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對于題目答案,答案是:當你更關注得出答案的思路和過程,而非關注答案本身的時候,你的學習效率就會比別人高很多,比別人學到的東西更多,進步也更大。
長時間關注開店筆記的老板應該都知道,我分享開店經驗的風格第一個特點是分享的都是我開店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特點二,分享的是我對于問題的思考路徑,得出答案的邏輯,不同的人讀到文章,結合自己的案例,也許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比如,昨天的文章說到的是我們在調整價格的時候,要考慮到你的產品的彈性問題,因此要考慮產品的重要程度,可替代性,單價,還有品牌認知度問題,如果你剛好有調整價格的問題,結合上面四點,是很容易得出自己的價格要不要調整,如何調整的問題。
這只是第一層用處,比一個專家告訴你具體答案好得多吧。你知道自己決策背后的邏輯,就會對決策更加篤定,更有信心。
第二層好處是,你下次遇到類似的新的問題,比如競爭對手調整價格了,或者顧客的消費偏好發生了變化,你還會用到這一套思考模型幫助自己分析,也許會結合上一次的經驗,得出優化后的結果。
第三層好處是,你會發現,一個現象背后都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一些表象下面都有更加嚴密的邏輯支撐,你就會覺得,事情皆可控,感覺我們活著的世界安全了很多,處理問題起來不會那么焦慮,更加從容淡定。
但是,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很枯燥的:“我要的是一個答案,我只需要告訴我的價格是應該提高和降低,你卻跟我聊一堆我聽不懂的東西,而且讓我自己去思考”。老板又這樣的反應也正常,大多數人的思考是非常表層的,這并不是說他們沒有能力往深處思考,不是不能,而是不想,是太懶,懶惰是人的天性,勤奮是反人性的。
為什么推薦機制的網站都很受歡迎,就是迎合了人們的懶惰的天性。比如今日頭條,抖音,你點擊了某種信息或者某種視頻之后,系統就會根據你的喜好,在你下拉的過程中推薦你喜歡的,不再需要你去搜索或者查找,只需要大拇指不斷的往下翻,就會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是,我們再看看題目—“我們是要拉開與別人的距離”,既然要進步得更快,那就不能跟別人一樣,滿足于表面的,淺層的答案,而更應該探究背后的邏輯和原理。這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前提。
有時候,我們腦子里可能同時存在兩個想法,而且兩個想法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居然能夠和諧共處,為什么?因為當我們看透矛盾事物背后的原因之后,發現底層邏輯是一樣的。看似矛盾,其實只是條件不同罷了,或者只是思考者的思考角度變了,或者目標變了,出來的結論就南轅北轍。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來了錢鐘書說過的“矛盾是智慧的代價”,心平氣接受矛盾本身就是智慧的一種表現。
我覺得,開店筆記的老板們,只要堅持這種習慣一年,開店的成功率一定會大幅提高。
老虎追兩個人的時候,安全的人是跑在前面的那個。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