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高維學堂編輯|JonSnow
談到創業,經濟學家許小年說過,所有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創新,都是耍流氓。商業的本質是賺取利潤,這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那么,成功的生意,應該是怎么樣的呢?或許很多人暢想曾經的蘋果教主喬布斯那樣的,生產出一個無比酷炫、驚艷的產品,定價奇高,萬人空巷。
然而,前幾天看到一個很清奇的觀點:成功的生意,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永遠不要算計顧客!
乍看之下,令人目瞪口呆。但其實仔細想想,貌似簡單樸素的道理背后,卻擊中了做大生意的基本邏輯:永遠要以顧客/用戶為為中心,真心實意地為顧客、員工創造價值,并且做到“認真、堅持、做透”,這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1
全球最大連鎖酒吧:海倫司
海倫司是一個小酒館連鎖企業,目前已超過160家直營門店,似乎全球還沒有這么大的直營連鎖小酒館。
當被問到海倫司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時,創始人徐炳忠認為答案很簡單:日久見人心,保持真誠,永遠不要算計顧客!
徐炳忠是一名退伍兵人,曾做過3年保安。后來去了老撾開了一個小酒館(Pub),賺了第一桶金。2009年回國,在北京開始了創業之旅。
徐炳忠回來后也是計劃開小酒館。他先是到北大清華附近的五道口找地方,但那里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合適的地方至少100萬,這對當時的他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后來他發現了一個稍微偏僻角落里的一個鋪面,房租只要20萬,但是往前面走不到500米,租金就要200多萬。一開始,徐炳忠也有點忐忑不安,但還是想放手一搏,于是一咬牙把店鋪租了下來。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創業哪有那么容易呢。那個時候,去小酒吧的基本都是老外,于是他就找老外去發廣告。廣告語很專業,一桶一桶的雞尾酒叫bucket,當時我們中國人一般聽都沒聽說過,而他是前一天和老外聊天才學到的。
更重要的是物美價廉。其他酒吧里青島小瓶是20元,而他青島大瓶才10元。四五個月之后,慢慢地生意起來了,一天能賣個四五千塊錢,有了一批穩定的顧客。
不久,正好趕上萬圣節,他就搞了一個免費感恩活動,貼出海報——全免費,你別喝死就行(當時主要是國外留學生,在西方的語境下,這是一種幽默)。不僅店里面有扎啤機,還在外面實實在在地擺了兩排扎啤。
那天,屋里、屋外全是人,后來的只好站到馬路上去了。從此,在留學生圈里,幾乎沒有不知道helens(海倫司),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第一家門店在萬圣節的感恩活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他的酒館也開始爭相模仿,但徐炳忠發現,其他酒館搞的免費活動,卻并沒有多少效果,這引發了他的思考。
他得出的結論是:可能別人僅僅是把免費活動當作一個營銷手段,而他卻是出于真誠的感謝。如果你的發心把免費當作一個營銷手段,顧客會覺得這是個套路,就比如什么充值、什么沖刺營銷等,有算計顧客的“嫌疑”。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徐炳忠總結出他做海倫司必須堅持一點——日久見人心,保持真誠,永遠不要算計顧客!
比如,一定保證是真酒,一定要從原廠或者一級代理商進貨;又比如,每逢重大節假日,生意很好,很多地方都在漲價,而他們卻是實實在在地開展很多優惠活動,比如免費2小時、各類抽獎或優惠券,而且這些優惠券絕不附加任何條件。
再比如,不是看到生意好了就趁機漲價,而是有了規模效應后,成本下降了,他就把成本下降的紅利與顧客分享,不斷降低價格。徐炳忠在接受采訪時舉了一個例子,公司每年賣出去的啤酒至少是一萬噸,按照500ml一瓶的話,2000萬瓶,如果保持原來價格,假設是降低了2元,每年就是4000萬元的凈利,如果再漲0.5元,利潤就是5000萬,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
但是徐炳忠卻拒絕了這種誘惑,他認為做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這種滴水穿石的堅持——日久見人心,保持真誠,永遠不算計顧客。
海倫司的發展歷程印證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大多數情況下,戰略不是設計出來的,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海倫司就是憑著一股質樸的方向感和原則——日久見人心,真誠,永遠不要算計顧客,“一不小心”走了出來。
2
全球第2大連鎖超市:好市多
在美國,也有這么一家超市,也是通過真誠地為顧客創造價值,讓利給消費者,從而獲得巨大成功,這家超市就是好市多costco。
好市多有個「14%鐵律」——意思是所有商品的毛利不得超過14%,如果高于14%就要經過CEO批準。根據好市多財報顯示,近5年來好市多整體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1%上下。其CFO Richard A.Galanti曾經表示:“我們的經驗法則是,將省下來成本的80—90%返還給消費者。”這就是它的經營之道。
好市多活躍SKU只有3800個左右,相當于沃爾瑪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在它家每個細分商品只有2、3種選擇,只有具備“爆款”屬性的商品才被允許上架。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單品備貨規模極大,自然能從供應商那里爭取更大議價空間。因為好市多拿貨價都遠低于其他批發商,所以這樣給到消費者的價格就更低了,同時也節約了他們的選擇成本。
去好市多,顧客可以放心大膽地選擇,因為每一樣商品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都可以做到同比最低。好市多餐廳一個熱狗、一杯蘇打水的套餐,25年來一直保持1.5美金,每年賣出一億套。
而且好市多購物,就像是吃著自助餐買東西,因為超市里遍布試吃點,且份量誠意十足,基本上東西買完了,一家幾口的肚子都吃飽了。
