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積極性》
昨天,我在太古里掌柜攻略接待了來自上海的小崔,他們公司專門做餐飲的會員系統,今年六月打算入住成都市場,在交流后我對小崔表示歉意,說我目前不會使用他們的系統,原因在于,雖然我非常看中會員體系,尤其是會員的智能營銷體系,而且我們豪蝦傳也是靠會員做起來的,但我更看重另外一個板塊。
也就是能有效提升員工積極性的系統,然后我就自己為什么更在乎這個板塊,給小崔做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結果,今天早上就看到一位做飲料的朋友給我推薦的視頻,內容恰好就是關于員工激勵的,朋友問我的意見,我看完后覺得很糟糕,因為這人典型的是屬于那種夸夸其談之輩,其激勵措施完全是亂彈琴。
此人在視頻中以一個餐廳作為例子,意思是這個餐廳每天營業流水在3000~5000之間,雖然一年下來要盈利30萬,但老板不相干了,原因是廚師長和員工不穩定,經常辭職,只能以漲工資為代價留下他們,這個人勸老板繼續干,然后給了老板一個方法,結果讓這個店半年之內比以往一年都多賺了20萬。
如果是不懂行的人,聽了可能覺得熱血沸騰,以為找到了一個激勵員工的好方法,但是稍微懂點餐飲的人都能看出,此人是打胡亂說,其方法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比如,他說既然老板每天賣3000多都可以年利潤30萬,只是留不住員工而心累,于是,他建議把流水超過3000部分的50%拿出來給員工。
開始我以為是把超額部分利潤的50%給員工,結果此人在視頻里大放厥詞,說是把超出營業額的50%給員工,這一下就看出不懂裝懂的水貨真面目了。一方面,餐廳的正常毛利也就50%的樣子,營業額的50%就相當于是把店內超過3000部分的所有利潤,全部讓給員工,而老板就只有3000以內的營業利潤,這能行?
OK,我們就假設那老板真的這么干了,可更大的問題來了:既然營業額超過3000部分的利潤全部給了員工,請問,這家餐廳憑什么半年內的利潤比以往一年的利潤還多了20萬?按照他的激勵方式,哪怕是店內營業額提升到每天賣10000,這個老板也無法多賺一分錢,因為他把3000以外的利潤全部分給員工了,因此,這個老板的利潤,只可能和以往持平,或者更少,不可能利潤更多。
這么前后矛盾的東西,此人居然在公眾場合大言不慚的夸夸其談,下面很多聽課的人還聽得津津有味,讓我對這類培訓的厭惡又增加了一分,后來有朋友告訴我說此人是和陳安之一樣的所謂成功學大師,我心里一下也就釋然,如果是這樣的人,也就難怪會如此滿嘴跑火車的打胡亂說了。
吐槽結束,我們回到今晚日志的主題,如何提升員工積極性,在餐飲行業的未來發展中,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基本面的問題,什么是基本面?也就是它關系到餐飲行業的其他每一個問題,不管是前廳還是后廚,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需要首先解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問題,其他問題才有解決的基礎。
為什么這個問題如此重要?是因為勞動力匱乏在未來會越來越嚴重,中國曾經持續很多年的人口紅利已經徹底結束,別說以后了,現在的年輕人中,愿意干餐飲一線工作的都越來越少,用工難,用工荒已經是擺在餐飲人面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用工量整體無法持續增長情況下,如何提升現有員工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傳統的餐廳,隨著生意一步一步變好,其必然的是面臨用工人員的逐漸增多,如果是走加盟連鎖這條路的話,那么每多開一個分店,都可能意味著要增加幾十個員工,在用工嚴重緊缺的情況下,誰能激勵員工,讓十個人可以做出十五個人的工作量,那就變相的節約了五個人工,在發展上,也就更有競爭力。
看到這里,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工資和待遇,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想當然的認為:想要員工多干活,給他們比別人更多的工資不就完了么?然后可以拿好些 餐飲品牌作為例子加以佐證,但事實上呢?在餐飲行業,確實高積極性與高收入有關,但說高收入一定帶來高積極性,就完全是外行的說法了。
餐飲行業的員工積極性,最根本的癥結不是收入低了,事實上,餐飲行業這幾年收入一直在增長,再加上普遍的包吃包住,所以每個月餐飲從業者的實際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并不算少,甚至,還超過很多其他行業的同等工種工資水平,因此,餐飲行業現在的一線員工整體收入并不是最低的。
而且,如果給高工資就能有效解決積極性問題的話,那這其實根本就不算什么問題了,因為現在能給得起高工資的餐飲企業有很多,光是在我們成都,我就知道有好幾個餐飲品牌的一線服務人員,一個月的工資都可以拿到4500元以上,比同行同工種高出50%,但遺憾的是:他們照樣面臨工作積極性匱乏的情況。
因此,給員工比其他同行更高的工資,并不能有效解決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問題,他頂多讓你這家餐廳能相對更好找人,更容易招聘到所需要的員工而已,也就是在招聘環節相對容易一點,但在招進來后的實際工作表現中,照樣解決不了積極性的問題,你哪怕是給10000元的工資,也照樣沒用!
為什么?為什么高工資高待遇解決不了員工積極性問題?這就必須要弄清楚,員工工作積極性匱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為你們家的工資水平遠遠低于同行水平么?如果是,那你需要把整體的工資水平提起來了;但是,如果你們家工資水平已經超過同行工資水平呢?為什么員工還是沒有積極性?
