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星探挖掘的第21期內容,感謝關注“hgxgc007”。“三拖幺”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重慶風靡一時的火鍋模式。 “三”指的是葷菜3元,“一”指的是素菜1元。即使在當時,這種低價模式在重慶火鍋行業也有極大的競爭力。然而,低價帶來的則是低端無序的競爭,三拖幺火鍋最終也是曇花一現。但是,消失有20余年的“三拖幺”如今卻有“重出江湖”的趨勢。這樣的模式是否能夠再次拋起一股熱潮,星探不敢妄言。但是星探已經發現其展現出了生命力。星探是在重慶一社區附近發現的這家“三拖幺”火鍋店,火鍋店名叫“最火鍋”,后來星探在網上查詢發現,去年才開出第一家店的“最火鍋”已經在重慶開有4家分店。“最火鍋”的路線走的無疑是低成本社區店模式。店面面積不大,幾乎無裝修可言,在店內最能引起消費者記憶的就是擺在店面最顯眼位置的宣傳板上寫著的“三拖幺,不踩假水”這三個字。星探是晚上6點多鐘到達的“最火鍋”。此時店內已經滿座,生意火爆。星探在菜單上看見,菜品分為三類:老板推薦、3元區和1元區。老板推薦板塊的菜品價格同行業價格相差不大,而3元區同1元區的菜品價格則成為了他們家的特色。其中3元區的菜品有31種,1元區的菜品有29種。星探和朋友一頓火鍋吃下來,消費不到100元。
毫無疑問除去已經成為“三拖幺”老古董的彈子石“三拖幺”火鍋不說,“最火鍋”對于“三拖幺”的運用已經讓這種形式重出江湖,為何這種消失20多年的模式能夠再現并快速發展?星探認為有這么幾個要素。
隨著火鍋行業的底部價格不斷抬高,社區火鍋的價格也已經達到了50以上的高度。這樣的底部價格對于在重慶屬于高頻次消費的火鍋來說,消費者有選擇更便宜類別火鍋的沖動。這個時候三拖幺火鍋的出現,直接把火鍋價格拉到30-50元這個區間,正好彌補了這個區域的價格真空,從而抓住了這部分客群。80后對于“三拖幺”的記憶其實是一個不斷發酵的過程,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上的貼吧或者移動互聯網上的朋友圈,在對于“三拖幺”的“緬懷”上其實就已經為其重出江湖做好了鋪墊,“最火鍋”在去年的出現無疑是趕上了這個風口。而對于“三拖幺”的記憶,天然把80后切分成為了其目標人群。三拖幺火鍋主要走的是大眾市場,其競爭對象是去年火遍川渝市場的“火鍋串串”。首先,三拖幺火鍋相較于火鍋串串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減少了后廚人力。如果說火鍋串串需要至少3人用來串食材并且耗時長,單人效率不高。三拖幺火鍋僅需要1至2人進行擺盤,程序簡單,單人效率高。其次,火鍋串串因為必須要經過人工把食材串在竹簽上,不僅這個動作會導致潛在的安全風險,而且串串本身使用竹簽所致,只有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在能把竹簽中的細菌消除,如果消毒不徹底同樣具有食品安全隱患。三拖幺火鍋則減少了“串”這個動作并不需要使用竹簽,從而避免了這方面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同串串火鍋相同,三拖幺火鍋走的是低價多品類模式。比如說,星探去的最火鍋,一份3元的珺花只有三塊,一份3元的雞爪只有兩個。低價多品類的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面,不會因為每樣菜都是大份而只能點少許菜品。其實這與海底撈可以點半份菜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了解決低質問題,老板從最容易被詬病的鍋底下手,搬上桌的鍋底全部是配有新鮮原材料的干油鍋底,在消費者的面前倒入老鷹茶,這一系列動作很容易讓消費者感知到鍋底并沒有添加其他添加劑,從而傳達健康的概念。低質曾經是讓風靡一時的三拖幺火鍋突然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老板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除了在鍋底突出新鮮外,也在不遺余力突出菜品的新鮮。為的就是打消消費者對三拖幺這種火鍋模式低質的擔憂。星探認為,首先,三拖幺模式并沒有做到從多維度進行重塑。比如說,串串火鍋能夠在去年川渝地區風靡一時,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在品類、吃法、價格等幾個方面的多維度重塑讓其在火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了一塊空白市場,造就了其最終的風靡。而三拖幺火鍋的模式只是從單一的價格維度進行了重塑,要想如串串火鍋般形成一股大勢還差一些火候。
其次,三拖幺模式如果有幸經歷到擴張階段,也要經歷一輪淘汰過后才能檢驗這一老樹發新芽的模式到底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考驗。畢竟三拖幺模式走的是低緯度競爭,低緯度競爭最容易引發的慘案就是在抄襲模仿中,當產品質量不能被保證,最終走向的就是同歸于盡的道路。而三拖幺模式是否能夠被拔到高緯度區域,就如串串被拔到60-80這個價格區間,走出社區,變得更加有格調,變得更加健康,這樣才能夠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的閉環中,讓這個模式最終留在市場中。因此,三拖幺火鍋的模式能夠走多遠?星探認為還需觀察后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連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