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爆品,從虧損1000多萬,到2年開100+家店


    面對餐飲難題,有人選擇死磕,也有人選擇跳過。蛙來噠的聯合創始人——羅清,選擇了后者,并發話“我們不考慮補齊短板了”。

    對于這個賣牛蛙,2年就開100+門店,如此高速發展的品牌,有人說正是因為羅清聰明,能夠化短板為長板,也有人說只是眼前網紅,將來該補上的還是要補上。




    每一個鮮為人知的背后,都有一段無法述說的艱辛,蛙來噠歷經了5年的摸索與歷練后,才下定決心放手一搏,正因這一搏的轉機,讓他們在兩年內開了100家店,聊起這發展速度時,羅清女士分享:“我不是走的最快的那一個,但我能走的更遠。


    1.虧損1000多萬,聚集單品


    一直在科技業奮戰的羅清,多次受兄長羅浩的邀請,望羅清能助兄圓餐飲夢。在2010年退休后,再次收到兄長之邀的羅清,決定給兄長圓夢,一起攜手在湖南打開了餐飲大門。



    在開第一家蛙來噠時,牛蛙是餐廳的招牌菜,相配的還有燉湯、燒臘、蒸菜、炒菜等,形成了一個傳統菜品的中餐廳。說來也真是讓人感到驚訝,當時這對跨界進入餐飲的兄妹,4年居然造了4個品牌,5種模式:


    ①“蛙來噠”:以蛙產品為主的餐廳,蛙銷售額占比30%以上,魚占比20%,還有其他品類;


    ②烤魚品牌“愛尚烤魚”;


    ③魚火鍋品牌“鍋聲嘹亮”;


    ④湘菜品牌“味之翼·湘”:大眾湘菜品牌,模式類似外婆家,500-600㎡的社區店模式,以及2000㎡的大店模式。

    結果是,虧損1000多萬!

     

    其中味之翼·湘是虧損最慘重的一個品牌,基本上靠蛙來噠來養,直到最終停業關門。

     

    正是因為這沉痛的一擊,羅清認清了自己的短板,像味之翼·湘這種模式,本質上其實還是傳統餐飲,這對于跨界的兩兄妹來說,實在很難Hold住。

     


    在再三斟酌考慮后,最后還是覺得應該聚焦單品,聚焦單品讓整個標準化的程度更高,讓連鎖發展的可達標性更高。既然這樣,干脆就做自己擅長的吧,鎖定蛙來噠,其他的統統關掉。這才讓兄妹倆全身投入蛙來噠,并在2015年確定蛙來噠的商業模式,實現“1”的突破。


    2.把小店做到標準化



    如今,蛙來噠的標準化已經做得相當成熟,據第三方排隊平臺統計,2016年500萬桌排隊,而且,口味做到了驚人的一致。


    蛙來噠的標準化包含以下方面:


    1
    產品標準化


    作為以蛙為主的餐廳,在牛蛙的選擇上慎之又慎,鮮活是起碼的要求,5到8兩的牛蛙肉質最為優良,而從宰殺到烹飪從來不超過兩個小時,最大限度的保證口感和營養不會受到破壞。



     而在供應鏈源頭上,已與山泉水養殖牛蛙的大戶建立深度合作,水質清徹見底,養足5個月才捕撈,給消費者安全放心的高品質消費體驗。


    不僅如此,蛙來噠在不同季節對蛙的選取也有要求,冬天只選母蛙,夏天只選公蛙。


    2
    流程標準化


    在蛙來噠,對產品的考核并不是以口味為考核標準,而是以時間為標準。比如:一鍋蛙從開始到完成,必須是5分鐘,過或者不及都算是不合格。


    3
    運營標準化


    在蛙來噠,門店只有一種,那就是標準店,沒有形象店,因此在裝修上實現了高度標準化。不論是在長沙還是深圳,都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


    并且在門店中,燈光和音樂也實現了高度的標準化,桌面上方是暖黃光燈,距離桌面的距離也有限定。店內音樂的音調節奏都是一樣的,不會有任何起伏。



    3.產品做減法,口味做加法


    1
    單品爆款邏輯:隱形+冠軍

     

    這個邏輯是源于羅清參加中歐創業營導師劉德(小米創始人之一)的方法論:你要找到隱形冠軍,而不是隨便找一個產品,隱形和冠軍要兩個加起來才行,因為隱形就意味著之前沒有巨頭關注,冠軍就意味著市場容量足夠大。

