多種場合會用到奶茶:壇廟祭祀、謁陵用奶茶;薩滿祭祀、中正殿喇嘛念經用奶茶;皇貴妃、貴妃、嬪、貴人喪,每日三次奠獻,均用奶茶……


    可見奶茶在清宮中的火爆程度,一點兒也不比今天在大街上差。



      2  


    好奶茶=好奶+好茶+好水+好人+貴杯子


    講究不?


    1

    皇上每天得喝100頭牛的?!


    清宮奶茶的需求量如此巨大,耗費的原料——奶和茶,數量相當驚人。


    清宮《欽定總管內務府則例》規定:從皇帝到皇子,每人每日供應調制奶茶(以及制作各類點心)所需的牛奶量均以奶牛頭數為份例, 其中皇上每日乳牛100頭,皇后25頭,皇貴妃6頭,貴妃4頭……其余后宮人員也各有定額。


    ▲一天好多牛,強壯宮里人?!


    2

    盡是“名茶”啊


    牛奶有了,優質的茶也不能少。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宮中進單》表明,清宮用茶主要來自云南、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著名產茶地的70多個府縣。


    其中不乏普洱茶、武夷茶、碧螺春、陽羨茶、龍井雨前、雀舌茶、六安茶、廬山茶、磚茶等著名品種。而整個紫禁城每年消耗的茶葉量高達13900斤。


    ▲清.普洱茶膏  故宮博物院藏

    是不是寶貝?


    ▲還有~   清.蓮心尖茶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進貢的茶葉不是全都用來煮奶茶,但直到清中期,清宮中的喝茶習慣都是奶茶與清飲茶并重,之后才漸漸以清飲為主。


    因此,一年耗上幾千斤茶葉用于制作奶茶,清朝統治者是完全干得出這種事情的。


    乾隆五十七年《呈為各省督撫所進土物清單》中部分關于貢茶的記錄


    3

    水,那得用公式算好壞


    除了高級茶葉之外,清宮對煮奶茶用的水也特別講究。


    據徐珂《清稗類鈔》記載,由于烹茶用水的標準是“水以輕為貴”, 乾隆皇帝曾經特制了一個銀斗,專門用來給各地泉水稱重,根據體重來決定天下名水名泉的優劣。


    稱重結果是: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每斗重一兩,濟南珍珠泉每斗一兩二厘,鎮江金山泉每斗一兩三厘,無錫惠山泉和浙江杭州虎跑泉則是每斗一兩四厘。


    乾隆帝隨即選定了北京玉泉山的泉水為皇家御用(其他名泉內心OS:明明就是玉泉山離皇宮近,取水比較方便,還走過場搞選美比賽干什么……),每次出游都命人攜帶一大桶玉泉山的泉水,以備喝茶之需。


    4

    專門請蒙古人熬茶


    每天,這些原料在御茶房與御茶膳房內被熬制成鮮美香醇的奶茶,供宮里人日常飲用。而宮內大擺宴席時用的奶茶,則在光祿寺熬制。為此,光祿寺還專門聘請了11名蒙古熬茶人。


    御茶膳房位于太和殿東側,掌管宮內的飲食備辦和酒席


    有的時候,皇帝、皇后、太后等人也會自己決定奶茶的加工地點和制作人員。如慈禧太后飲用的奶茶“由儲秀宮的小茶爐供應。一來近,二來張太監干凈可靠”。


    用如此頂級的原料,輔以頂級廚師的手藝熬出的奶茶,不僅味道可口,營養豐富,還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晚年的乾隆皇帝腸胃不好,常常胃痛,奶茶便成了乾隆常備的助消化飲料。


    5

    茶具擱現在都是寶貝啊


    奶茶“一茶得道”,受到清代皇帝的寵愛,與之配套的奶茶具也“雞犬升天”。


    飲用奶茶時,雖然可以用形似茶壺的奶茶壺來盛裝,但更具有民族特色的奶茶具,則是多穆壺和奶茶碗。


    ▲清乾隆.銀鍍金龍柄奶茶壺


    宮中常備有金、銀、鍍金、陶瓷等多種材質的多穆壺。其中,金多穆壺用于賞賜奶茶,銀和鍍金的多穆壺用于日常,使用時,一手托住桶底,一手托住桶身傾倒奶茶。



    ▲清·銀鍍金鳳紋多穆壺



    ▲清乾隆·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多穆壺


    在飲用奶茶時,需配以專用的奶茶碗。游牧民族天性比較粗獷豪放,喜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喝奶茶自然也要痛痛快快地喝。因此,奶茶碗的造型也與一般的茶杯有很大不同。


    奶茶碗的碗壁雖淺但口徑大,底部為矮圈足或平足,一碗可以裝很多奶茶。比如這件清中期的札古札雅木質奶茶碗(配碗套),是來自土爾扈特部的進貢。



    ▲清·札古札雅木質奶茶碗配碗套


    碗高6厘米,口徑16.3厘米,裝個六七百毫升的奶茶不成問題,比得上現在奶茶店的中杯了。這個碗用樹木的根瘤制成,十分輕巧,用指甲掐可以留下掐痕。


    邊疆地區進貢的奶茶碗貴在材質上的天然野趣。而清宮制作的奶茶碗則以工藝上的富麗精巧取勝。


    比如這件“乾隆御用”款白玉嵌寶石奶茶碗,高4.8,口徑14.1,足徑7厘米,選用新疆和田開采的白玉制作,玉質瑩白溫潤。


    ▲清乾隆·白玉嵌寶石奶茶碗


    碗的外壁鑲嵌有108顆打磨成花瓣形的紅寶石,寶石的周圍和碗底又有描金花葉,形成梅花盛開的景象。



    ▲寶石花紋細部,是真漂亮啊~


    ▲碗底的精致花紋,嘖嘖~


    碗的內底還刻有“乾隆御用”四個字。皇家器物的富貴之氣撲面而來。



    ▲碗內底的“乾隆御用”


    但乾隆皇帝覺得:區區四個字怎么能宣示玉碗的皇家所有權呢?!于是又開始寫詩,并讓工匠把詩文刻在碗的內壁上,讓天下人都知道,不光皇帝的奶茶你喝不起,連皇帝盛奶茶的碗你也用不起!


    這一次乾隆皇帝寫的詩是:

    “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御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巨材實艱致,良匠命精追。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



    ▲內壁能隱約看到的字跡


    正如詩中“賜茶恩惠施”五個字表明的那樣,這件奶茶碗是清宮宴會中,皇帝給大臣賞賜奶茶時所用的奶茶碗。


    試想,如果您是一位清朝的大臣,在宴會上受到皇帝的表揚,又得了賞賜的奶茶一碗。您雙手顫抖著接過這個鑲金嵌寶的茶碗,奶茶的香氣飄入鼻中,怎能不感念皇恩浩蕩,發誓從此為皇帝肝腦涂地呢?


    當然也有可能您手抖得太厲害,一個不小心,啪!……


    所幸,您現在肯定不會成為清代的大臣,倒是有可能正坐在一家常去的奶茶店中,手中拿著一杯最愛的奶茶,一邊啜飲,一邊看著這篇推送文章,了解這種常見飲品的前世今生。


    那么,何不趁此機會,把自己也想象成清宮中的一員,而手中的奶茶,就是您今天應得的“份例”呢?


    — End —


    統籌:咖sir  |  編輯:政雨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 博物館 |看展覽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 微信:yantairan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086.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14日 01:07
    下一篇 2017年4月14日 07: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