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人物都走過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榮的高峰。
——巴爾扎克
2018剛過去一個月,中國商業界的大佬挨個兒哭了遍,王健林哭完馬云哭,馬云哭完王石哭……
而哭的核心在于:創業維艱、人生不易!
創業不是請客吃飯,其中的艱難苦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創業路上的艱難與掙扎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被奉為創業教父的雷軍曾在采訪中說過:“我看過、接觸過許多的創業者,其中成功者寥寥可數。”
在餐飲行業,亦是如此,不僅僅是從2014年后涌現出的許多新型餐飲創業者,就連現在的餐飲大佬們,在創業之初也曾栽過不少跟頭……
01
現在的成功者也經歷過至暗時刻
1、西貝賈國龍:連虧200萬
1997年,大學退學的賈國龍手里握著賣小吃、賣煙酒掙來的錢攬下了廣州一家海鮮酒樓,九個月后,整整一百萬虧得干干凈凈,1999年,他又跑回了北京,盤下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準備大干一場。結果不到四個月,又賠了一百萬。
做海鮮賠了200萬后,賈國龍并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來,他再次以西貝民間菜打入餐飲市場,莜面大受歡迎,餐廳日均流水從2萬元漲到4.5萬元,再到6萬……剎都剎不住。
2017年年終,西貝莜面村年營收甚至達到了驚人的43億元。
▲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
2、王品戴勝益
王品牛排的創始人戴勝益直到37歲才開始創業,在第一家可以騎鴕鳥的游樂園獲得暫時的成功之后,他又投資了3家游樂園、3個餐廳,還辦了演唱會掮客公司、涉足世界紀錄博物館。
9個項目在一年內大賺,第二年卻營收腰斬,第三年就墮入運營窘境,所有產業都入不敷出。
一直經歷過9次創業,戴勝益最潦倒時身負1.6億元外債,直到他43歲那一年,戴勝益終于依靠一道臺塑牛排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王品臺塑牛排創始人:戴勝益
3、巨虧31億,28年沉浮的李寧
前天,全國人民都被遠在紐約時裝周走秀的李寧給驚到了。
▲紐約時裝周走秀的李寧
當晚,整場秀都是中國元素。
代表中國奧運會經典顏色的“番茄炒蛋”再次出現,為的是致敬奧運歷史上第一套中國的領獎服Victor001。
此刻再次回首李寧的沉浮錄,還是令人唏噓,這些年李寧的公司,正如他的廣告語詮釋的精神一樣頑強,一切皆有可能啊!
自2004年,香港上市以來,李寧品牌一直順風順水。當年的李寧品牌勢如破竹,在華在華銷量直接超越阿迪達斯,僅次于耐克,當之無愧的國產運動品牌一哥。
2008年后體育行業飛速發展,奧運帶來的市場增長態勢早已過去,再加上盲目的擴張店鋪,李寧在2011年的時候出現了大量的庫存積壓。
再加上低端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端市場又被洋品牌所占據,李寧等國產品牌的存在,對國人來說突然變成了一種尷尬。
但更嚴重的是,面對業績下滑,李寧公司做出了一次錯誤的轉型和調整,放棄中老年市場,面向90后,但逼格設計跟不上,產品也跟不上,致使李寧公司之后的三年持續虧損,整整虧了31億!