根源就在于: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匱乏并不是來自于餐廳與餐廳之間的對比,也不是餐廳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對比,它最主要的是來自于內部員工之間對比產生的心理失衡和心態失衡,畢竟,很多員工根本不知道其他店里的員工是什么工資水平,也不知道目前市場行情是多少,但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同事收入是多少。
“同工同酬,按勞分配”是每個公司的薪酬體系都會考慮的問題,但現實非常殘酷的一點是:餐廳要做到同酬很簡單,只需要給相同的工種制定相同的工資即可;但是要做到同工,則非常難,而且現實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同工”,因為它存在嚴重的個人化差異。
比如,小張和小王都是在餐廳當傳菜員,大家的工種是一樣的,平時每天干的工作內容也完全一樣,但是呢?小張天生就是勤快人,做什么事都快手快腳,走路都可能是小跑帶風;而小王呢?則天生的慢性子,你就是拿鞭子在后面抽打,他也是慢條斯理的做事情,甚至需要不停催促才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那么,相同的八個小時下來,小張的工作量就要比小王大很多,變相的就是更勤快的小張吃虧了,而動作慢的小王卻無形中占了便宜,因為小張一天下來可能川菜有200趟,而小王呢,則可能只有150趟,大家工作時間一樣,工種一樣,但工作量卻差了很多,而這還是性格原因,不包含有人故意偷懶的情況。
現實中,別說那些員工上百人的大餐廳,就算是只有幾個員工的小餐廳,員工之間其實一直在互相比較和計較誰做得多,誰做得少,有些是因為性格原因,還有很多是故意偷懶耍滑的情況,一旦餐廳員工里面有這樣當著老板勤快,背著老板偷懶的人存在,你會發現,用不了多久,店里所有員工都開始偷懶。
沒有做過餐飲的人,對這方面感受不強烈,做過餐飲的朋友,其實對這方面也有點迷糊,比如前不久我就遇到一個朋友向我訴苦:他的燒烤店開始只有14個人,每天能賣1.5萬,大家做事非常認真,對客人也非常好,使得生意越來越好,當營業額突破1.8萬時,他看到增長的趨勢,就又招了兩個人進來。
結果呢?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不對頭,店里員工全都沒有了以前的狀態,營業額也始終沒突破2萬,后來,他專門去調查才發現,是因為后面招進來的一個員工,在后面總是偷懶,但是工資呢,卻和其他認真做事的人是一樣的,于是其他那些員工也就跟著偷懶,而且都不愿意給老板說這件事。
這位朋友給我訴苦的是,為什么他的那些老員工不早一點給他說這些情況,如果是早點告訴他,他就會開除這顆“耗子屎”,我說這很正常,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在不牽扯到自己利益的情況下,沒人愿意當惡人,從小就被灌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些東西,他們不會主動來給你老板說店里誰的不是。
這位朋友的情況不是孤例,而是餐飲行業的普遍現象,也就是除非你老板天天在店里,否則你根本不知道店里哪些員工是在認真工作,而哪些員工是在背著你偷懶,你自以為沒問題時,其實背后問題非常嚴重,因為只要你的員工隊伍里,有這么一個人偷奸耍滑,那對不起,其他大多數人一定是“聰明”的也偷奸耍滑。
這才是員工積極性無法有效提升的根本原因所在,哪怕你給員工高出市場兩倍三倍的工資,但如果你的員工里面有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偷奸耍滑者,那么你家員工照樣沒有積極性,因為他們比拼的根本不是誰賺得多,而是誰偷懶更多,誰“吃虧更少”,一旦是這樣的氛圍,你工資給上天也沒轍。
基于這樣的邏輯,餐廳員工的積極性,從來都不是單純的依靠提升工資水平去實現,你工資給得高,無非是在招聘環節有點優勢而已,但是在日常的運營和管理中,高工資根本解決不了員工整體積極性的問題,當然,開什么班前會呀,唱歌喊口號等更不可能解決。
現在,市面上有各種餐飲管理系統,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系統都淪落為餐飲的收銀點餐軟件,除此之外,其他功能十分薄弱,也有一些針對性的系統,比如有專門做會員體系的,有專門做營銷體系的,但我沒見到扎扎實實的針對員工積極性做出解決方案的系統,好不容易去年看到一個系統能解決,結果他們好像也沒把這當回事而忽略了。
因此,作為餐飲未來發展的兩大核心痛點之一(另一個痛點是客從哪里來),如何提升員工積極性這個問題,是擺在所有餐飲老板面前的難題,它涉及到很多層面的問題,絕對不是單純的依靠高工資可以解決,更不是像前文所說的那個視頻那樣,把超額部分的利潤全部給員工就能解決,這壓根就不是錢的問題。
當然,我今晚的話題是站在餐飲行業整體發展趨勢這個維度來說的,單就當下的現實,那些財大氣粗的老板,愿意給出比同行更高的工資,確實也還是能有效的解決一些當下的問題,比如你愿意多給500元的工資,就可能更輕易招聘到員工,這作為個例很正常,大家完全可以這么去干,只是,它只解決了當下的問題而已!
而且,只是表面解決!
(本文耗時56分鐘)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