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客單價翻倍、連麥當勞都熱衷的“類零食化”是什么套路?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近一兩年來,商品小化的趨勢盛行:飲料變小瓶,二兩小酒滿大街,連滴眼液都推出一次用量裝。


    從80后成為社會中堅,90后、00后漸漸成為消費的主體,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體驗、消費場景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各行各業的商家,都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改變,餐飲行業也在悄悄改變……

    8年時間,地道北京人韓桐,做了三個餐飲品牌,分別是8號苑、局氣、四世同堂。早年做過旅行社生意的韓桐不是專業的餐飲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不管是8號苑、局氣還是四世同堂,一開始完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一些情懷”。

    在餐飲界,產品都由大變小。諸如此類現象,就是餐飲的“類零食化”,一種繼產品“單一化”后的新套路。


    曾經風靡的大串烤肉“整容”,轉變成一串一小口;過去還是一份一大盤“油燜大蝦”的天下,如今,單個的蝦尾、蒸蝦、鹵蝦、油爆蝦等,出現在各大蝦店的餐桌。



    何謂餐飲“類零食化”?簡單來說,就是考慮單人單次消費場景,而不斷改良產品,使其形態“變小”、體驗感增強的過程。


    我們大致可總結為,小吃業態的“類零食化”,是減少單品的分量,形成一(兩)口一份的特性,讓其越來越像零食;


    傳統餐飲業態的“類零食化”,是將大份產品進行拆分,然后重新組合,或提供給消費者自由組合的變化。


    1

    產品“小而精”

    身邊的美食都在變


    1、為什么燒烤比原來貴了?

    作為普通消費者。身邊的朋友發現:現在的燒烤不僅變小了,而且人均消費提高了。

    實際上,燒烤變“貴”的根本,是由于營銷模式的轉變。

    商家在縮減單串燒烤分量的同時,制定了新的結算方式,實現了從按“串”算到按“手”算的轉變。

    例如15元/手的羊肉串,消費者能吃到6串,核算下來單價不變,卻由于單品分量的減少,使得打包銷售變得“特別的合理”。也是單次消費復購率的提高的表現。


    ▲羊肉串也在往“小”靠

    2、傳統餐飲,“類零食化”現象正在普及

    作為中國洋快餐的巨頭,麥當勞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主打單品“巨無霸”漢堡,卻在2015年推出“小食分享盒”,將套餐內的單品品類增多、分量減小。

    無獨有偶,緊接著肯德基推出的“小食拼盤”也是一種“類零食化”現象


    “類零食化”現象正在普及:例如將大鍋雞湯拆分成小盅,讓從來都喝不完的雞湯,很容易就干掉了;

    阿瓦山寨旗下新品牌——叫化雞,整雞限量銷售,吸引消費者進行其它拆分部位的消費,減輕了消費者吃的壓力,也體現了傳統餐飲的“類零食化”轉變。

    2

    消費升級:吃得好

    比吃得飽更重要

    “零食化”給餐飲老板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單品分量減小,成本隨之降低

    顧客單次消耗率提高,銷售額快速增長

    營銷方式的轉變,實現全新的盈利模式


    簡言之,餐廳跟隨“類零食化”趨勢改變策略,就可以幫助提高客單價,讓餐飲老板實現根本目標——更多盈利。

    消費升級已變成:“只要吃得好,可以不吃飽”!

