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衛東:沒有完成心智預售的品牌,充其量是一個商標丨【勺子深薦】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天圖投資(tiantucapital) 編輯|Asun

    近日,由天圖投資舉辦的第八期磨刀會暨天圖Family品牌加速營在深圳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天圖的投資人、行業專家和來自天圖Family的百余名高管共聚一堂,從戰略高度深層次探討企業成長的“道”與“術”。

    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首席投資官馮衛東從升級定位理論入手,分享了如何在競爭中把握“知行合一”。

    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首席投資官馮衛東

    01

    有效的品牌戰略可以成為有效的企業戰略

    從目前來看,全世界的戰略學派已經陷入迷霧,定位理論開始是作為營銷的理論、品牌打造的理論出現,現在已經發展為目前最有效的戰略理論。

    戰略顧名思義是競爭的策略,而品牌是競爭的基本單位。在競爭的第一線,一個有效的品牌戰略很容易成為有效的企業戰略基礎。

    企業家創辦企業的初心各種各樣,一旦你開始創業,一切都要從企業面對的問題、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明確企業到底追求什么成果。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企業的經營成果在企業的外部,在企業內部只有成本”。但德魯克也沒有說清楚企業的經營成果在外部什么地方,更具體一點,以什么方式存在?

    定位理論者對此做出了更明確的回答,企業的經營成果在外部,在哪里?在顧客的心智中,它左右了顧客的選擇,也就是說被顧客優先選擇。這種優先選擇叫做認知優勢,認知優勢的載體就是品牌。所以說定位理論是最有效的品牌理論,經過適當的發展就能成為最有效的戰略理論。

    德魯克還說過另外一句話“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既然品牌是作為企業經營的核心成果,一定是和直接創造顧客相關。確實,品牌是直接在創造顧客,它會體現在心智預售。真正的品牌是在你出門之前、看到這個產品之前、拿起手機打開APP之前,他就已經想好要買你這個品牌的東西,這就是心智預售,你的品牌完成了心智預售,接下來你的銷售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反過來如果沒有完成心智預售,品牌充其量算是一個商標,而不是真正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你就不得不繳納昂貴的進場費、上架費、條碼費、堆頭費等各種各樣的費用,把一切超額利潤都拿走,你能掙回微薄的加工費就不錯了。

    02

    戰略的新常識

    那么先進的品牌理論是如何完成戰略理論的重構的?這些東西是戰略的新常識,但還有很多企業家不知道,還在犯戰略錯誤。所以我每次講課還是會重點來強調,掌握定位理論的三大貢獻你就領先了80%的競爭對手。

    那定位理論的三大貢獻是什么?

    1. 競爭的終極戰場是潛在顧客的心智

    很多企業做爆品戰略、產品主義,關起門來搞了幾十個產品,你所有的極致顧客不知道,沒有轉化為極致的認知,那這些就只是成本而已,你的成本高了,但是價格上不去,這樣的企業非常多。另外一個問題是認知從何而來?認知對行為的影響大于事實,但是認知怎么會憑空冒出來呢?所以它其實還是有環環相扣的事實構建的。

    既然是終極戰場意味著還有其他的戰場。所有的事實發生在物理戰場上,物理戰場上的一切行動都是在向心智戰場投送信息和認知,以此左右顧客的行為。物理戰場分為三個部分:產品、渠道、媒介。

    產品涵蓋很廣,不是狹義的產品,而是包括把產品做出來的整個體系。在特定的階段可能產品戰場是物理戰場上的重心,這個戰場上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其它的戰場勢如破竹、迎刃而解。

    到了今天你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同質化程度是比較高的,很難有十倍的壓倒性優勢,也許渠道成為物理戰場的主戰場。當然現在隨著渠道的發展,專業化分工,我們叫產銷分離,產品品類、渠道品類充分的分化以后,這個時候懂商業的基本知識,進渠道也不是那么難,只要花得起錢。

    媒介有的時候可能成為重要的戰場,甚至主戰場。中心媒體時代,打央視廣告做標王,奧拓開進去奧迪開出來,現在經常反過來,奧迪開進去共享單車開出來,太多這種情況了,幾十年的心血,廣告一砸砸沒了,回到解放前。

    媒介之戰看起來是信息之戰,媒介之戰等不等于心智之戰?取決于你在媒介上傳遞的是什么信息,你傳遞這些信息的時候有沒有看到心智戰場,每個信息都在精確的調動心智的力量,如果沒有的話,有的時候還會揮刀自宮。

    競爭的終極戰場是顧客的心智,要求我們養成一種外部思維的能力,這是《定位》這本書引言中開宗明義的,定位是傳播溝通的新方法。新在什么地方?其實就是思維方式顛覆性的改變,永遠要從信息接收方的角度考慮信息的發送。這里面養成外部思維是非常的反人性,很不容易做到。永遠要假設新顧客對你一無所知,才能完成最有效的品牌溝通。

    2. 競爭的基本單位是品牌

    永遠從顧客的角度看待商業,因為我們的經營成果是在顧客那兒,所以我們用顧客的眼光看待一切,我們就更容易把握我們的成果,更不容易偏離。顧客購買的是品牌而非企業,關心的是品牌而非企業。

    金霸王電池曾經也屬于寶潔,后來賣掉了,賣給巴菲特,品牌背后幾經易主,消費者是不關注的,進一步證明消費者只關注品牌而不是企業。

    競爭的基本單位是品牌,這就對戰略提出了全新的定義,沒有競爭視角的戰略就不叫戰略,戰略本來就是從戰爭中來的。

    升級定位理論怎么回答什么是戰略?

