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果
編輯|田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開 篇
2019年,被稱為“人造肉元年”。
它“席卷”美國之后,沒想到,這么快就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1000份人造肉月餅,秒售罄
中秋佳節,五花八門的月餅成為市場寵兒。然而,今年又添月餅新玩家——“人造肉月餅”,“人造肉”借著月餅的東風,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近期,“雙塔食品”與“珍肉”聯合推出國內首款人造肉月餅,1000份零售價為168元/份的月餅,“上架一會就售罄”。
而后,“珍肉”聯合“老大房”,上新3000份88元/份的人造肉月餅,也吸引部分消費者選購。
以珍肉的“人造肉”月餅為例,貼著“好吃不胖、零膽固醇、嘗鮮潮人”的標簽,這些標簽也體現了產品面向的消費群體——“在超一線城市生活,追求健康的青年群體”。
售價88元,一盒6個,這個價格與老牌鮮肉月餅品牌相比,沒有貴得特別離譜。
這款“人造肉月餅”,老上海傳統鮮肉月餅的酥糯外皮,裹著最時髦的植物蛋白“人造肉”餡料,一次傳統與現代科技文明的碰撞,提前不說的話,的確真假難辨。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最關注的是,這肉味道究竟如何?不少食客表示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味道很鮮,有人表示吃不出肉泥感,沒有肉香,還有人覺得有海鮮味,像豬肉脯、果凍、蝦。
人造肉不是肉
原來只知道“素雞不是雞”,直到現在滿屏飄香“人造肉” ,才知道原來肉也可以不是肉。
中國人一提起“人造肉”,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各大素食餐廳里的“素肉”。到底什么是“人造肉”?據了解,目前“人造肉”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素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是豆制品生成的各種食品,這在各國的素食主義者中非常流行。
而中國更是這方面的高手,人造肉鼻祖金圣嘆,畢竟他說過:豆腐干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
第二種比較有科幻色彩,如果說“素肉”是用植物蛋白質“拼”出來的,我們就可以叫它“培育肉”,它是用動物細胞“種”出來。
其大致過程是把氨基酸、糖、油脂等物質在器皿中培養,讓肉慢慢“長大”。
那么,“人造肉”和“傳統肉”究竟有何本質區別?以下從形態、口感、營養價值、產品價格四個方面進行大PK。
人造肉 | ||
形態 | 以碎肉為主,用于制作肉餅、肉丸、肉條等 | |
口感 | 近似真肉的口感,仍存在差別 | |
營養價值 | 營養成本可控,蛋白質、鐵含量高于真肉,脂肪較低 | |
產品價格 | 貴,在美國超市,比傳統肉貴30%左右 |
傳統肉 | ||
形態 | 條狀、塊狀、骨頭、筋膜、碎末等多種形態 | |
口感 | 肉味,香 | |
營養價值 | 集中在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人體健康必需成分 | |
產品價格 | 區間波動,目前豬肉每斤20多元,牛肉40-60元/斤,羊肉70元/斤 |
“網紅”身份養成記
2013年,世界上第一塊人造肉漢堡從荷蘭的一個實驗室問世。
這塊“人造肉”,成本高達32.5萬美元,從此掀起在實驗室中培育人造肉的熱潮。
2018年6月,全食超市在紐約、波士頓的部分門店中,開售“人造肉”漢堡肉餅。
今年8月8日起,漢堡王開始在全美7200多家門店,供應“人造肉”漢堡。
8月27日,美國一家肯德基餐廳推出“人造肉”炸雞,不到5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前有漢堡王、肯德基、賽百味等各快餐品牌為其站臺,后有比爾蓋茨、李嘉誠、萊昂納多等大咖為其背書,“人造肉”不火都難。
吃肉吃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想不開,花大價錢去研究人造肉?人造肉品類的發展之所以勢如破竹,其最強的驅動力依然是市場和消費趨勢。
近年來,“素食主義”人士越來越多,有人給自己貼上“素食主義者”標簽。“人造肉”風靡的本質,其實也是消費觀念的改變。
例如,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的肉類接近零膽固醇,如果烹飪得當,對于“三高”人群來說更為健康。
當國內豬肉價格一飛沖天,肋排都要68元一斤的時候,傳統肉已讓消費者承受不起,人造肉在豬肉漲價的“風口”飛起來也是順理成章。
很多媒體從社會范疇分析,人造肉能解決牲畜養殖對環境的影響,但這種說法缺乏實踐性。
總之,在多方力量裹挾之下,“人造肉”成為目前消費領域新風口。
“接盤俠”不好當
雖然人造肉很火,但是消費層面還沒達到普遍認可,仍然可以聽到社會各方發出的質疑聲音:
@APan·阿潘
“資本的追捧,加上營銷噱頭總歸要持續幾年。另外關于可持續性發展,制造一塊人造肉對環境的破壞比養一頭豬的影響大了去了,人造肉是超加工食品。”
@黃玉er
“想潑個冷水,當年植物奶油是作為動物奶油的健康代替品推廣上市的。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植物奶油其實危害巨大,有些國家甚至已經禁售了。”
@新野
“在一個講究食材新鮮和口感的國度,人造肉的市場也只能走的是高端健康環保了,不過從出現開始總有一種打造網紅產品找人接盤的感覺。”
歸根結底,安全、口味、價格,是目前人造肉繞不開的三道門檻。或許只有在這三項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人造肉才真正有機會成為未來。
所以,你覺得人造肉能代替真肉嗎?
統籌|巖巖
編輯丨田果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看蜀大俠如何玩轉IP|餐見成都·研學之旅第二期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粉絲客服:18739017911(同微信)
內容交流:xiaoxian_02
文章轉載:txg13333832182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新浪微博:@火鍋餐見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