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落幕,一個時代開啟。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活到90歲,干到90歲。
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他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他享有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他擁有最大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被視為亞洲財經的風向標……
李嘉誠的高度,不亞于任何一個政治人物。之所以這么評價,絕不僅僅是因為李嘉誠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就,而更多緣于高超的處世智慧、超強的洞察能力。
這個星期真不簡單,霍金走了,孫宏斌辭了,如今李嘉誠也要退了,用傳奇謝幕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3月16日,長和盤后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年屆90的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長子李澤鉅接棒。
從此,一代商界傳奇就此謝幕。
公開資料顯示,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集團:長江實業、和記黃浦、長江基建、電能實業,不但控制或涉及了香港幾乎所有經濟與民生領域,并且在中國內地乃至全球都有著龐大的業務。
據統計,李嘉誠控制著24家上市公司(包括在新加坡和加拿大上市的各1家),總市值高達1.2萬億港幣,業務遍布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數量達26萬余人。
華人首富李嘉誠涵蓋港口、地產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電訊、財務及投資與其他業務七大板塊,港口和地產是眾所周知的,今天就說說李嘉誠零售和餐飲業務。
01
不止地產,還有零售和餐飲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前不久,據稱是一位香港小學生寫的作文《李家的城》瘋傳網絡,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在這篇作文里,該“小學生”歷數了屈臣氏、百佳、7-11、惠康等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的李氏家族產業。
“感嘆”說:“看著一間間誠哥旗下的物業,我心中有無比的感動。香港內一切的商店,不論是哪種的類型,全是誠哥帶給我們的欣賜。”
隨后,該“小學生”繼續寫下了被認為是最精彩的神來之筆: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打工仔遮風避雨,使香港免受臺風、暴雨的侵襲。他們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這篇妙文當然不會是真的出自小學生的手筆,但是卻用一種童言無忌的直率,酸溜溜地道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李家的資產和財富過于龐大了。
在70周歲生日宴席時有人問他:你平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李嘉誠附耳道:開一家小飯店,忙碌一整天,到晚上打烊后,與老婆在被窩里數錢。
不光是零售,對于食品餐飲,李首富也頗有興趣,通過旗下的維港投資來布局餐飲黑科技,這也是有前瞻眼光的。
1、素食漢堡(詳情閱讀:史上最貴漢堡,李嘉誠、比爾·蓋茨搶著投!谷歌想投還被拒!)
△李嘉誠、比爾蓋茨、谷歌等投資的“素食漢堡”
2011年,李嘉誠吃了一口美國“素食漢堡”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漢堡,就為它投資了千萬美元。
2、植物造蛋
為了滿足市場“更有效、更環保、更有質素”的食物選擇,2014年6月,李嘉誠投資1.8億港元打造的“JustMayo”人造蛋在香港發售。
△ 李嘉誠還親自炮制了“全球首只素炒蛋”
3、環保牛奶
在不挑戰人類本能的前提下,保護環境。李嘉誠又投資了不用牛的環保牛奶,節省了98%的水。
△ 不用牛的奶
4、減肥飲品
為了證明科技餐飲對人類健康的作用,2015年,李嘉誠入股美國飲品生產商Celsius,這個飲品有減肥功效。
△2015年CELSIUS被福布斯雜志評為創新領先燃脂飲品
不光如此,當年湘鄂情考慮出售股權時,李嘉誠也曾接洽!(詳情閱讀:湘鄂情否認大股東讓出控制權,稱李嘉誠不可能接盤)
02
我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
李嘉誠一生的原則就是不會去賺最后一個銅板。所以,他從大陸撤資轉投英國和加拿大。李嘉誠平時思考最多的問題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失敗”。
對于失敗的研究,李嘉誠在接受《商業周刊》時曾經打了這么一個比喻,“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懸掛十號風球,你怎么應付。即使天氣好,你還是要估計,若有臺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么辦?”
