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尤其是那些去過日本的朋友,對日本推崇備至,其中尤其是對于日本的匠人精神贊譽有加,處處都是溢美之詞,前幾天甚至還出現過一篇文章,說在日本超過150年的老店超過20000家,而全中國超過150年的店則只有5家,單純從數量上來說,是中國的幾千倍。 很多朋友由此得出結論,說都是因為中國人太浮躁,不愿意守著一個事情做幾代人,而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則幾乎沒有隨著社會發展之影響,哪怕是社會變遷再快,很多傳統手工藝都還是秉承著代代相傳之傳統,而且很多家里的第二代,第三代傳人都是高學歷者,他們完全可以選擇其他行業,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延續家族手藝。 那是不是真如網友所討論的一樣,中國缺乏老店,單純就是因為我們太浮躁?是經受不住現實的誘惑?我認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只是看到表面現象而已,在現實生活中,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同樣具有匠人精神的手藝人存在,但遺憾的是,他們被無情的淘汰和遺忘掉了,而且,他們并不浮躁。 再具體展開討論之前,必須首先要強調一點的是:不要盲目肯定和贊揚那種一個手藝在一個家庭傳幾代人的個案,事實上,其中存在兩個可能:其一,并非他們不想像其他技術一樣規模化和商業化,而只是受限于技術本身無法實現,因此只能選擇單體經營;其二,是擁有這樣手藝的人不具備商業化和規模化的能力與本事。 國內很多人看問題存在嚴重的兩極化:要么往死里否定一個人,要么就往天上拔高一個人,而忽略了現實可能的各種情況,我所接觸過很多擁有絕活的人,他們也非常想多賺錢,想象別人一樣能通過這本技術解決一輩子的財富自由,去過答大富大貴,甚至隨意揮霍的生活,但沒辦法呀,他們沒這個能力,只能停留在靠勞力和體力過活的層面上。 那么接下來就是那些擁有很牛逼的手藝,也擁有非常輕易實現規模化和商業化,但壓根不在乎,也不去做,而是心甘情愿的退一步,只守著自己這點技術賺取日常所需即可,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名,就讓一家大小日子過得舒坦,然后能這門手藝能獲得家族的傳承即可,我們現在集中來討論,這種人只有日本有么? 現實并非如此,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光是身邊我所接觸和了解到的,就有很多這種人,比如老胡說的他們老家一個賣涼粉的,那種賣鴨子的,我們老家那個賣米粉的,以及成都某些生意很好的老店,他們的老板都不浮躁,都滿足于自有現狀,小日子過得非常舒坦,光我自己知道的就超過10個,那么放眼全川和全國,這樣的人應該非常多。 那么問題在于,為什么中國缺乏傳承幾代的百年老店呢?在具體說之前,我先以棒棒雞舉個例子,成都人民幾乎都知道有個廖記棒棒雞,他們在全國已經有2000多家門店,但是在雅安滎經,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周記祖傳棒棒雞,因為她們家就是一家正宗的百年老號,廖記棒棒雞也追根溯源的要去與它們扯上一點關系,以延長自己的品牌基因和故事。 周記祖傳棒棒雞最開始是用擔子挑著雞肉沿街叫賣,據說最開始可以一片一片的賣,每一片都是用刀架在雞肉上,然后用木棒棒往下敲,通過這種外來施加的力道,刀鋒劃過雞肉,從而卻出一片又一片雞肉,然后沾上獨家研制的紅油,就成了深受街坊鄰居歡迎和解嘲的美味,然后得以傳承。 