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同時,Starfield 已經和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李健博士達成合作意向,李健博士的實驗室團隊將與 Starfield 合作研究植物肉風味解析問題,計劃在 3-6 個月之內在風味上有所突破,將植物肉產品再往前推動一步。據介紹,李健博士主要從事食品風味方面的研究,承擔了 GFI 全球 14 個植物肉和細胞肉前沿課題之一,亞洲范圍內僅他一人。 Starfield 的第一代植物肉產品將在 9 月份正式開始市場投放,預計年底完成最新迭代版本的 Stardust 植物牛肉。 01 國內市場動物性“人造肉”仍為空白 “人造肉”早就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2015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Mark Post就預測過,在2025年內,人造牛肉將會除了和自然牛肉一樣美味之外,在其它方面也將優于自然牛肉,從而解決當今牛肉生產面臨的環境和動物保護問題。 不過目前,在國內市場動物性“人造肉”仍為空白,主要以植物肉產品積累的傳統素食企業為主。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看重健康概念,Starfield 的主要團隊來自一個的叫做「青苔行星」的蔬食餐廳。在素食流通及消費渠道傳統的背景下,青苔行星希望以年輕、潮流的體驗讓更多人嘗試“彈性素食主義”。鴻昶與 Starfield 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看中這一團隊對年輕消費群體的理解。 02 人造肉美國市場廣闊 美國植物性食品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植物性肉類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11%,達到45億美元。“人造肉”在美國的接受程度很高,而且也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 Beyond Meat上市3個月,公司股票漲8倍!近日,美國“人造肉”上市公司 Beyond Meat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18年二季度的凈營收為6730萬美元(約合4.6億元人民幣),高于預期的5270萬美元,同比大幅增長了287%。公司還上調了2019財年的收入前景,預計全年凈營收將達到2.4億美元(約合16.5億元人民幣)。 據報道稱,Beyond Meat于2019年5月2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IPO當日,該公司開盤價46美元,較發行價25美元溢價84%;股價收漲163%至65.75美元,創造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相比招股價格,目前股價上漲超過8倍,是今年美股市場上表現最為出色的新股之一。值得一提的是,Beyond Meat在IPO之前,就已經吸引了眾多知名投資者,包括占股最多的KPCB和Obvious Ventures,還有個人投資者:Twitter聯合創始人Ev William、比爾·蓋茨、麥當勞前任CEO Don Thompson、可口可樂CFO Kathy Waller等等。 03 要變成風口上的“肉”,技術要迭代 歐美的人造肉品牌們一直以“比肉更好”作為宣傳重點,口味、口感盡量復制真肉,營養結構上也做優化,研發投入必不可少。舉例來說,Impossible Food 創始人本身就是斯坦福大學生物化學系的退休教授,用大豆中提取的血紅素制造肉香,又在嘗試用基因編輯酵母量產血紅素。國內新一批“人造肉”企業也面臨同樣的技術挑戰,需要推出符合消費者想象的真肉替代品。 筆者表示“植物肉”畢竟是個面向大眾市場的消費品,品牌會成為最終的壁壘。除了在產品上逐步優化,Starfield 也在嘗試通過各類活動將植物肉推向大眾市場,例如此前就在深圳舉辦了“人造肉快閃店”,讓消費者現場體驗各類人造食品。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36氪(ID:wow36kr)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