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賣不掉的礦泉水里有什么秘密?丨【勺子推薦】

    點擊藍字關注并星標,每天7:40準時閱讀餐飲經營好文

    編者按:

    如何設定你的”錨點商品”

    作者|運營研究社

    來源運營研究社

    編輯|Neo

    昨天,筆者去星巴克買咖啡,等候點餐時發現,星巴克還在賣“水中貴族”依云礦泉水,標價高達 22 元。

    真的會有人在星巴克買礦泉水嗎?我有點疑惑,忍不住詢問了星巴克員工。結果對方回答,基本上沒人買。

    “那為什么沒人買還長期放在這里呢?”

    我繼續問道。

    “我也不知道,公司讓放就放了”

    對方示意我點單。

    雖然員工如此說,但星巴克到底為什么要在柜臺放依云水呢?

    星巴克為何要賣依云水?

    首先,我們排除了星巴克作為依云水銷售渠道的猜想,畢竟壓根賣不出去。

    其次,我們猜測依云水用星巴克做為推廣渠道。雖然依云水在星巴克賣 22 元一瓶,但是在網絡買一整箱的話,平均大概是不到 5 元一瓶,是“中產階級”勉強能夠承擔的價格。

    依云水在星巴克的售價,或許能給人一種“高端”的印象,從而之后用戶需要“裝逼”時,會購買依云水。

    話又說回來,能真正把依云水當成普通消費品的人群,或許更愿意喝手沖咖啡或現磨咖啡,2 類產品的用戶重合度尚不確定。

    最后,我們猜測星巴克柜臺上放高價依云水其實“別有用心”,為什么這么說呢?

    星巴克咖啡的價格,中杯基本不超過 30 元,超大杯基本不超過 40 元。當用戶發現一瓶礦泉水都要 22 元后,對比之下就會覺得咖啡沒那么貴了。

    這種現象有一個理論,叫做“價格錨點”,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個炮灰商品的高價(錨點其實就是炮灰),來讓消費者感知到實際想買的商品的性價比高。

    這個理論最早出現在 1974 年,由特溫思凱和卡勒曼在他們的經典“幸運輪”實驗中提出。

    在此實驗中,參與實驗者被分為兩組,要求回答聯合國中非洲國家占百分之多少。其中一組先從一個幸運轉盤獲取一個數字, 再回答問題;而另外一個組直接回答。

    雖然幸運轉盤轉出的數值與非洲國家所占比例無關,但當參與實驗者轉到比較高的數值時,給出的回答數值也會比較大;轉到比較低的數值時,給出的回答數值也會比較小。

    也就是說,幸運轉盤所給出的數值,對參與實驗者的回答產生了影響。

    價格錨點對消費者的作用相當于“幸運數字”,會影響用戶對價格的感知。因為對于大部分商品,消費者并不知道其合理價格,只能根據自己的感知來判斷價格。

    價格錨點還有哪些經典案例?

    除了星巴克之外,其實很多商家都會用價格錨點來“吸引”顧客,

    1)價格參照

    當顧客對一件商品的價值感知不明顯的時候,商家會通過價格參照物讓其具象可感。一個經典案例是羅永浩的“一塊錢系列”海報。

    1 塊錢雖然不多,但并非人人都愿意掏錢去聽 8 次老羅英語培訓課。

    但如果告訴你,1 塊錢連一瓶可樂、一顆雞蛋都未必能買得起,卻能上 8 次課,你去不去?

    這組海報非常聰明地將 1 塊錢的價值和玉米、可樂、雞蛋、創口貼等瑣碎的生活必備品對比,這些物品就是顧客心里的價格錨點,和它們比起來,聽 8 次課的價值感瞬間被提升。

    2)商品打折

    優衣庫有一個概念是:初上市價格,即一件商品開始售賣時的原價。

    在打折或限時優惠的時候,打折價格旁邊一定會清楚標注出初上市價格。

    原價 599 元起的羽絨服現在只要 199 元起就可以買到,這里 599 就是錨點,有它作為參照,顧客會毫不猶豫接受 199 元的價格。

    當然,也有一些 “無良商家” 利用了這一點,先給商品標上昂貴的價格,然后宣稱 1 折甩賣,盡管最后的成交價格在絕對值上并不低,但因為原價的存在,顧客還是樂于掏腰包。

