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天候科技 作者:孫騁 辣醬、大米、黃桃罐頭……這些再普通不過的日常食物,正在被明星光環重新包裝,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吃貨”明星開餐廳是個常見的生意,不過,把美食做成批量生產、大規模復制的產品,利用明星造聲勢賣貨,林依輪和黃磊在這條路上走得很快。 林依輪成立“飯爺”辣醬,專注美食快消品行業,2016年5月開賣,林依輪在直播平臺吆喝生意,2個小時銷售額達到100萬,12個小時突破300萬;去年B輪融資8300萬,整個項目的估值為3.6億元。黃磊成立“黃小廚”品牌,玩法是“內容+電商”,目前已積累了 25 萬以上的粉絲,黃小廚完成了天使輪的融資,黃磊與幾個朋友一起當了天使投資人。 在“小鮮肉”層出不窮的娛樂圈,那些逐漸過氣的老明星們,利用尚有余熱的IP做做美食生意,動輒銷量幾百萬。 把“愛吃”變成生意,背后是一套“IP+ 電商”的邏輯。 1、小辣醬的大生意,和“老干媽”差異化競爭 林依輪曾直言自己“過氣了”。 早年,他因為一首《愛情鳥》火遍大江南北。后來在電視臺做了多年美食節目,寫了幾本美食書,代言過“濃湯寶”,還是優酷美食臺臺長、《創食計》掌門人,淘寶匯吃的金牌顧問,有大批吃貨粉絲。 他在生意場上賺了不少:十幾年前開始炒房,同時投資藝術品,自己北京豪宅里的名人畫作,就遠遠超過那幢獨棟別墅的價錢。 因為愛做飯、主持美食節目,林依輪手藝也很棒,在京城的美食圈很有名,甚至通過自己做飯,組織了很多飯局,交了各個圈子的朋友,其中就有策源創投的創始人馮波。 2014年春節,林依輪自己做了一些辣醬,作為禮品送給朋友,馮波嘗過林依輪的手藝,立馬打了一百萬美金到他的賬戶里。 “你必須創業,不做點什么太可惜了。”馮波的話很直接。 在朋友的推動下,林依輪開始了創業之路,一開始并不順利。 2015年初,林依輪曾跟著O2O風口,做過一段時間白領外賣生意。那時他還建了中央廚房、中轉站,聲勢做得很大,但問題很快來了:中餐很難標準化,原材料、燒菜火候、餐品口味、送餐時間,這些都很難控制。 O2O的風口很快過去了,林依輪的外賣生意越做越虧。2016年,他重振旗鼓,選擇做辣醬電商。 據說當年林依輪第一次見岳父岳母,為了展示手藝,在家里炒了一大鍋辣椒醬,如今他重拾這門手藝。為了創業,林依輪在2015年下半年報了清華金融EMBA班,為做生意充電。 辣醬是一個可以標準化復制的產品,品質、生產周期都可控,行業市場也很大。根據公開數據,目前國內醬類調味品規模在300億左右,市場消費人群超過5億,中國人也越來越愛吃辣了,每年消費額的增長率是16%。 辣醬市場的老大位置,是十塊錢一瓶的“老干媽”,林依輪知道這個位置很難撼動,于是沒有選擇同樣的用戶群體進行營銷,而是選擇了中產階級、白領這一適合“消費升級”的群體,把辣醬價格定在20到40元之間。 “范爺”辣醬的生產廠商是貴州“老干爹”辣醬廠,在口味上,林依輪對辣醬進行了一些創新,推出松露油拌飯醬、花生香辣醬、杏鮑菇辣椒醬、下飯牛肉醬等新品種,填補市場空白。 2、從文藝男青年到煮夫有多遠? 系上圍裙,手握鍋鏟,笑容溫和,這是黃磊在《深夜食堂》的扮相,這部由他投資拍攝并主演的電視劇今年上映,雖然備受差評,但也能看出黃磊的努力:希望從早年影視作品里的“文藝男”變成“居家煮夫”。 早先,他錄制過一些美食節目,經常在微博曬做飯的照片,去年自立門戶,創辦“黃小廚”。 目前“黃小廚”分為兩塊業務,一塊以微信公眾號為主,在新媒體渠道生產、運營美食內容,分享菜譜、詩、故事及生活中的美好細節,目前已積累了25萬以上的粉絲。另一塊,通過電商銷售與食物相關的產品。盈利模式主要通過與廠商的合作中提成,以及視頻版權的售賣等。 自“黃小廚”創辦以來,最出名的莫過于初期創意抄襲的負面事件,黃磊高情商的回復也堪稱危機公關典范,這一事件也成功地讓黃小廚受到大眾關注。 