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李嘉誠的危機意識。李嘉誠說,“我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要面對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所以往往花90%時間考慮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么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么樣。
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根本不是太重要,但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而作為世界500強里為數不多的沒有上市的公司之一,華為靠的就是危機意識。任正非說,我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任正非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2001年,在國際高科技產業哀鴻遍野,進入寒冬,而華為卻憑借不俗的成績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這時任正非寫了文章《華為的冬天》,表示“華為的冬天正在到來,各種機制、管理等正面臨危機,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改革的地步”。
在文章中,任正非表示: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在馬云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各的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別人怎么失敗的,哪些錯誤是人們一定要犯的。”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馬云說,“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么失敗的。
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么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么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么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馬云覺得,好好研究別人怎么失敗的,比讀MBA管用。為了推行自己的“失敗教育”,馬云還特意創辦了湖畔大學,不同于其他的商學院,湖畔大學專注于“失敗教育”和“讓企業活的更久”這兩個課程。
03
諦造傳奇的秘籍
什么樣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塑造了李嘉誠這位商界傳奇?這張清單告訴你:
1、雖然業務遍及52個國家和超過20個行業,但李嘉誠隨口說出自己任何一家公司最近五年發展的數字,準確度都在九成以上。這背后的事實是:他從20歲起就刻意要求自己大量閱讀大公司年報。
2、如果對李嘉誠的印象還停留在地產大佬,就太后知后覺了。要知道AlphaGo的研發公司被Google收購之前,他就是投資人之一。Facebook、比特幣交易平臺Bitpay、蘋果手機的Siri、通訊軟件Skype,也都有他的投資。
3、李嘉誠每天用90%以上的時間思考五年、十年后的未來,而不是現在。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高管團隊減少債務、準備應對危險。2007年次貸危機席卷全球,他旗下公司卻平安度過。
4、李嘉誠的抗壓能力極強,生意場上的事很少能讓他亂了方寸。他說:“長年成功的投資,需要的正是避免讓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
青年時期的李嘉誠
5、60多年來,李嘉誠每天工作16小時;晚飯后看20分鐘英文電視,并跟著大聲說;睡前一定要看書;早晨一定在5:59起床……簡直是自律到苛刻。
6、雖然今年都90歲了,但李嘉誠從沒中斷學習。他對業務領域外的知識保持著強烈好奇,尤其是新科技。他甚至還邀請“Alpha Go之父”戴密斯·哈薩比斯,給自己講解人工智能。
7、處理復雜問題時,李嘉誠有個心法:將它分解為多個簡單的小問題,再去逐一解決。當旗下Orange的業務受到挑戰時,他就運用這個思路迅速做出決定,一下凈賺146億美元。
8、公司經營上,李嘉誠高度重視現金流,他和他的公司不僅從1956年開始就從未有過負債,而且始終有一筆可以立即變現的資產來應對不測。這筆錢,也讓他的幾次重大交易都順利進行。
9、為了防止自己在競標土地時控制不住抬價,李嘉誠有一個獨特的克制方法:兩只手互相控制,相互“拷住”。這是他從30歲時就形成的方法。他說,真正的勝利,并不是投標成功那一刻的勝利感。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守預算。
10、李嘉誠還尤其注重反省和復盤。在汕頭大學的畢業演講中,他提出了衡量“自負指數”的四個問題:我有否過分驕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絕接納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擔自己言行所帶來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預視問題、結果和解決辦法的周詳計劃?
11、雖然是個商人,但李嘉誠不希望被稱作“老板”,而更愿意被稱為“領袖”。他說,老板的權力是來自于職位,做老板簡單得多。而領袖的權力,則來自于個人的魅力和號召力。成功的管理者應當是一名領袖,促進員工甘心賣力。
12、成功不可復制,但并非不可學習。正如今年汕頭大學的畢業演講上,李嘉誠所說:“道力之限,要靠愿力突破。因循的并發癥是不思不想和無感無知,在人工智能時代肯定過不了關。
駕浪者的基本功,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的悟力,能運用想象,把現實、數據、信息合組成新元素。
從早年創業至今,據說李嘉誠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
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
二是晚飯之后,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不論幾點睡覺,一定會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后起床。這種勤奮和自律,真是非一般人能比。
看了“李超人”這拼勁兒,普通如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努力呢?!
– END –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