    3)降序排列的價目表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酒吧或餐廳的菜單價格,往往都是按照降序排列的。

    把最貴的放在前面,這個價格就成為一個起始參照物。

    當顧客從上往下瀏覽價目表的時候,隨著價格越來越便宜,會產生一種金錢獲得的感受。

    盡管在這個過程中,顧客明知道價格下降,商品品質也會相應下降,但出于損失規避心理,少付錢帶來的快樂遠勝于得到多一點點的質量。

    因此為了平衡價格和品質,大多數顧客可能都會選擇第二或第三貴的商品,實際上這是被最高價格 “嚇” 到后做出的非理智選擇。

    尤其針對酒類、飯菜、美容美發等商品或服務,顧客很難去判斷它的價格是否合理,很容易就進入商家設置的價格情境中。

    4)炮灰價格

    炮灰價格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和其他價格差距懸殊的“天價”,另一種是“一看就不劃算”的雞肋低價。

    它們的存在不是為了銷售這個商品本身,而是要“勸退”用戶,讓用戶選擇商家更希望賣出的商品。

    華為有一款被員工稱為“鎮店之寶”的明星手機: Mate 20 RS 保時捷設計手機,最低售價 12999 元人民幣。

    商品詳情頁用華麗文案對它進行了高端包裝,但它卻沒能出現在官網首頁上。

    不僅如此,在它的購買頁面還給出了三款推薦手機的鏈接,分別售價為 6799元、4999 元和 3999 元,而其他型號手機的推薦商品都是手機配件。

    在這個例子中,保時捷款手機是炮灰產品,主要目的是提高用戶心中的價格錨點,從而推銷出更多 6799 元及以下的機型。

    相對應的,無效的低價也會誘導用戶去掏更多的錢。比如,護膚品給同一產品設置不同的規格,但價格卻十分相近:

    45ml 的小棕瓶精華售價 1100 元,65ml 的小棕瓶精華售價 1360 元,我隨手翻了翻評價區,發現大多數人購買的都是更貴的這款。

    1100 元在這里充當炮灰的角色,抬高了用戶心里的價格錨點,明明是讓顧客多花了錢,但顧客反而覺得自己占到了便宜。

    如何正確運用價格錨點?

    無論何時,消費者都希望能從商家處占到便宜,但如果商家真的讓用戶占到了便宜,那么商家就極有可能虧損(至少賺得少了),那么怎么樣才能讓用戶覺得滿意呢?

    其實,商家不必真的讓用戶占到便宜,只需要讓用戶“感覺到”占了便宜。在運用價格錨點時,有兩個需要遵循的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避免極端。簡單來說,就是設置兩個相對極端的價格(偏高、偏低),以“誘導”用戶朝著你希望的方向走。

    比如,上文提到的華為 Mate 20 RS 保時捷設計手機,作為一款紀念版產品,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熱銷這款產品,相反是讓這款產品成為高價“極端”,讓其他的產品看起來更實惠。

    第二個原則是權衡對比。簡單來說,就是用戶通常對一個東西缺乏價值判斷,于是便會找一個參照物來權衡對比,以佐證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星巴克在店里賣依云礦泉水就是利用了“權衡對比”的原則,用戶并不能直觀感受到星巴克咖啡的成本,“貴”或者“不貴”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種感覺之上。

    有了依云的礦泉水來作為參照物,用戶自然就會覺得,一瓶水都可以賣 22 塊錢,那咖啡賣 30 多塊錢也不算貴。至于為何選擇依云水?這又是另外的問題了。設想把農夫山泉賣 22 塊錢,估計被會用戶噴死吧。

    此外,羅永浩的英語課海報、日常生活中的商品打折、菜單的升降序等,其實也是給商品找到一個“錨定”價格點的商品,刺激用戶快速做購買決策。

    價格錨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商家利用好價格錨點的定價策略,可以討巧地提升銷量并獲得更好的效益。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336.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月22日 07:32
    下一篇 2019年1月22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