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萬噸、2280億元的茶飲市場,正在捕獲年輕人的心…

    作者 | Row

    來源|掌柜攻略(ID:zggonglue)

    編輯 | 喬祎

    或許是茶文化是中國的根基,又或者做茶的品牌還沒有形成連鎖效應,很少人觀察到的現象是:年輕人正在擁抱茶文化。

    中國茶葉的產量是世界第一,占比超過 20%。但中國人消費茶葉的占比卻并不高,在世界上排名一直都在 30 名左右,但是這個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早前發布了一份《2017 茶葉消費市場報告》。報告估計中國茶葉市場在 2017 年消費量將達到 187 萬噸,消費額 2280 億元。僅僅 10 年前,這個數字是 83.6 萬噸。去年雙十一,阿里發布的數據中顯示,80 后與 90 后買走了 60% 的傳統茶。其中 18-25 歲的學生群體,占到了 19.85% 的比例。

    隨著零售業態的創新、對茶文化的重新思考、包裝,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以茶續命。這是一個現象,也是一個新的機會。當巨頭們在咖啡市場里面開拓疆土時,更多的中小品牌正在這個有待發掘的市場中尋找新機會。

    |為什么新式茶飲那么火?

    它的背后,其實是一場革命|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茶革命。

    咖啡不是茶葉的對標。但是從咖啡的發展經歷,我們可以窺見茶葉的變革方向。在美國,咖啡的第一次興起,是二戰期間美國軍方大力推廣速溶咖啡,從而引起的咖啡熱潮。而第二次爆發,則是星巴克等連鎖品牌的擴張,將手工咖啡以流水線的方式出售。

    可以說這個logo代表了美國式咖啡文化

    喜茶、奈雪の茶等茶飲品牌在茶葉市場中,充當的就是星巴克這樣的角色。中國的奶茶剛剛興起的時候,更多的是用粉末來沖調,或者是茶末和茶渣打底,最后加入鮮奶。而這些新式茶飲店,他們更注重原料本身。

    以喜茶為例,他們不使用品類固定的茶葉,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與想法,交由第三方工廠專門生產定制茶。喜茶的茶葉供應商遍布在印度、臺灣、河南、廣西等地,并且在不斷的增加。“金鳳茶王”是喜茶的一款定制茶,它并非一種茶葉種類,而是用幾種茶葉進行拼配,并通過各種工藝減少苦澀感后推出的產品。

    通過這樣的方式,這些新一代的茶飲品牌將傳統茶與年輕人連接了起來。這讓他們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從 2015 年開始,我們就不斷地聽到新式茶飲獲得投融資,甚至有好幾次資本過億的新聞。

    既然號稱好茶,那么也要像展示咖啡豆一樣展示茶葉

    看起來,茶飲的“飲料”屬性更大,與傳統茶還是有區別。但是別忘了,星巴克中點單數量更多的也并非純咖啡,而是拿鐵、卡布奇諾這樣的“飲料”。而這些“飲料”,是 1987 年霍華德·舒爾茨從星巴克創始人手里買下這家店的時候,才正式引進的。

    在那之前,美國人更多時候還是在喝速溶咖啡,或者麻煩一點的美式淡咖啡。

    |像做精品咖啡一樣去做茶|

    2008 年 3 月,美食評論家 Jonathan Gold 在洛杉磯周刊中引用了美國精品咖啡協會 Roasters Guild 的“第三波咖啡浪潮”觀點。

    這個觀點是:消費者們開始關注咖啡豆是如何變成咖啡的過程。

    在中國,人們也在開始關注茶葉變成茶的過程。這些關注,成為了商家進行變革的原動力。不同于新式茶飲研究如何將茶葉制作出多類飲品,他們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研究茶葉與萃取方式上面。

    中糧旗下有一家叫做雪宜茶聲 Nevecha 的品牌。他們的門店看上去現代時髦,卻將自己定義為“茶室”。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由美國猶他鹽湖城 Alpha Dominche 公司設計的沖煮神器 Steampunk。

