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的自殘》
2017年年中,在成都串串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強勢發展中,深受成都本土好吃嘴追捧,一個開了三十多年的串串品牌突然被食藥監部門查實使用老油,最終被迫關門,2018年年底,也就是前幾天,成都又一家幾十年的老牌子被曝光,在初加工環節完全不合格,再次在成都吃貨圈掀起大浪。
這兩個品牌,一個是成都的串串的重要代表,雄踞鋼管廠五區這個地方,一直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雖然有很多人吐槽他們家的就餐環境很糟糕,但這恰好也是很多好吃嘴去的理由,美其名曰“就要這樣的老串串感覺”,結果呢?去年出問題,恰好就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
前幾天出問題的品牌,做的是手撕烤兔,工藝是先鹵后烤,然后再抽真空,為什么要抽真空?因為這家店已經成為成都的超級美食代表,他們家的手撕兔,成為成都吃貨出遠門擺放親友的美食伴手禮,也成為外地游客來蓉旅游后離開時的伴手禮,每天光是賣給游客的兔子都上千只,加上其他產品,日流水很可觀。
一個問題浮現出來,為什么這些老品牌接二連三的出問題?江湖上很多傳言,有“惹人眼紅說”,意思是生意太好,讓周圍的其他商家眼紅,被同行舉報;有“得罪人說”,意思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被別人深度跟蹤調查,有實錘后舉報……,還有很多江湖傳言,這里不一一列舉。
問題出現后再探討為什么被調查,其實已經沒有意義,頂多也就是看客的八卦而已,真正需要去思考的是:為什么這些曾經雄霸某個品類的老品牌,在餐飲市場江湖變換中,經歷了各種風雨后,到最后卻是敗在自己手里?也就是,敵人沒有把自己打敗,最后卻是自己把自己給打敗了!?
不管是去年的串串,還是今年的手撕烤兔,相關部門的檢查都是合情合理的,也都確實發現了店家自身的問題所在,在真實的鏡頭和圖片面前,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所以,店家的流淚和道歉,消費者幾乎都不買賬,不僅不原諒,還一個勁的聲討!
當然,也有很多好吃嘴在不解的追問:他們這些老品牌在成都已經站穩腳跟,甚至是品牌的代表,如果好好做的話,完全可以擺脫餐飲的興衰周期,別說這輩子夠了,就算是下輩子,幾輩子可能都不缺生意了,為何要在如此低級的問題上犯錯呢?難道是他們真的想多賺那一點點錢?
看完各方的評論后,我覺得可能不是,很有可能是思維層面的問題,餐飲這些年的超級發展,確實給餐飲行業帶來很大的改變,讓很多曾經很牛的餐飲前輩走下神壇,以至于重新來認識餐飲,但還有一些老的餐飲品牌和他們背后的負責人,思維停留在以前,對外界的餐飲變化完全無動于衷。
為什么無動于衷?就是因為他們自身跳脫了餐飲的正常興衰周期,已經做到了不管什么時代,生意都一樣的好,甚至會隨著時間而越來越好,比如這家手撕烤兔,他們已經成為成都美食伴手禮的第一代表,每天光作為旅游產品都賣上千只兔子,成為符號一樣的標志了,完全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所以他們不在乎外界的變化。
下面這個例子可以佐證我這個說法:前兩年,有個做旅游媒體的朋友,想做一期關于成都老店的主題報道,搜羅成都那些經營超過10年生意仍然很好的餐廳,然后形成一個“成都老店名錄”,拿去推薦給全國各地的游客,這個工作因為拉到了贊助,所以商家全免費參與。
想象中,這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結果很糟糕,這位朋友在成都待了兩個月,最后是帶著一肚子怨氣離開的成都,離開那一天喝了很多酒,一邊喝酒一邊給我吐槽成都的這些老店,個個都自以為牛逼,壓根對他說的這些不感興趣,甚至,很多人連聽都不聽完就給他粗暴的打發走了。
我安慰他說,現在媒體魚龍混雜,讓這些老板防范心加重了,他搖頭說不是,他這兩個月待下來,發現這些老板壓根對別人說什么不感興趣,稍微遇到幾個要聽的,都是拿眼角看他,讓他感覺自己是在求著他們去宣傳一樣,那種眼神讓他特別難受,以至于決定以后再也不和餐飲老板打交道。
送走這位朋友,我后來針對他說的做過調查,確實有這樣的情況,人都是在遇到危險時才會更開放,而一旦自己身處安全區,那就很容易高高在上,那些開了幾十年生意還很好的品牌,其背后的老板很容易陷入盲目自信和自以為是的安全區里,然后忽略外界的變化,結果恰好是這樣的“自我保護”給自己惹來麻煩。
比如串串和火鍋,長期生活在四川和重慶兩地的好吃嘴,其實內心都能接受老油,以前剛剛提倡一次性鍋底時,反對聲音最大的不是餐飲老板,全是火鍋愛好者,他們就覺得老油的鍋底才好吃,都不愿意吃一次性鍋底的火鍋和串串,但個人的喜好,抵擋不住食品安全的底線要求,最終,現在品牌全都改用一次性鍋底了。