巨額虧損之下,退居幕后的李寧毅然選擇“再次復出”,決定背水一戰。
敗了從頭再戰,回歸后的李寧先生,品牌廣告語由“讓改變發生”,變回了我們熟悉的“一切皆有可能”。他本人也首當其沖的忙活起來,開始了一系列探索。
2015年他開通了微博,“刷微博、賣萌、寫雞湯”無所不能,這位五十多歲的大叔成了潮流的弄潮兒,當年高冷的體操王子形象不復存在,擁有293萬的粉絲,在企業家中也算是超級網紅了。
為了更好的融入年輕人,李寧發微博聽取年輕人意見。最重要的是,他做到了:讓好產品說話,站著把錢掙了。
如今,李寧走出低谷,中國體育第一品牌重新崛起。
02
年輕的餐飲創業者們正在蛻變
1、黃太吉赫暢
赫暢曾經被捧上過神壇,但很快他就被拉了下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挺大歲數了”,可還是不停地在跟自己較勁,黃太吉成立3年,被他推翻3次。
第一次是嘗試將煎餅果子做成中國的麥當勞,可惜他初入餐飲行業就被流量帶來的紅利蒙蔽了雙眼,從而忽視了餐飲的本質。
第二次,赫暢意識到了單品存在的缺陷,開始嘗試多品牌,希望打造出一種餐飲生態。但他卻最終敗給了對行業的不理解以及過于冒進的思想。
第三次,赫暢想要做“產品外賣”,想要做餐飲行業的共享生意,但這個想法卻缺少實現的必要條件,注定成為另一次試錯。
▲黃太吉創始人:赫暢
2、喜茶聶云宸
聶云宸19歲那年,租下一個偏僻的門店開始賣智能機,為了彌補門店選址的劣勢,他決定無論是誰,到店刷機、安軟件、修手機,一律免費,但很快他就發現,消費者并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記住他,反而把這里當成了免費修理中心,甚至有同行鉆這個空子,裝作顧客把修不了的手機拿給他們修。
聶云宸的手機生意做得慘淡無比,店里的手機配件都比手機賣得好。
后來他發現很多街邊茶飲店里的飲料沒有一點茶,只是用些奶蓋粉再加些“鬼東西”沖兌一下,就顧客盈門。
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更好的、用戶更喜歡的茶飲,說不定能改變這個行業。
于是,便有了大家津津樂道的喜茶。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
3、蜀大俠江俠
14歲便背井離鄉的江俠,曾經是中國典型餐飲老板中的一個,從后廚的一個學徒,到自己開店,他所經歷的困難,與赫暢、聶云宸等恰恰相反。
22歲那年,江俠放棄了薪資可觀的總廚職位,開始自己創業。江俠的第一家店是做羊肉湯,不過很快就因為管理以及產品味道把控上的不足而失敗了。
在羊肉湯店之后他開始經營冷鍋魚,羊肉湯店的失敗給了他更多的經驗,冷鍋魚也漸漸得以發展。
不過很快,2013年前后,互聯網興起,對傳統餐飲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其中就包括江俠的冷鍋魚,一年時間里,他的冷鍋魚門店倒閉了五十家,為此,江俠不得不耗費一整年的時間去沉淀和思索。
最終理解到互聯網以及產品的微創新思維,從而打造出如今的火鍋爆品蜀大俠。
▲蜀大俠創始人:江俠
03
失敗總是成功的墊腳石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創業者不是全能的,每次創新都會面臨未知的風險,尤其是第一批從跨界做餐飲的年輕創業者們,他們對行業的不熟悉以及不了解,往往會導致創業的失敗。
“我們做了三年,遠遠超過1萬小時的積累。而且從零開始,學到的經驗邁過的坑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如是說。
聶云宸也表示,創業都是一個一萬小時定律,作為一個外行,開頭沒有方向,確定了方向,才會去研究,任何事情只要花時間、工夫研究,總會有方向的。不然的話,人類社會就不會進步了,只能靠繼承,不會有創新。
所有這些失敗的經歷,都將在未來給予這些年輕創業者們足夠的經驗,當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預知的未來,也將變得更加明確。
▲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
04
失敗者不該被嘲笑
曾經的創業偶像茅侃侃,離世已經一周有余,他的離開與自己的驕傲分不開,但也與曾經將他高高捧起,后又將其重重摔下的社會以及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類似的情況我們在黃太吉、西少爺等早一批新型餐飲創業者身上也曾見過,赫暢曾在采訪中表示,大部分人對黃太吉的批評,遠遠超過了產品和服務本身,其實質根本是對社會不公和內心挫敗感的映射,會覺得“你一個賣煎餅果子的憑什么火成這樣?”
雷軍在創辦小米之前,也曾害怕失敗。“放下面子”一度成了他創辦小米遇到的最大障礙,他明確表示,懼怕以一個成功人士的身份創業失敗后,將會面臨的社會輿論壓力。說到底,中國社會對失敗者的包容性還是不夠。
就餐飲行業來說,我們更應該對那些失敗的創業者們報以敬意,正是他們的不斷涌入才給傳統的餐飲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與變革。
05
該如何正確面對失敗?
李嘉誠提過一個二八定律,為什么世界上80%是窮人,20%是富人?因為20%的人做了別人看不懂的事,堅持了80%的人不會堅持的正確選擇!
誰都想成為那20%,創業讓頭腦靈活的年輕人們看到了機會,但創業也是一條沒有標準答案的路,一切全靠自己摸索。
沒有永遠的勝利和失敗,所有的表象都具有欺騙性,今天風頭正盛的產品,沒準過兩天就會夭折。
但我們還是希望創業者謹記,失敗并不意味著人生的終結,合理總結失敗后的經驗、抓住每一個恰當的機會、理解市場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這些都將幫助你重新來過。
要知道,開始創業的你們就已經是英雄,不是每一次創業都能成功的,創業失敗不可恥,只要勇敢面對,總能跨過去這些坎兒。
– END –
作者 | 王秋怡
來源 | 餐飲人必讀(cyr811)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預售
▼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