    分而析之,我叫做“戰略二分法”。戰略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品牌戰略,這是戰略的基本單元,二是企業戰略等于品牌戰略之和。

    企業戰略干什么的?就是識別品類和定位的機會,識別機會這就是企業家才能的根本,這個事通常是咨詢機構也幫不了你的。

    企業戰略是比品牌戰略更難的,因為識別機會意味著去預測來、推斷未來。決定打哪一仗這是企業家自己的關鍵任務,你都看不到機會就說明你還不具備企業家才能。

    3. 品牌是品類及其特性的代表

    品牌到底是什么?品牌這個詞看起來高大上,各方也愿意把它說得高大上,玄而又玄。

    其實顧客看一個品牌的時候沒那么復雜,顧客會很簡單地關鍵的概念——品類+特性——和品牌關聯,這就是大多數顧客關注的信息。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說明它是預防上火的飲料。

    03

    品牌戰略聚焦的實戰心法

    品牌戰略天生符合聚焦的定義,對品牌戰略來說,就是用協調一致的行動去占據一個價值獨特的定位。

    關于品牌戰略的聚焦有兩層含義:認知聚焦和運營聚焦

    認知聚焦意味著顧客腦袋里占據一個概念,可以提升顧客的溝通效率,同時產生專家品牌的印象,更加認同你、更加有價值感、更加放心。

    運營聚焦跟認知聚焦是兩件事情,它是在運營上的取舍,會考慮專業化分工的效益、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這里展開說下品牌戰略聚焦的實戰心法:

    一是“言行非一”,不要擔心沒說全,更別教條化的“言行一致”,這里面有很多的教訓。

    比如說麥當勞宣傳的是什么?漢堡。肯德基宣傳的是什么?炸雞。但兩家做的都是炸雞、漢堡、薯條、可樂,可能其他產品上會有一些小差別,但是認知的焦點里自己是長期維持有自己的焦點,考慮到范圍經濟性運營上可以做得更多。

    比如說你是認知焦點是炸雞,光吃雞誰也吃不了多少,所以還得配別的。麥當勞的焦點是漢堡,來了我不能光啃漢堡,還得喝點東西,換換口味。

    太多的企業聚焦,拿起刀就砍,砍得只剩一種產品,本來盈利的砍完就虧了,這背后就是變革的路徑不對。即使咨詢機構建議聚焦的焦點其實也是一種假設,要去驗證,真有效才去砍其他的東西,別一上來就把盈利業務砍掉,很容易導致揮刀自宮。

    第二個關鍵是“焦點加法”。我們聚焦做減法是為了釋放資源,釋放資源干啥?拿去炒股?還不如不聚焦呢。釋放低效的資源是為了重新用上,重新用上是做加法的過程,但是和過去的加法不一樣,叫做“焦點上的加法”。

    關于當當的案例有各種爭議,有人說垂直電商就是死,當當不做百貨就是等死,做百貨變成找死。真正的問題不在于當當能不能聚焦書店,而是在于他聚焦書店以后有沒有做焦點上的加法。如果簡簡單單的打折賣書,京東打更多的折要求五年不盈利你不就傻眼了?當當沒有做焦點上的加法是落敗的原因,而不是因為他只賣書或是當當去做百貨,這不是根本。

    我們看一下多品牌的戰略聚焦,企業做多個品牌還要單一目標,這個矛盾如何協調?很多企業為了說自己是聚焦的,就發明一個大詞概括性地去涵蓋。其實不能人為的發明大詞,必須具備經濟上的天然協同性。協同使用全部資源也不是靠我們企業文化發揚協作精神,而是要來源于品類的經濟特性天然具有協同性。

    比如說寶潔的5個洗發水品牌,11個洗衣粉品牌,天然的協同性在哪里?渠道。這些東西都是在超市里銷售的,寶潔在中國輝煌的時候就是超市在中國興起擴張,隨著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的擴張而擴張。

    多品牌主導一個價值網也是一種方式,但這種戰略能成功往往因為破壞性創新,沒有人給你配套,不得不什么都自己干,用正確的方法干成多品牌組成的價值網,阿里巴巴就構建了這樣一個價值網。

