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北大畢業賣豬肉、北大碩士賣米粉、武大畢業賣紅薯……近年來,名牌大學畢業生投奔市井生意的新聞不絕于耳,傳統行業為何吸引來這么多高學歷人才,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養豬賣肉比互聯網更靠譜”—壹號土豬陳生宣稱!
陸步軒,高考文科狀元,天之驕子,1989年,從北大中文系畢業。2003年,他因“北大才子賣豬肉”一事備受關注,成為風口浪尖。
北大”屠夫“無奈的選擇
在陸步軒34歲時,為生計他被迫操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賣肉的買賣。陸步軒變成一戒“屠夫”,那時命運并沒有給他一帆風順的人生。
北大豬肉佬——陸步軒
陸步軒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從事屠夫這個行業,他內心還是渴望從事學術類的工作。直到2013年4月,他因眼鏡豬肉店主出名,回到母校演講,第一句話就是“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可想而知,他內心是很自卑的。
柴靜曾經對他有個專訪,問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陸步軒說,現在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賣豬肉的陸步軒,正處于生命中最灰暗的時期,看不到希望,無論誰告訴他職業不分貴賤,他都不相信。北大校長許智宏說“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并沒有什么不好。從事細微工作,并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
然而,陸步軒并不信服,那些勵志的漂亮話說起來并無意義。因為當屠夫并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可以做,當一個人在年輕時代花了 多年時間接受專業訓練之后,再去殺豬賣肉,對知識和智力都是一種浪費。
陸步軒賣豬肉,完全是被生活所迫。他的“眼鏡肉鋪”之前生意慘淡,轉瞬就烈火烹油,媒體的“北大學子賣豬肉”事件推波助瀾起了關鍵作用。
在這個最黑暗的時期,陸步軒卻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準”。
即使陸步軒覺得自卑,感到絕望,在這樣的日子里,他依然是認真的對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豬肉生意之外,他也筆耕不輟,還寫了一本《屠夫看世界》。
即是你是賣豬肉的屠夫,只要你永遠不丟失奔跑的心,只要你腰上的劍磨鋒利了,你就有成為牛人的希望。
北大”屠夫“的逆襲
北大還有一個養豬賣肉的陳生(也是天地壹號創始人),豬肉大王陳生發現陸步軒不一般,他說“我一個檔口只能賣一點二頭豬。他能賣十二頭豬,是我的十倍。”
陳生還發現,是不是注水肉,陸步軒眼睛一看、手一摸立刻分辨出來。這個“豬肉佬”真的不一般。
在人生的馬拉松中,之前的奔跑不會沒有價值。
陳生決定跟陸步軒合作,共同把生意做好做大,他們要做符合健康高端豬肉需求的品牌豬肉。
陸步軒憑著自己多年屠夫的經驗,和陳生合伙開辦了培訓職業屠夫的屠夫學校,他自己編寫講義《豬肉營銷學》并親自授課,填補了屠夫專業學校和專業教材的空白。
屠夫學校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培養了65期學生,每期100來個人,“壹號土豬”檔口上的6000多人都是經過培訓的。
那些命運給他的磨難非但沒有壓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財富,成了他的立身之本。
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陸步軒再也沒有自卑感了,將賣豬肉做到極致,“應該也不算給母校丟人了”。
在任何一個壹號土豬連鎖店招牌上,各個部位都明碼標價,最貴的排骨39.8元一斤,比普通豬肉檔的售價高出一截。
壹號土豬的豬場拒絕采用現代常用的定位欄,取而代之的是半開放式的大空間,讓豬自由活動,豬場里還設有音響,專門讓豬聽音樂,豬和人一樣,只有心情愉悅,才會長得又肥又壯。
在長達十個月以上的養殖周期里,土豬們除了吃豆粕、玉米這類傳統飼料,象草、番薯葉這類青飼料也同時供給。所以,這些成本算下來,土豬肉的利潤只有10%左右。
對于高價位的市場接受度,陳生也自有一套理念:“我從來都不主張人人都能吃上土豬肉。我們養土豬的成本是普通瘦肉豬的兩倍以上,如果人人都吃土豬,飼料生產負荷將大大加重。
其次,土豬出欄要10個月,而瘦肉型的只要五六個月,時間成本上又高出一倍多,如果人人都吃土豬,我們也養殖不過來。所以,不鼓勵人人吃土豬,應該根據市場來調節。
壹號土豬的上市計劃也在進行中。“天地壹號和壹號土豬的股改都是三四年前同時開始的,天地壹號先行了一步,下一步是壹號土豬。”據了解,目前天地壹號和壹號土豬的營收比例大約是6:4,前者10多個億,后者10億元。“我的目標是打造兩只獨角獸。”陳生坦稱。
陸步軒和陳生因為獨辟蹊徑的創業模式,“北大才子殺豬成富豪,成功上市新三板”,兩人2015年一起登上了“北大職業素養大講堂”的講臺,與眾多北大學子分享創業心得。
2016年,北大屠夫又出手了!
陸步軒再次起飛!趕上了互聯網的大潮,壹號土豬登陸天貓,將成為第一個“出欄”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互聯網+豬肉品牌。
這次,陸步軒要趕豬肉上網賣,做北大屠夫做的事情!
這一年,陸步軒50歲,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襲,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陸步軒自信從容,他想得更多的是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
未來腳踩消費升級大風口
與陸步軒類似的還有褚時健,褚時健1999年被判無期徒刑,時年已經71歲,2001年才因糖尿病獲得保外就醫機會,但褚時健拖著病軀,在荒山開始種橙子。
2003年王石去見他,橙苗才剛栽上去,74歲的褚時健跟他談橙園的未來,橙園掛果是怎樣的情況,王石才知道,橙子掛果得等到褚時健80歲。
一個74歲還在認真種自己橙子的人,是一定會跑贏自己命運的。2012年,褚橙成了一個品牌,84歲的褚時健完成了自己的逆襲。
近年來,海歸賣紅薯、北大碩士賣米粉、清華畢業賣肉夾饃的新聞不禁令人思考,如此多的高學歷人才扎堆傳統行業,底層密碼是什么?—消費升級的大風口!
生活水平提高后,大家會不滿足于溫飽,而是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尤其是土豬和土雞的觀念深入人心,覺得“土”的東西是返璞歸真,這就是高學歷轉戰傳統行業的邏輯。
人們開始把錢花到一些新的領域,文化娛樂、健身運動、出國旅游的占比越來越大。消費結構和品類發生變化 ,品質和情感成為第一要素,價格其次。這就是消費升級的本質。
事實上,大部分選擇了傳統行業打造放心品牌的高學歷人才,他們的看法和陸步軒一致:賣電腦不見得比賣豬肉更賺錢!更有后來者稱,如果全部都去做金融,那誰來做實業?
– END –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