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餐飲行業蒙受了前所未有的陰霾。
回首上半年火鍋業發生的大事件,或許能給我們的未來些許啟迪。
01
強者恒強
火鍋即將進入“千店時代”
海底撈入圍中國民企500強,今年年底達到1000家
2020年1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在五百強企業中,海底撈以1570億市值排在第34位,成為唯一在榜的餐飲企業。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旗下專門生產調料制品的頤海國際同樣上榜,憑借470億的市值位列第143位。5月7日,海底撈又出新消息,宣布大股東擬折價5.42%配售4700萬股。張勇夫婦、執行董事施永宏夫婦合計套現15.6億港元。海底撈方面表示,雖然因疫情原因,海外門店影響較大,但是并未改變公司全年開店計劃。公司披露2020年簽約待開業門店已有303家,其中93家已經進場裝修,2020年可實現1000家門店。火鍋業邁入“千店時代”。
最新消息!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傳遞9個隱秘信號探店海底撈鄭州面館:這樣的戰略野心讓夫妻小店們瑟瑟發抖!
海底撈發布2019年業績,768家門店營收265億!(內附高速增長秘訣)
3月16日,番茄資本宣布以近億元資本獨家戰略入股巴奴毛肚火鍋,這是巴奴第一次擁抱資本市場。在疫情期間官宣這一消息,無疑給哀鴻遍野的餐企注入一劑強心劑。跟海底撈注重服務不同,巴奴將目光聚焦于產品上,嚴格把控食材品質。因為巴奴的高標準嚴要求,也逆向提高了行業對食材本身的標準。而番茄資本此次投資,也證明了資本市場對優質餐企的信心。學海底撈“拆拆拆”,聚焦“精英”,巴奴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巴奴杜中兵:疫情一過外送就停,不能兵法太多,貪念太重
今天,巴奴獲近億元投資,缺錢了?加速上市?杜中兵說……
疫情期間順豐上線“豐食”平臺,主打企業團餐市場。據悉豐食配送費較高,但是其折扣點較低,前期收取的扣點僅為千分之三,這一壓低價格的行為,與疫情期間,美團備受詬病的高額傭金形成鮮明對比。雖然豐食在美團和餓了么的雙面夾擊下,前路仍然不明。但是其以團餐形式切入,有效地避開了外賣雙強的鋒芒,占據了市場的空白點。
面對風險,頭部企業能通過龐大的資本,完善的產業類型,有效分散風險。而微小企業卻很難應對突然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抗不過去,只能倒閉關門。一場疫情,更是加速了火鍋企業間的“馬太效應”,讓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面對陰霾局勢,小火鍋店最重要的是先活下來,再謀求發展。
新模式
謹慎入局,量力而行
春節時期,火鍋行業的絕對旺季,而疫情的蔓延,讓火鍋人的春節格外難熬。為了生存,火鍋外賣被重新提起。1月27日,大龍燚在成都地區上線外賣,2月8日,小龍坎在成都地區上線外賣,2月15日,海底撈外送陸續營業,2月18日巴奴在北京等20多個城市推出了外賣……
火鍋行業不斷試水的外賣業務,在疫情助推之下,迅速面向市場。
火鍋外賣進入深水區:為什么湊湊全國上線,巴奴全線叫停巴奴“出爾反爾”繼續外送,未來火鍋外賣有3個賺錢方向
5月中旬,一周之內三家品牌獲得融資。其中“自嗨鍋”由經緯中國獨家投資,完成超過億元的B輪融資;“莫小仙”由金鼎資本獨家投資,完成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食人族”由眾暉資本投資,完成千萬元A輪融資。自嗨鍋創始人蔡紅亮稱:“疫情期間,京東超市、天貓超市等在內的線上自嗨鍋訂單量增加了200%~300%。”借助疫情的的特殊節點,自熱火鍋完成了爆發式的成長,也讓資本看到了自熱火鍋的潛力。
危機往往也能帶來機遇。疫情期間,火鍋行業遭受巨創,而火鍋外賣、自熱火鍋卻迎來了新的增長點。但是面對“新風口”,入場者仍要慎重考慮。如火鍋外賣,要考慮外賣對口味的影響,堂食互動的缺少,以及餐盒包裝造成品牌形象的模糊。而自熱火鍋就要考慮如何提升用戶對產品的依賴性,讓其從嘗試性消費轉移到功能性消費。
平價潮
消費降級下,性價比是王道