    中國的企業家里,戰略最牛的我認為還是馬云,阿里系每一個強大的品類都打造了獨立的品牌,即使早期、初期用了品牌延伸,后來都會改名,比如當時馬云力排眾議把淘寶商城改成天貓,大家開始都反對說這個名字太爛了,沒想到用了一個月之后大家覺得這個名字好,名字有的時候需要熟悉的,背后要有堅實的理論指導。

    支付寶、余額寶、高德地圖,UC瀏覽器、菜鳥物流、芝麻信用、阿里云,還不止這些,口碑、旺旺、咸魚、飛豬、釘釘,還有很多,每個品牌都是獨立的品牌。

    阿里有那么多品牌,每個品牌都很強大,獨立出來的螞蟻金服,如果上市的話,市值可能再造一個阿里。它的競爭對手京東就比較慘了,沒有多品牌意識,就無法經營多個成果。

    04

    Q&A

    Q:我是做運動服飾的,對于服裝來講,本身產品特別多,款式也特別多,這種情況下如何更清晰去定位?

    馮衛東:服裝這個領域的品類有些特點,一個是天生多品項,有不同的款式、尺寸、不同的購買組合。還有一個不利于做大的特點是反從眾,所以做時尚品牌不容易,單一品牌會受到一定的局限。比如說你是奢侈品牌,不可能讓人人都用得起,人人用得起就起不到彰顯價值的作用。所謂的時尚、風格、差異化,往往也是受某種特定人群、審美亞文化的青睞。

    因此這類企業的成長更多要靠多品牌。靠極大的運營效率追求快時尚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功,但是要持續不容易。比如說GAP,開始很大,現在也開始衰落,現在ZARA也過了鼎盛時期。

    Q:我們是做生活小百貨的,平價、優質定位的品牌,行業內有比較大的競爭對手MINISO,我們在這樣的格局里如何找到差異化的定位突圍?

    馮衛東:作為渠道品類要么同樣的東西賣得更便宜;要么便利,在選址、購買方式、交付方式等方面提供便利性;再有是提供特色,渠道品牌的差異化很多都體現在特色上。小百貨大部分都是弱勢品類,所以消費者不太認專家品牌,靠渠道品牌背書,這是為什么MINISO能起來,作為弱勢品類的集合,NOME和名創優品能抓住一些機會。

    不知道你們具體占據特色選品有哪些動作,你們要做出特色,供應鏈要有特色、定位差異化的特色要出來,同時要在顧客腦袋里創建認知,你的特色是基于什么?比如說OLE超市是高端超市,還有美國全食是有機超市,還有針對某類重度消費人群,比如說只賣水果,分化成水果店的品類,一定要分析競爭格局和自己的能力可以占據哪個差異化的定位,差異化一定是顧客理解認同和對顧客有意義的競爭性的差異。

    Q:我們是小龍蝦外賣品牌,目前小龍蝦行業里還沒有我們體量這么大的,現在的情況下,要不要深究場景化的問題?

    馮衛東要擴更多的渠道、更多的產品,比如說王老吉涼茶,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段會打不同的場景,過年的時候打送禮的場景,其他的時候吃火鍋預防上火,天氣干燥容易上火,要延展這些場景。作為領導品牌推動這個品類的消費文化,轉化成認知中真正的領先。市場領先就有資源的優勢,千萬別做成新奇士,吃完了都忘了。

    Q:我們是非剛需又低頻的品類,一部分用戶心里覺得沒有特別強的消費需求,目前我們在想有沒有什么打法可以讓大家加深這個認知?

    馮衛東:一些低頻、關注度不是那么高的品類,但是確實能提升很大的經濟效率,要求我們找到關鍵的場景,圍繞觸達、轉化多下功夫,也可以推動一些新的亞文化的生活方式。

    Q:中國現在還是有很多品牌在依賴明星代言消耗明星,不知道您怎么看這方面?

    馮衛東:如果你是開創新品類,品類自身就能成為主角,應該通過公關甚至創始人自己代言。如果你是相對成熟的品類,話題感也少,直接用明星代言,明星是作為信任狀在使用,你請一線明星說明你是有實力的品牌,明星和這個品牌有一些契合度,比如運動明星代言運動品牌效果會更好。

    明星的作用是讓消費者覺得品牌覺有實力,另外是他的粉絲愿意把信息看完。如果你有足夠的創意的話,沒有明星受眾也愿意把這個信息看完,那就更完美了。

    商場如戰場,你即是餐飲老板,也是品牌的指揮官。找好品牌定位,可以讓企業發展事半功倍!

    為了讓更多餐飲人走出定位誤區,讓定位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工具可用。

    天圖投資CEO馮衛東,成功投資周黑鴨、小紅書、瓜子二手車等知名品牌,并打造出在商業實戰中得出的升級定位課程——《馮衛東·升級定位24講》

    如何找到品牌定位?搶占消費者的心智?凝聚品牌力量?如何用最佳戰略打擊對手?

    馬上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學習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033.html

    (1)
    上一篇 2019年5月21日 07:37
    下一篇 2019年5月21日 09: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