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餐飲店到底難不難做?我們先來看組數據。
去年就接近40萬家餐飲店倒閉,而且另外一組數據非常驚人,只有20%的餐飲店賺錢。一線城市平均每個月有10%的餐廳倒閉。可以說,今天的餐飲市場,競爭非常非常激烈。
餐飲發展到現在,我們不禁提出一個疑問,什么樣的品牌比較受投資人青睞?靠什么才能在餐飲戰場中凱旋呢?
1.品牌發展的三階段:縱向的自我PK
如何對自己所處的階段進行審查?
▲品牌發展的三個階段
?01、存活階段:品類定方向
最初的餐飲業,品類細分并不明顯,甚至在一個地方賣其他品類的都不多見,大都依托于當地的市場發展當地的餐飲,現在就不同了。
除了八大菜系和外來品類之外,還發展出許多單品和小菜系品類,并不斷放大。
▲網友繪制的中國美食地圖
其實每個品類都各有優缺點,主要還是看自己怎么做。沒有哪個品類有絕對優勢,也沒有哪個品類一無是處,既然選擇了一個品類,就要做扎實,而不是做市場的“墻頭草”。
▲是做自己還是跟風跑?
餐飲品牌可以看自己所處的品類是否具有市場優勢,假如優勢不足,就要先挖掘品類的市場;假如處于市場火熱的品類,則可以發展下一步。
?02、發展階段:內部管理定規模
一個品牌,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加強完善自身的管理體系,管理體系做扎實了,后續發展拓店時就輕而易舉。
但是,假如前期內部管理做得不夠,想要快速拓店并不難實現,難的是管理體系能否支撐那么大的體量,否則后續的發展很難穩步進行。
▲管理不扎實,痛苦的在后面
內部管理系統不完備,后勁不足,盲目拓店只會暴露更多的問題,因此這一階段品牌需要把自身基礎打扎實。
?3、成熟階段:創新力定品牌優勢
有了品類優勢,又有成熟的內部管理體系,那么是否具備創新能力就是品牌脫穎而出的關鍵。
▲靠創新開拓市場
小結 :
階段雖說是這樣細分,但是每個品牌的發展情況不同,有些基礎打的比較扎實,但是品類沒有發展起來,或者說不占據優勢;有些可能坐擁品類優勢,但是內部管理運營比較混亂。
2.品牌競爭分水期:橫向的競對PK
▲下半場的角逐才更激烈
?1、上半場看流量,下半場比黏性
每個品牌在發展之初都有自己的紅利期,有些品牌的紅利期三兩個月,有些或許半年甚至一兩年。
從開業客流量便能看出自身與其他品牌的差距,這也是很多餐飲老板熱衷于開業做折扣活動的原因,用折扣來吸引人氣。
▲開業拼隊伍
如果過了開業階段這些人是否還會來吃?這就到了比黏性的階段。
黏性就是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比的是回頭客。西貝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
?2、上半場憑運氣,下半場靠內功
如果說單品的挖掘,在市場上大火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能真正發展良好的品牌并不多。
運氣是一種市場機遇,但并不是唯一出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成功不是機遇的恩賜,而是做好了準備
3.餐飲人如何決戰“下半場”
?1、拼產品
產品是品牌發展的根本,產品跟不上其他一切都是花架子。網紅餐廳沒有產品也不行,否則趙小姐不等位為什么死了?營銷噱頭玩的不錯,但是食物卻因為難吃被吐槽,走向死路成最終歸宿。
▲網紅也逃不過產品關
?2、拼供應鏈
不管是潮汕牛肉火鍋還是小龍蝦,多數品牌都被供應鏈拖垮,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成了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可以說是品牌發展的命脈,斷供是品牌走向死亡的開端。
▲海底撈供應鏈的業務模式——蜀海
?3、拼創新
創新是品牌發展的靈魂,創新包含餐廳經營的各個方面。比如第一家意境風裝修的餐廳讓人很新奇,但是后面再出現類似的風格就會大打折扣了。
▲最湘的魚頭:創新就是與眾不同
4.結語
無論做哪一行,都需要腳踏實地,餐飲也是一樣。因急于求成而忽視品牌最基本的東西,過度加盟而頻頻關店的比比皆是。
越是競爭激烈的時代,餐飲人越要保持冷靜,穩步發展,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你怎么看待餐飲品牌的競爭?
歡迎一起腦力激蕩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點贊并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餐飲好項目,請點擊下面LOGO | |||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