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外賣頭條專訪金百萬創始人鄧超
【“其實餐飲的商業價值被嚴重貶低了,沒有釋放出來的原因是它太碎片化,如果你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就有很大的商業價值。正是看到了機會,金百萬才選擇了轉型,嚴格意義上說,金百萬已經不再是一家傳統餐飲企業,而是服務餐飲企業的機構, 我們要做餐飲界的“7-11”。”金百萬創始人鄧超說。】
新三板上市,是無奈之舉,還是戰略布局?
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公告顯示,北京金百萬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的掛牌申請獲得批準,并于5月17日掛牌。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百萬作為中式餐飲服務連鎖企業,主要提供以“金百萬”品牌為代表的特色精品正餐服務。其披露的財務報表顯示,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9月營業收入分別為4.09億元、3.24億元、2.2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20.41萬元、3603.92萬元、2413.89萬元。2016年1-9月的利潤已經達到2400多萬,維持一個餐飲企業運營,完全沒有問題!但金百萬為什么還會選擇上市呢?
在接受外賣頭條記者采訪時,金百萬鄧超說:現代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是成功的標準之一,我們希望通過整合更多的資本,助力自身更好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金百萬現在已經不是原來的傳統餐飲企業了,從2014年開始轉型,我們現在是一個第三方機構-服務餐飲的企業,要做餐飲界的7-11。”
不再是一家餐飲企業,歷經三次轉型才找對路
從金百萬披露的財務報表上看,金百萬的營業額是在下降的。
“不是金百萬整個銷售額在下降,而是隸屬于我們集團的營業額在下降,這在于公司的定位變化,公司對原來傳統業務,采取剝離不發展的戰略。”鄧超解釋說。
據悉金百萬從2014年開始轉型,傳統餐飲店面規模按照既定計劃,逐漸進行縮減,店面數量從32家店,到目前只有10家店,其他的22家店通過股權售賣的方式已經轉讓給別人。目前擁有將近100家線上合作外賣店,從整體來看,金百萬的體量在不斷地擴大。
金百萬的轉型方向也曾經過多次調整。
金百萬一開始最先嘗試的是半成品,但經過一段時間嘗試,鄧超發現,半成品只解決了采買和加工兩個痛點,而對于烹飪如何根據食材控制火候,如何控制放料和起鍋時間等問題卻無法解決。
圖:智能鍋
經過不斷的嘗試和迭代,2015年,金百萬又推出了O2O平臺“U味兒”,同時其自主研發了智能鍋,以及只差一道工序即可出鍋的準成品,通過“U味兒”下單配送,以“智能鍋+準成品”的組合模式,直接解決C端消費者在家吃飯的問題。
現在“U味兒”又開始嘗試做外賣代加工,從原有的準成品外賣平臺變為外賣代加工平臺,為餐企提供智能鍋和相應產品,以及運營、采購等一整套系統服務,通過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主流外賣平臺進行引流。
經歷三次轉型,金百萬才找到合適的定位“餐飲界的7-11”。
用7-11的思路,轉型服務餐飲
高速發展的外賣業態,目前正在越來越不像餐飲,卻越來越像零售業。
“世界上有兩種店,一種是“7-11”便利店,一種是其他便利店。”一時間7-11成為了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這其中就包含鄧超。
在日本,“7-11”一共有一萬九千家店,其中500家是直營店,7-11不去投資店,也不去管理店,只是輔導運營店面。但是去年7-11創造的每個人的利潤是116萬,而全家、羅森利潤總和加起來還不如7-11利潤的50%。
“7 -11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打造了健康的生態。直營店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模式測試,同時通過不斷地擴展、加盟,增加供應量,從而不斷優化整體的供應價格、供應結構,從供應鏈上產生了很大的價值。整體發展比較輕,比較快。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很重要的地方。”鄧超說。