     

    比如插座,就是一個隱形冠軍的產品,家家戶戶都要用它,但沒有一個絕對老大,結果小米以創新產品一上來就搶到了很大的一塊市場。

     

    這個方法論在餐飲行業也稱之為“有品類無品牌”,就是這個品類的群眾基礎廣,但是沒有品牌,那我們就正好有機會把它做成一個品牌。但是這種品類首先要考慮的是什么?需要創造性地挖掘。



    所以,他們選擇了牛蛙單品。


    第一、在長沙大大小小的館子都有這道菜,不用去教育市場;


    第二、牛蛙屬于重口味的川湘菜,味型適合全國人民,品類容量足夠大。“選擇牛蛙這個垂直品類,就是因為賽道夠寬闊,可以全國復制擴張。”羅清如是說。


    2
    不相關產品做減法

     

    他們關閉之前的4個測試店,聚焦在炭燒牛蛙單品,并精簡品類砍掉與牛蛙不相關的產品,SKU從100種減少到30種,簡單才能專業,只有專注聚焦才能做到極致。

    3
    相關產品做加法


    以“辣上癮,Hi起來”為其核心理念,開創了全新炭烤牛蛙品類。


    蛙來噠確定以蛙類做為其主打產品,同時又突破同類餐廳大排檔口味單一的做法,開辟餐飲全新品類。開始牛蛙只有兩種口味,香辣和泡椒。通過在國內外市場進行深入考察,并對口味醬料進行自主研發。

     

    為了適應全國擴張,把口味增加到12種,包括蔥香、黑胡椒等不辣的口味,還原創出紫蘇、苗家酸湯、雞汁菌菇、黑椒耗油等新口味。

     


    據了解,光是醬汁、菜品的研發定制,蛙來噠研發團隊就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在確定好口味之后,蛙來噠便逐步走向量化、標準化。


    2015年1月在長沙推出第一家標準店,他們沒有定義旗艦店,都是標準店,包括服務,文化都是統一的標準。


    4.集中火力,做好連鎖加盟的信念


    2011年,羅清向深圳知名腸粉連鎖品牌紅荔村老板袁錦華他請教連鎖店的經營,他說了一句話,“要找到你的英雄產品”。可那時的羅清,只知道自己是做牛蛙的,不確定錦華大哥的“英雄產品”是什么意思,后來只是一笑而過。

     

    “等到2015年我們真把牛蛙作為單品來做了,那時再回想起那句話,真覺得價值千萬啊!”羅清經歷過折騰與錯失后的感慨。

     


    反過來,她也樂意接受這段折騰,這些錯失,因為也是一種收獲。正是這4年的成與敗,讓羅清更堅定集中火力,做好蛙來噠連鎖加盟的信念。

     

    2010~2014年商業模式的摸索,為蛙來噠的連鎖加盟模式奠定基礎。


    有人。

    關掉的三家店,員工超過100名。蛙來噠只要新開一家店,幾乎全套的人馬和成熟的團隊就能填進去。

     

    有教練制。

    初入行,羅清就在做培訓體系。幾年下來,在商業模式和產品不斷迭代的過程當中,確定了從樓面到廚房9個技術崗位,都由教練店長和教練廚師長擔任專門的教練員。

     

    加盟商的篩選。

    因為在餐飲行業努力拼搏過,所以對于加盟商人選,羅清和哥哥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要求,就是投資人必須自己投身管理當中。如果只是為了賺一把快錢來加盟的,他們一概不要。

     



    前期對餐飲市場的熟悉,對加盟體系的探索和準備,讓羅清有了底氣。而對于那些倚重傳統餐飲的短板,她不考慮去補齊了,“因為有些短板是沒辦法用時間和金錢去彌補的。”

     

    5.總結



    餐飲創業路上,羅清從不硬碰硬:傳統餐飲模式不擅長,她深挖單品;魚類、小龍蝦等市場競爭太激烈,她做牛蛙;很多人只攻產品,她發揮系統管理的才華。


    每走一段路,都是在為我們以后的路筑臺階,正如羅清女士分享的:“只有不斷地踩坑,踩的坑多了,就知道怎樣走才不會掉坑了。”餐飲成功的探索路上,我們將一直與你風雨同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08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25日 17:19
    下一篇 2018年9月25日 19: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