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管理也要“會說話”…【勺子說管理】

    編者按:

    如何溝通也是一門學問。

    作者|林薄

    編輯|喬祎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一句話:“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

    我們每個人都會說話。但“說出來”是技能,“會說”才是本事。生活中如此,企業中對員工也是一樣。也許你會覺得餐廳經營中講究溝通有點多此一舉,但咨詢公司韜睿惠悅調查了全球 651 個企業后發現,溝通也許可以帶來更多實質性的好處:那些在溝通管理方面做得更好的企業,它們的業績能夠超過同行 3.5 倍。

    “會說”才是本事

    在門店經營中,傳遞需求、制度執行、收集建議、人員管理……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溝通才能完成。如果總部傳達 100%,區督導轉達 80%,店長下降到 60%,組長只能做到 40%,到員工最多只能實現 30%。一項工作層層被消磨,只能一遍遍重復,本該全力發展,卻要不斷花費時間和精力消耗在內部溝通上,店開得越多越浪費。

    溝通方式會直接影響到最終傳遞的效果,以及員工的態度,最終影響到企業成本,甚至團隊凝聚力。學會”說話“,絕對大有裨益。

    良好溝通的益處

    好的溝通方式是有效的信息傳遞和有耐心的傾聽。感受需要和提出要求,都會提高效率,減少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在決策下達時,清晰明確的溝通能夠讓員工對決策達成共識,讓制度能更準確順利地執行。基層在實踐中的疑惑和發現的問題,也只能通過溝通向上傳達。

    除了提高執行效率,溝通也能夠形成企業文化,樹立起團隊統一的價值觀,增強團隊凝聚力。云味館的奮斗使命就是這樣在溝通中建立起來的。云味館的使命是“幫助持續奮斗者走向幸福生活”,包括顧客也包括員工。但什么是持續奮斗者?擔心團隊不理解,云味館組織了團隊討論,讓員工用具體事例的分享共同討論出這個定義。親身參與了思考和定義,員工對企業使命和價值觀的理解勢必更加深刻。

    深刻理解企業愿景,在平時工作中會表現更好

    切忌這樣“溝通”

    基礎的溝通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信息是否清晰、準確、完整地傳遞,二是對方是否接受和理解。只有這兩個層面都實現了,才是有效的溝通。

    如果只有信息的傳遞,而沒有員工的接受和理解,溝通就會變成企業領導的單向輸出,變成單純的“命令”而變質。我就曾經在采訪麥當勞 CYT 自制漢堡時遇到這樣的情況。

    自制漢堡業務,包括自助點餐機、服務到桌,都是麥當勞擁抱數字化、擁抱年輕消費群體的積極嘗試。但員工看不到這么高,他們不理解這樣做的用意,只看到自己的活變得更復雜更費勁,而頗有不滿。若是長此以往,對餐廳的發展會是極大不利。

    員工不是機器,對制度的不理解會影響他們的執行

    但更多時候,其實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我們做得就不夠好。一些管理者在闡明需求的時候做不到清晰準確,甚至更多帶上了負面的主觀色彩。

    勺子課堂曾經采訪過的一位店長學員,在剛接管一家門店的初期,因為安排的工作屢次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她在言語間就染上了負面情緒:“說了好幾遍怎么還是做不好,有那么難辦嗎?”、“怎么又犯了這樣的錯誤,以前說過的都沒聽見嗎!”事后她也反思,因為溝通“暴力”而導致與員工關系不佳,影響了門店的氛圍。而我問了其他一些勺子課堂的學員,他們幾乎有一半也都承認曾說過類似的話。

    誰也不愿被指責,門店基層崗那些年輕氣盛的員工更是容易因此“積怨”。那位店長在反思后通過坐下來和員工談心,最后找到了沒能達到預期的根本原因。而若是保持不友善的態度,既推遠了和員工的關系,也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坐下來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更壞的情況是,如果她沒能意識到言語間負面情緒的問題,還會容易帶來印象的偏差。“說了好幾遍都做不好”,就容易在潛意識中變成“他能力不行”的主觀臆斷,“又犯了這樣的錯誤”被放大后果成“以前說過的都沒聽見”,主觀否認了對方的努力。如此一來,可能會放大導致互相不滿意,嚴重時搞不好還會惡言相向甚至引發爭吵。這樣的溝通方式一定不可取。

    “會說話”的技巧

    想要達到有效的信息傳遞和正確的理解,核心就在于改變對話和傾聽的方式。明確目的,描述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期望。同時,少用批評、情緒性、下結論的語言,用激勵的方式碰撞靈感。

    海底撈在溝通方面就很講究啟發性。在會議中,管理者就經常提出一個頭腦風暴議題,由員工們討論。并且遵從“自由暢談、延遲評判、禁止批評”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整理匯總建議,變成制度和決策。比如說,各門店每周會開一次“客戶信息交流會”。全體前廳員工和部分后廚員工都會分享一些自己的服務案例,以此來共享顧客的信息,幫助彼此更好了解顧客需求、更好地去服務。

    想要形成友善的溝通氛圍,甚至進一步培養形成企業文化的促進力量,溝通就不能僅止于制度的下達和建議的上傳。而要更多變成一種融于員工生活和工作的形式,變成建立企業與員工之間、員工和員工之間的友愛橋梁。

    巴奴就用多種形式來實現這一目標。每月,巴奴門店會組織全體員工進行“員工滿意度座談會”,就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享和記錄討論,同時還表彰那些“變成更好的自己”的員工。新店開業前一周會組織卓越團隊訓練營,讓新團隊從學習和活動中增進了解。還有每季度對話董事長、每年企業文化溝通宣講會等活動,進一步拉近企業和員工的信任距離。

    溝通更多關系更近,員工就像一家人

    更多樣的形式,更多方面的觸及,讓新老員工、員工團隊間、企業和員工間都能有更近的聯系。這樣做既會有信息的互通,也有信任感的建立,更是企業文化的滲透。

    如果把餐廳比作一個人,溝通就像維持運轉的血管。其中流淌的信息幫助企業正常運作,而通暢有效的溝通和吸收則是提高效率和達成良好業績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保持有同理心,設身處地著想,你也可以通過溝通讓企業形成合力,達成最終的目標。

    餐飲如戰場,一旦選錯品類

    輕則碌碌無為,重則折戟沉沙

    那么問題來了

    做外賣之前,到底如何選擇品類?

    本期勺子課堂為你解答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點擊“閱讀原文”,把餐飲干貨知識裝進自己口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75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26日 07:31
    下一篇 2018年8月26日 11:1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