小米創始人雷軍就是好市多的積極擁躉,他是這樣描述與好市多如何“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那是三四年前,我跟一群高管去美國出差,一下飛機他們就去了costco,晚上他們回來跟我展示采購的戰果。我問獵豹CEO傅盛買了什么?他說買了兩大箱東西,最后的保留節目是買箱子,因為買了一大堆的東西需要箱子裝。他說,新秀麗的超大號箱子再加一個大號箱子,在北京賣多少錢?大概是9000多元,你知道costco多少錢嗎?900元人民幣,相當于150美元。反正我聽完了以后真的是一下子就震住了。”
雷軍是這樣評價它的:“Costco創始人的夢想是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他用了15年的時間才讓美國人民相信Costco,因為大家都覺得無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再比如退換貨這件事,一般超市,礙于法律法規同行壓力,不情不愿地寫上7天之內有問題可以退貨。但真到了要退貨時,簡直就是踢皮球大賽。
好市多特別熱衷于退貨:退貨不問原因、不限時間,關鍵是,只要你不滿意,隨時可以退換,甚至連吃一半的餅干,穿過的衣服,用過的電器,一言不合,退退退!它解決所有的售后問題幾乎都是用一個“退”字。
當然,好市多很清楚:無條件的退換貨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放開手腳消費,一方面退換貨對于產品和供應商是一個很好地檢驗方式,因為被退貨太多的供應商肯定會感覺壓力山大,以后會更注重品質,否則就丟失了這個巨大出貨量的渠道。
除了對顧客大方,好市多對自己的員工也是非常慷慨,《彭博商業周刊》一篇報道稱,沃爾瑪員工每小時平均工資為12.67美元,但是Costco的平均工資為20.89美元。目前,在好市多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中,離職率只有5%,沃爾瑪整體員工流失率為44%。從長期來看,降低人員流動率并充分發揮員工的生產力,更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
好市多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很簡單:不遺余力的減少一切可減少的成本,將利潤最大程度透過低價讓利給消費者。看似吃虧的背后,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市多收入分為銷售收入和會員費兩部分,其中會員費是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占凈利潤的3/4左右。
1983年,好市多第一家在美國開業。到2015年,已成為全球第二的零售商。2016年,Costco會員的續簽率在北美是90%,在其他國家平均是88%,會員保持每年7至8%的穩定成長。
3
飼料行業第2大:溫氏集團
溫氏是飼料行業的老二,并且這幾年發展迅猛,大有趕上老大新希望的趨勢。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道理也很簡單,真心實意為客戶著想,不算計客戶,切實保護農戶的利益。
在飼料行業,傳統的做法是,工廠把飼料生產出來,然后交給經銷商,基本到這里就結束了。以客戶為中心,基本上面對經銷商就可以了。
但溫氏卻不是這么想的。他們認為,經銷商的顧客是農戶,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是體現在公司對農戶利益的切實保障。而這也是溫氏一直以來堅持的基本的商業邏輯。
在溫氏創立之處,創始人溫北英就提出“場戶結合”“代購代銷”的模式,與周邊的農戶展開合作,催生了“公司+農戶”模式的雛形,并帶動雞場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公司利潤從1986年的5萬元飆升至1988年的37萬元,公司股東也均躋身中國農村第一批“萬元戶”之列。但1989年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巨大變化,肉雞銷售市場低迷、價格下跌;而公司掛鉤的農戶增多,供應過剩。
當時面臨的一個困境是,如繼續實行“代購代銷”的辦法,可保住公司的利益,但農戶利益必然受損。在利益的考量面前,溫氏果斷把原來的“代購代銷”變為“保價收購”,拿出2.56億元補償農戶,為此公司甚至差點破產。
此舉保住了農戶利益不受損,也保住了農戶與公司合作的積極性,穩固了“公司+農戶”這一經營模式。在之后的幾年,溫氏一路高歌猛進,成長為區域性品牌。2007 年,溫氏集團成功跨入廣東省首家銷售值百億元級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
2013年H7N9疫情盛行,養殖業再次遭遇危機,溫氏又拿出36億補貼給養雞農戶,再次犧牲公司利益保護農戶。
溫氏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優先保障農戶的利益,不與農戶爭利,不將市場風險轉嫁給養殖戶,給企業積累下極高的信譽,與農戶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這么大規模成功實現“公司+農戶”模式的企業。
溫氏還被譽為農牧行業的“華為”,通過員工持股來激勵積極性,與員工分享利益。溫氏最早是由溫北英在一個村子里,組織了七戶人家,湊了8000塊錢起家。
1993年,溫氏實行了員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主要干部和骨干員工都持有公司股份,員工既是公司股東,又是企業員工。
到1999年,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包括46名自然人和溫氏集團工會,由工會代廣大員工持有溫氏集團的股份,此時公司注冊資本已達1.1188億元。
2012年,溫氏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持股人數已增至6789人,員工持股占比49.57%,而最大個人股東溫鵬程只占3.34%。
4
總結
真心實意為顧客著想,絕不算計顧客,甚至讓利給顧客,聽起來挺容易,但邊界卻不容易把握。畢竟,經營企業需要正常的現金流,如何把握好這個邊界,是一個相當有挑戰的事。
做企業根本沒有捷徑,也沒有放松的時刻,一旦偏離用戶這條道路,就絕不可能成功。只有真真正正、真心實意為顧客/用戶創造價值,才是一個企業的長久經營之道。
門店員工積極性不高?
餐廳產品品質不穩定?
人力、食材成本偏高?
看似不相關的現象,本質上都是一個問題
店長營運技能必修認證班
?5月7-9日 上海站
3天幫你打造高效門店訓練系統,助力店長成為全能型門店管理者!
掃碼了解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搶占名額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