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哈工大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畢業后就進了聯想,經過3年的打拼,爬上了高管的位置。 然而,在前程似錦時,他卻選擇離職創業——賣大米。 在眾人的不理解的目光中,他竟能300天將企業做成估值5億的大項目,還獲得了2000萬投資,以及俞敏洪的青睞。
他就是鮮稻屋的創始人田浩。
聯想高管離職創業,靠賣大米賺5億
做鮮稻屋之前,田浩在聯想干了7年,剛畢業就被派去新疆做了3個月的基層銷售,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這樣歷練3年之后,他才回到聯想總部,管理著全國三分之一的渠道。
田浩在聯想的潛力很大,就在外界以為他會再往上升的時候,他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離開聯想。
從聯想離開之后,田浩決定自己創業——賣大米。
很多人都百思不得解?這是多少人花了一輩子都不能當上的位置,為什么說放棄就放棄?
原來,在自己做基層銷售那幾年,田浩發現很多村民家里吃的都是新鮮大米。然而,這些新鮮的大米比起那些陳米好吃的多。
其實,很多中國人吃的米有八成以上都是陳米,這是因為很多糧食都要進入國家儲備糧食體系中,而這些陳米一旦放的時間過久,脂肪酸和黃曲霉毒素的含量會變高。
很顯然,新鮮的大米是一塊非常大的市場,這就是田浩為什么選擇辭職賣米的原因。
在創辦鮮稻屋的1年里,田浩就將大米做到估值5億,還獲得2000萬的投資,連聯想都過來投資,甚至還獲得俞敏洪的青睞。
產品是根本,用質量征服消費者
那么多賣大米的,為什么田浩就能做出驚人的成績呢?田浩的鮮稻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抓住了鮮米市場,田浩便將目標人群鎖定在新中產身上,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有錢,工資高,對生活的質量要求高,且對價格敏感度不高。
鮮稻屋的大米為30天內脫殼的新鮮大米,分為高檔、中檔和普通檔,售價分別為有機沙米25.8元/斤、稻花香9.8元/斤、盤錦大米3.8元/斤,單品為5斤裝。
這些新鮮大米本身在口感上就超越了其他種類,比陳米自然更好一些,是“鮮米”就是鮮稻屋的核心競爭力。再者對比起來,其實有些陳米的價格都比鮮米的高。
“你嘗一嘗我們的大米,用齒后跟嚼,是不是口齒留香?”這是田浩經常掛在嘴邊的,但凡遇到人都會說上兩句,因為在田浩眼里,質量才是征服消費者的核心。
采用“無人”設備
不過在外人看來,田浩的新鮮大米是根本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他的商業模式。
田浩在聯想是做過一個項目,叫過EC3,想把中間環節去掉,如果中間沒有任何質押,供應鏈環節沒有壓貨,不需要占用供應鏈體系資金,從而整個鏈條就會變得高效,減輕了資金壓力。
對于減省中間商環節帶來的好處,田浩都看在眼里,所以在做鮮稻屋的時候田浩也考慮不要中間商,在供應鏈上做文章。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將產品從出廠就送到用戶手中呢?
商超進不起,做線上用戶又體驗不到,而且配送成本也高,幾袋大米就要100多,于是,田浩決定將產品放進社區里,就如投幣取水機一樣,鮮稻屋將米機放到各個社區。
鮮稻屋的“無人機”系列,是宣傳品牌的低成本渠道,除了有展現產品功能外,還具備倉儲和交付等功能。
增加SKU,提升客單價
雖然鮮稻屋的成本很低,但是大米的成本卻不低,而且各種設備成本也高,所以即便鮮稻屋的用戶滲透率達60%,付費用戶也占了40%,收入也達不到預期值。
為此,田浩不得不增加SKU,而且必須是大眾喜歡的、常常購買的,這樣才能提高客單的價格!
于是,田浩便想到用新鮮雞蛋放進每個設備里,并且引出:這個雞蛋是不是和市場賣的雞蛋有所不同?雞蛋對于每戶家庭來說,都是高頻用品,基本上每戶家庭每天都會用到。
因此,在八月份增了新鮮雞蛋后,9月份的收入就超過了預期值。
這不僅僅成為鮮稻屋的一個“廣告”,還能作為贏利點,一舉兩得。
結語
在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里,鮮稻屋已經在北京、深圳兩地簽約與意向合作的小區已達800多個。
對于未來,田浩十分有信心,因為大米的市場在中國真的太大了,有1.2萬億,他的產品理念符合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他的設備也是現有條件下流通成本和品牌宣傳成品最低的渠道,是新零售的先驅者,當然,他很少愿意稱自己做的是新零售,他更愿意大家稱他為——“賣大米的”。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
雙匯創始人長隆 |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呷哺創始人賀光啟 | 陶然居創始人嚴琦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