全天候科技觀察到,“黃小廚”電商渠道銷售的產品種類非常多,在天貓旗艦店,其銷量最高的是有機大米,達到一萬多件,鍋碗瓢盆這類廚具產品銷量達到一千多。 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給這些電商產品導流,在黃小廚的公眾號里,用戶可以查到各種美食的菜譜,從腌篤鮮、雞尾酒到日本壽喜鍋、韓國辣白菜火鍋……盡收全球菜譜。 黃小廚會滿足于菜譜與視頻嗎? “說不定哪天我就出了一款冰箱機器人。”黃磊曾經這樣打趣道,可以窺見其野心。 除了電商生意,黃小廚也開展線下活動,比如美食市集,此前黃小廚在北京舉辦過市集,10月中旬將在上海舉辦市集。據全天候科技了解,黃小廚一張市集門票價格為100-120元。贊助商中有廚房電器、牙膏、堅果油等產品品牌。 3、“眼球”時代,粉絲經濟能玩轉多久? 明星賣美食、做電商,可以把粉絲進行更好的變現,為粉絲提供增值服務。 在時尚領域,比較成功的有模特張大奕,善于運營微博,和粉絲打交道,Angela Baby也做過很多探索,比如給口紅代言,有一次,她參加活動堵在路上,于是用手機做直播,2小時賣出了1萬支口紅。 “同樣是粉絲經濟,除了演唱會、影視劇之外,明星本質上都是提供商品服務,林依輪和黃磊無非是避開了紅海,選擇了差異化的食品行業。”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全天候科技。 在他看來,任何行業都有天花板,明星做電商賣貨,首先取決于明星本身的影響力、號召度,其次是用戶的需求量、用戶活躍度。 林依輪為了宣傳辣醬,同時在淘寶手淘、天貓魔盒、優酷生活《創食計》三個平臺做直播,一度吸引了 657萬吃貨圍觀,在線峰值達180萬,累計播放711萬次。 他更是發動了朋友圈,蔣欣、馮紹峰、大鵬、那英、許晴、岳云鵬、楊鈺瑩、沈騰等明星都幫忙推廣“飯爺”,食神蔡瀾和美食家董克平也在發微博助勢。 “小鮮肉”們搶占了熒幕和樂壇,“老臘肉”們轉身去做飯賣貨,林依輪和黃磊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人們總是會審美疲勞的,創始人需要不斷地用新的噱頭和產品,去吸引市場的注意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食市場本質上是一個紅海,因為沒有真正的壁壘。 “餐飲行業的門檻都不高,競爭激烈,消費者追求新鮮感,現在看線下餐廳,消費者都不太關注品牌,幾乎沒有品牌忠誠度。生意好的店鋪往往是新開的網紅店,火也就火那么一陣,大眾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位從業者告訴全天候科技。 未來,當“小鮮肉”們也開始轉型做辣醬、賣大米,過氣明星的機會在哪里? 除了門檻低,在價格上,“飯爺”和“黃小廚”也沒有優勢。在天貓“黃小廚”旗艦店上銷量最高的是2.5公斤包裝的東北大米,售價是59元,而黃桃罐頭,300克六瓶包裝,售價為69元。貼上了“黃小廚”的標簽,這些商品可以賣出高于市場同類商品1倍的價格。 林依輪和黃磊給品牌帶來的熱度的確驚人, 不過,是否維持高速增長?還值得觀察。 提示: * 本文經全天候科技(ID:newdairy)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過氣明星林依輪的“吃貨”魔術|國慶專題之六 *投稿,內容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如何學習明星偶像打造去塑造一個用戶忠誠度超高的品牌? 短視頻營銷進場了,怎么做才能讓年輕人嗨起來?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微信群/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