“碎片化松散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當聚合起來的時候,就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餐飲簡單點講就是:“生菜做成熟菜,五毛賣一塊。”面對餐飲行業的普遍低凈利率現象,鄧超說,“餐飲的這種利潤我們是不爭的,我們主要通過供應鏈和資金流量,把餐飲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通過資源的整合,創造其他更高的商業價值,這是我們的經營邏輯。”
除了供價應鏈之外,還有一個資金的流量入口,對于資本來說,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圖:金百萬網絡智慧餐廳
外賣是個新物種,以外賣切入
根據有關數據機構發布的數據,外賣在2016年相對于2015年,實現了361%的增長,整體市場規模1791.5億元。
在鄧超看來,外賣是一個新物種,它幫助餐飲企業提高了效率,改變了成本結構,未來幾年,在外賣為主導的行業里,一定會有很多餐飲企業走出來,成為獨角獸。
金百萬也是率先殺入外賣領域,2016年金百萬外賣的營業額將近3個億,截止到昨天,突破日訂單2萬五千單,2017年預計營業額要達到7-8個億。
“之所以選擇外賣切入,因為外賣滲透率還不夠,還有很大空間。”
比如堂食跟外賣的比例基本已經達到6:4,而且外賣的比例還在增長,現在從數據上能反映出,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快速轉變。
剛開始外賣服務的人群主要是上班族白領 ,外賣的應用場景,是解決這些消費者中午吃飯問題,那么最近的半年已經擴展到家庭消費 。根據外賣行業報告顯示,現在外賣星期天的營業額已經超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營業額,晚上營業額已經占到4成,在家吃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進入到外賣領域,你會發現其實外賣比傳統餐飲競爭要求還要高 ,線上運營和線下運營還是兩個不同緯度的體系,方法也不一樣,特別考驗整個系統的運營能力。
原來那種“生菜做成熟菜,五毛賣到一塊”的傳統餐飲思維在外賣上徹底失效,“高周轉率、低毛利率、高SKU”的零售思維才是外賣真正的出路。
“外賣把餐飲變成零售,零售是效率最高的。效率,是最強大的壁壘。像我們企業,一般一個店外賣,一天中午的單量在600單左右,差不多得有五六十個外賣人員在取餐。”鄧超針對這個問題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圖:金百萬的外賣
五個標準化模塊,提高外賣運營效率
效率是系統化的體現,逐步迭代了5大模塊,升級外賣運營效率。
1.標準化產品
產品的穩定性,包括產品的研發,這都是瓶頸,是很多餐飲人做外賣頭疼的地方。
從產品的設計上,金百萬更新迭代了多個版本的智能鍋,這樣解決了產能和標準化的問題。把廚師的烹飪方法變成計算機的算法來代替廚師,一個操作員可以操作5-8臺鍋,理論上一個操作員就可以代替5-8個廚師,3分鐘出8個菜,這個鍋改變了它的成本結構,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因為人力成本是最大成本,通過這個鍋就去廚師化了,成本就非常低。
2.優化供應鏈
規模化之后,倒逼供應鏈。
把金百萬目前的供應鏈的價格,給到所有合作商家,讓小餐飲,享受跟規模化以后一樣的供應鏈價格。在這個過程中,再通過不斷擴大金百萬聯盟規模,隨著營業額越來越大,同樣金百萬跟供應鏈這邊的議價能力就越來越高,商家的成本優勢更大。
3.信息化系統提高效率
效率是外賣運營當中非常關鍵的指標。
為此,金百萬研發了一套信息化的系統,是對接第三方平臺的,通過合理的數據分析和流程優化,可以幫助合作的餐飲企業進行整體的決策,從而提高整體運營的效率。
圖:訂餐軟件+智能設備
4.金融授信解決資金
健康的資金流是一家餐飲企業的命脈。開店擴張、設備采購等很多固定開支會占用一個企業正常的現金流。
目前一家金融機構和金百萬合作,可以給這些跟金百萬合作的餐飲企業進行資金授信。它的授信方式是餐飲企業一天的營業額乘上180(天),這樣就可以解決合作者資金壓力上的問題。
5.物流降低成本
物流也是隨著金百萬核心的競爭力。一個區域送一家店比一個區域送5家店,整體的物流成本要高很多。不過隨著金百萬合作店面布點越來越密,整體的物流成本會快速地下降。物流方面成本的降低,其實是在加大外賣商家的競爭力。
“7-11”是賦予合作門店五大能力,學習“7-11”模式的鄧超,同樣希望把整套模式引進到金百萬,從而打造成非常健康的生態系統,實現整體價值最大化。
提到未來的發展,金百萬創始人鄧超說,三五年的戰略還是聚焦在外賣,因為外賣的滲透力遠遠不夠,至少還有3-5年的紅利期,所以金百萬還是希望,以外賣為切入點,在未來3-5年迅速在全國全布局。
編輯 |內參君
統籌 |孫 冰
制作 | 外賣頭條
爆料、投稿郵箱wmtoutiao@sina.com
留言區評論,怎么看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