4月份,海底撈復工,而隨之登上熱搜的卻是漲價風波。海底撈表示因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整體菜品價格上漲6%左右。面對消費者的質疑,4月10日,海底撈通過官方微博表示,門店漲價是管理者的決策失誤,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所有菜品都會恢復原價。(相關閱讀:海底撈漲價被噴上熱搜,消費降級下,5招教你做極致性價比!)跟海底撈的復工漲價不同,香天下則采取了降價方式,以低價吸引更多的顧客。4月1日,香天下的客單價從原來的110-130元下調了20%,達到了90元左右。雖然降價只是暫時性的策略,但是創始人朱全表示,由于疫情后企業的裁員降薪等問題,造成人們對火鍋的消費也不如預期高漲,反而是越發低迷。因此對于香天下來說,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維持這個價格。
海底撈漲價引發消費者抵觸,香天下的降價持久化,大龍燚在50元的火鍋菜子品牌上發力……知名火鍋品牌的一系列動作都預示著火鍋行業的降價風潮。疫情期間,在裁員、降薪的影響下,人們的消費欲望明顯縮減,整體呈現消費降級趨勢,更傾向于平價火鍋。這一變化也加劇了低價區間的相似品類的競爭。如以小盤小桌呈現的市井火鍋、豐富實惠的有料火鍋,價位較低的冒菜外賣等,都將侵占傳統火鍋的市場份額。在跨界競爭中,火鍋品牌仍要保證自身味道過硬,有鮮明的賣點,才能夠更好地吸引顧客。
地攤經濟
低客單價的細分品類迎來風口
6月初,總理點贊“地攤經濟”后,知名火鍋品牌大龍燚、小龍坎推出火鍋攤位,售賣火鍋底料、火鍋食材、隨身鍋等產品。雖然大龍燚、小龍坎的行為更傾向于借勢營銷。但是對于火鍋行業來說,地攤經濟的重新啟動,無疑新一輪的流量曝光,社區火鍋、市井火鍋或將迎來利好。而一些適合擺攤的細分品類,如麻辣燙、冒菜、缽缽雞、串串等也會迎來一波新紅利。繼麥當勞、肯德基“擺地攤”后,大龍燚、小龍坎也紛紛出手了!
餐飲行業一片慘淡之際,串串卻在困難中迎來了新機遇。據最新數據,2020年5月,川渝地區的串串香門店占火鍋品類的23%,較2019年的18.6%,有明顯增長。不少品牌都紛紛入局,如香天下推出老成都牛肉串品牌“串”;百味記再推副牌“秘小鍋”;汕錦記潮汕牛肉火鍋,緊跟時下流行的“地攤風”,在攤位售賣串串產品,都廣受好評。由此可見,疫情過后,低客單價的串串已經成為火鍋品類下新的盈利增長點。(相關閱讀:串串香紅利來了:門店生意恢復迅速,揭秘4大趨勢 )
香天下創始人朱全曾經表示,消費降級下,串串的性價比高,更適合當下的市場。餐評:地攤經濟的政策紅利,對串串品類又是一大利好:火鍋店家能夠依據自身優勢,拓展地攤串串這一產品類型;串串商家可以直接復制店鋪模式,將餐桌擺到路邊,擴大經營范圍;而普通散戶,由串串品類擺攤經營,門檻低,也更容易實現盈利。
食品安全
頭頂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
4月23日,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火鍋店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涉案火鍋店因于2018年5月到2019年1月期間生產、銷售含有“地溝油”的火鍋料,前后被判罰款600多萬,店主被判有期徒刑7年,堪稱史上最高罰款。(相關閱讀:史上最嚴!火鍋店老板被判7年,罰償600多萬,3大“食安雷區”千萬不能踩)而今年6月,媒體報道幾個知名火鍋品牌也因使用回鍋油而向公眾道歉,造成企業形象受損。就在近日,又一火鍋店栽在“地溝油”里,被判賠25萬。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但是每一個案例都是為行業敲響的警鐘。安全與品質,是食品行業的立身之本。在疫后餐飲“戰國時代”,面對行業激烈競爭,餐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無疑是自掘墳墓。只要守好品質關,才能在行業的風吹浪打中,立于不敗之地。2020年轉眼就過了一半,回顧這上半年,火鍋行業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難,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已經逐漸平淡。而它給火鍋行業帶來的沖擊與變革,仍需我們慢慢適應。這半年,你可能徹夜難眠過,獨自嘆氣過,沉默醉酒過……回首那些難捱的日子,你有什么想說的故事,留言區里,餐見君等你分享。去年爆紅至今,是否上了你家菜單?
火鍋配鹵味,還能火多久?
串串香紅利來了:揭秘4大趨勢
鄭州三家“賣菜公司”狂攬巨額融資
火鍋界正掀起一輪“場景革命”
但機會向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想“五一”生意火爆,
現在就要想好引流高招。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