但很多做了幾十年的老品牌,他們還在繼續使用老油,他們內心甚至覺得,這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自家幾十年以來都是這樣的,以前也沒人說吃了住院什么的,尤其是那些重慶的頑固型老板,到現在都堅決用老油,把那些用一次性鍋底的火鍋和串串貶得一文不值,但這僅限于個體語言,你如果作為企業主,就不行。
因為企業經營,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尤其是食藥監方面的相關規定,確實,因為餐飲的體量太大,你即便是不遵守,可能也不一定能發現你的不規范,但是一旦被舉報,或者被抓住把柄,證明你確實沒有遵守,那對不起,作為企業,你受到懲罰就是必然的結果,到這時“你認為如何”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
同理,手撕兔的加工,可能前面十多年都是這樣在作坊里加工的,農貿市場里那些鹵制品攤點,現在都還在這樣現場鹵制,因此手撕兔老板內心可能沒覺得這有什么不對,多年下來對這樣的作坊加工方式習以為常,沒意識到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對。
往前面推十年,消費者可能確實不在乎,因為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消費者也對農貿市場里面的土作坊習以為常,只要味道好就行,不太關心食品安全上面的問題,但現在已經不是十年前,現在市場主力消費者在十年前還是小孩子,現在大家都非常在乎食品安全了,都在乎食品源頭的干凈衛生了,更主要的是:現在主管機構也比十年前更重視了。
所以,如果思維還停留在以前,認為這樣沒問題,那樣沒問題,那對不起,社會的發展不會以“你認為如何”為準繩,而是在不停的提出新的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消費需求,吃老油是吃不死人,但對不起,規定了不能用,你就不能用;同理,源頭不干凈味道好就可以的時代也已經一去不返了。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為這些餐飲前輩感到可惜,單就生意而言,他們達到了新興餐飲者望塵莫及的高度,在他們的領域,只要自己不出問題,其他新手要打敗他們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手撕兔,他們家實在太出名,生意實在太好,成都不太可能出現第二家手撕兔能超過他們家的品牌了。
但結果呢?他們最后自己打敗自己,全都是敗在自己的思維停止不前上,再往下想一點,他們也是敗在生意太好,為什么?因為生意太好,不受影響情況下,導致他們一直處于安全區,進而使得老板們缺乏憂患意識,導致的行為就是堅守曾經不是問題的問題,結果最后成為了問題。
對比國外的那些老字號,他們與國內這些老字號相比,最大的差別在于:他們的基礎工作都非常到位,根基很穩,時間越久也就越彰顯出品牌優勢;而國內的餐廳,基礎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干凈衛生上,幾乎都非常糟糕,談不上根基,隨時都可能因為根子上的原因而出大問題,一夜崩塌。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國內的餐飲品牌要想做長久生意,需要下功夫的,可能不是營銷,也不是客戶管理,而很可能就是那些基本功,也就是最基礎的食品安全和食材源頭衛生做到位沒,這些消費者看不見的功夫,才是品牌長久發展的根基所在,其他都是在這基礎上的增光添彩。
豪蝦傳馬上第十年了,我是想讓豪蝦傳做長久生意,這兩次事件給我帶來很大的反思,明年,我原本的計劃是招募團隊來把豪蝦傳的服務做到極致,現在看來,這還不行,后廚環節也需要同步繼續加強,如何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也不要遺留任何漏洞?如何做到不給別人任何揭露的機會?
很明顯,依靠掩蓋問題是不可能做到的,有句話說的是“紙包不住火”,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不要有“火”,不給任何起火的可能性,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絕大多數老品牌的老板們都容易自以為是,都會覺得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并因此而不重視!
豪蝦傳不行,豪蝦傳不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我們不能在這些基礎環節上出問題,所以陳師傅和白師傅明年需要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還有幾天我們就要放假了,放假前,需要與廚房負責人就這個問題再次強調明年的責任和要求,寫到這里,我內心在想: 2019年豪蝦傳需要一套廚房的標準管理制度。
迫在眉睫!
(本文耗時56分鐘)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