    就是這個看起來很高級的玩意

    這個機器能夠做出滴濾、法壓、手沖和虹吸四種制作咖啡的方式,而雪宜茶聲發現它不僅能夠制作咖啡,對于茶葉也得心應手,所以在每個門店都引進了這個一套要十幾萬的產品。

    不僅是他們,包括 inWe 在內的很多品牌都在使用這套機器。背后的意義是,人們開始把茶葉當作“味道”去品嘗,開始像尋找“料理”一樣摸索著。

    煮葉(TEASURE)也是一個專門做茶的品牌。為了滿足人們對茶葉“口味”的追求,他們深入中國各大茶產地調研,建立了像星巴克一樣的深入產業的“標準化采購體系”:一條透明,標準化的采購流程,標準化制茶工藝,對茶進行評級、定價。煮葉還有飲品手冊,當中飲品都有 SOP ,使得呈現給顧客茶有著標準的高品質。

    而我們所說的這些品牌,他們的主要消費群體都是年輕人。

    別忘了還有TWG這種舶來品牌

    |這是一個大商機

    前提是要放輕松|

    我們的上一輩,對茶葉的態度是很尊重的。他們不覺得康師傅冰紅茶是茶,也不會消費用茶葉做成的甜點、冰激凌。

    但年輕人不這么覺得,在他們看來,它既是一種飲品,也可以作為一種調味劑使用。

    我們可以看看海那邊的日本,他們的茶與咖啡一樣是成熟業態——我說的可不是他們的茶道。

    上世紀 70 年代,最受歡迎的是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到了 80 年代,自動售貨機的擴張,令罐裝咖啡成為了主流飲品。而在 90 年代,日本企業掌握了灌裝與保存綠茶的技術,加上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于是茶市場就這么引爆了。

    打開日本便利店的柜子,幾乎一半以上都是茶飲

    2005 年,日本的茶飲料市場達到 9313 億日元的規模和 25.8% 的占比,可與咖啡飲料市場( 9551 億日元,26.4%) 相媲美。

    現如今,茶在日本和茶在中國的零售與產品形式可謂是大相徑庭。他們有加入草本植物甚至是水果的茶包,便利店的冷柜中也滿是茶飲料,而將綠茶通過一系列技藝研磨后的抹茶,則將茶文化推廣到了更多原本觸及不到的領域。

    例如抹茶味雪糕

    不過,中國的茶市場日漸覺醒,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逐漸被滿足。從內容到形式,以及品牌:網易的嚴選茶、小米的平仄茶、天貓的新零售茶館都是這種思路下,新時代的產物。白領們在辦公室中常備這樣的茶包,隨時來一杯。袋泡茶、即溶茶,分裝包、茶球,內里裝的是混裝茶、花草茶、功能茶……

    艾媒咨詢分析師預測,按世界袋泡茶平均消費水平和茶葉電商化的發展,預計到 2020 年,中國袋泡茶市場總體規模將超過 350 億元,線上市場將超過 120 億元。

    但如果抱持著“茶飲不是茶”的態度,我們很難將茶文化推廣到更多領域。畢竟現在的價值觀是包容多樣性與自由。換句話來說,茶可以是傳統的,也可以是時尚的,任何一種形式都有追隨者。抱定這個方向的話,或許我們能開拓更多機會。

    本文授權轉載于掌柜攻略由勺子課堂重新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為什么顧客購買以后卻沒有復購?

    為什么顧客給了五星評價之后卻沒有留言?

    面對顧客眾多的評價,怎樣去分析他們的需求?

    勺子課堂新課來襲!

    帶你深挖顧客那點“小心思”!

    點擊“閱讀原文”

    下載勺子課堂APP與500萬餐飲人一起學習餐飲干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04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9日 18:29
    下一篇 2018年6月9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