    對于消費者而言,尤其是以女性為主導的餐飲市場,“零食化”帶來的體驗感,是基于味覺感受之上,更舒適的物理感受和心理感受。


    1.物理感受

    是指“小而精”的產品更符合女性消費者的喜好。

    在一個顏值至上的時代,菜品在做小的過程中,呈現出更精致討喜的外觀,大眾都更愿意接受。

    試想為女性點餐時,滿眼的菜品全是大串烤肉、大骨頭、大整雞時,她們內心一定是拒絕的。

    2.心理感受

    “吃”對女性來說既是天性又是負擔,怕長胖、怕不美,她們在美食面前拼命控制與糾結。

    于是,“零食化”產品就可以成為女性的優先選擇,她們既能夠輕松的享用口欲,又不會有“吃太多”的負罪感。餐飲“零食化”,就是對女性消費者最貼心的心理安慰。

    因此,“吃得好”是一個綜合的定義,也就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零食化”可以提升消費者的綜合用餐體驗,促使產品獲得廣大女性顧客的喜愛。

    3

    類零食化的4大優勢


    除了消費體驗的提升,讓消費者覺得“值”了之外,“零食化”仍具備4點理性利益上的優勢。


    1.單價優勢

    即“零食化”考慮的是單人單次消費,在某些特定的消費場景中,由于產品分量的拆分,使得單次消費的價格縮減。

    例如原本必須38元買一整只叫化雞,現在花8元就可以買到“迷你”裝,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消費者付出的價格成本。

    2.試錯成

    好奇心是驅動消費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在面對新產品或沒有吃過的產品時,往往會有“嘗試”的欲望。

    “零食化”很好降低消費者的“試錯成本”,當他們想嘗試某種產品的時候,不會擔心花太多錢買到難吃的東西。


    3.多樣性需求

    是顧客餐飲消費時考慮較多的因素之一。消費者普遍的心態,是既不想付出太多的成本,又不想太容易吃飽,總想吃的品類更豐富一些。

    “零食化”無論是將產品拆分組合,或是減小分量形式,都可以實現顧客的多樣性需求。

    4.輕松體驗

    從吃飽到吃好,到吃有時候成為消費者的一種負擔,本質上外出就餐已經不是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過去嘗鮮是偶爾為之的選擇。

    而現在年輕人嘗鮮才是正常的飲食習慣,而固定的、大量的、單一就餐體驗變成了消費者的一種負擔。

    因此,消費者不用花太多的錢,或者花同樣的錢,就可以吃到更豐富的美食,在他們眼中,這就是“類零食化”所實現的高性價比。


    4

    餐飲的本質是

    滿足社交需求

    “類零食化”趨勢也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

    2016年,互聯網品牌“蝦忙”推出了一款青花瓷蝦宴。

    將過往大份量的蝦類單品進行拆分,用多個小盤拼成一個大青花瓷造型,其中包括蝦尾、口味蝦、鹵蝦、油爆蝦等多個品類。

    這樣的設定,既滿足了消費者的多重口味需求,更是在視覺上給大家制造了驚喜。


    ▲蝦忙拼盤

    消費者第一反應就是拍照秀曬炫,青花瓷宴就在朋友圈火了起來。比起口味上的滿足,消費者得到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滿足。

    另外,“小而精”本就是品位與格調的體現,如果一位男性邀約一位女性去餐廳用餐。

    無論是餐廳選擇,還是菜品選擇,“小而精”會是重要的評判因素。在這樣的消費場景中,吃的需求已經降為其次,更重要是男女約會的社交需要。


    ▲情侶社交需求中,餐廳轉變成了場所,味道退為其次

    諸如此類,我們可以看出,“類零食化”是增加產品溢價能力的又一途徑,符合當下年輕消費群體的社交需求。

    因此,消費者只需多花一點錢,就能滿足自己的多重需求,還可以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肯定還是會覺得“爽”。

    “類零食化”的核心,在于重新考慮消費者的感知,考慮新時代下消費者的新興需求,以及更合理的用戶體驗感,這是傳統餐飲的必然轉變。

    綜上所述,“類零食化”就是符合時代發展的餐飲新套路,你get到了嗎?

    – END –


    來源 | 餐飲人必讀(ID:cyr811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86歲日本煮飯仙人親臨深圳,

    與200位餐飲BOSS尖峰對話!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94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2月8日 22:46
    下一篇 2016年12月9日 00: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