在雅安滎經,周記祖傳棒棒雞成為每桌酒席的必備菜肴,只用說棒棒雞,不用加前綴也知道是獨此一家,他們現在已經傳承到第五代,而第六代傳人都已經在上小學了,在當地生意非常好,每天光是往外打包的紙盒子都可以堆半邊房子那么高,我相信,他們家的棒棒雞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惠及后人。 為什么我對他們如此了解?那是因為他們的第五代傳人彭錦是我們豪蝦傳的超級好吃嘴,也是看著我創業的最早支持者,當初我剛創業,她就從老家專門打包棒棒雞來給我吃,而第四代傳人的周阿姨也是俺們龍蝦愛好者,而且專愛極品龍蝦,我也好幾次去滎經拜訪周阿姨她們,從而比普通人了解多一點。 通過周記祖傳棒棒雞可以看到兩個問題:第一,很多原本可以有上百年歷史的東西,都在幾十年前的“收歸國有”過程中給徹底沒落和廢掉了,尤其是那些靠手藝原本日子過的很舒坦,可是手藝和技術收歸國有后,這些人要么被迫放棄另尋生路,要么就變成一個單純的工人,老老實實只做自己的手藝,給“國家”打工。 而這場公有制被歷史扇臉,證明是個笑話和鬧劇,等鬧劇結束,真正能再次回到原來技術家族自己手里的,則少之又少,甚至很多手藝人都已經被這場鬧劇整的心力憔悴,因為懼怕后果而不敢再做這類可能被定性為“投機倒把”的危險行為,最終呢?那些原本就已經傳承了幾代人的技術和手藝,就挨著失傳了。 因此,中國不是沒有百年老號的技術和手藝,也不是沒有愿意做百年老號的人,這樣的人多得很,但殘酷的現實決定了,它在生存能力上拼不贏瘋狂的商業化進程,現在在成都,一個小吃攤如果要租鋪面,它承擔得起房租么?就算承擔得起,房子不是他自己的,隨時可能面臨漲價和被趕走的危險,你讓他們如何安心于百年追求? 就拿我今天早上吃的這家羊肉米線來說,他們在武侯立交外面已經十多年,價格非常便宜,味道非常不錯,澆頭非常扎實,所以客人非常多,營業非常不錯,一家人一年下來輕松過百萬,可是,這里馬上要拆遷,老板一家人愁眉苦臉,因為拆遷后他們不知道到哪兒去做生意,就算另外找個地方重新開始,前面這十多年努力積累起來的客源,全部歸零。 基于上述這些原因,我現在看到那些動輒拿日本的匠人精神和百年老店說事的,都懶得與他們去爭辯和討論,這種只看表面不看內在原因,拿著一半就開跑的,怎么溝通也都不在一個平行線上,所以也就只能呵呵的表示應付即可;而對于那些能看到這些內在的情況,卻還要一味去鼓動別人不顧現實問題,而去做什么百年老店的人。 則要多加提防,因為揣著明白裝糊涂的那些人,連唐僧都不如,畢竟,唐僧給孫悟空說了,送死你去,背黑鍋我來,而對這些人來說,送死和背黑鍋的是你,是你,還是你!
因此,在正式討論“百年老店”之前,先不要盲目拔高那些擁有百年老年之人,而應該先做排除法:把那些原本不想做百年老店,也想賺快錢,賺大錢,但沒有這樣的條件和本事去做到,只能靠自己這點手藝和體力,在小地方博取知名度,在固定人群博取商業價值和回報,他們可能最終“被迫”做成了老店,很明顯,這部分人不在你無限拔高人格和逼格之列。
但在解放后有一段時間,全國上下的反對資本主義風潮,要割資本主義尾巴,搞集體公社,全國上下大煉鋼鐵,私有的全都收歸公有和國有,在這個時間段內,他們的棒棒雞也中斷很多年,直到現實證明其荒唐,允許私人經商后,棒棒雞才再次被這家后輩重新啟動,然后一代代延續下來。
第二個問題是好不容易一些具有歷史傳承的手藝和技術傳承和保留下來,結果呢?因為房產的非私有化,尤其是最近十多年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瘋狂拆遷行為,這些手藝和技術人沒有了立錐之地,被商業化進程徹底給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周記祖傳棒棒雞為什么能延續下來?那是因為城市相對小,而且房子是他們家自己修的,一直在那里,沒有“被拆遷”。
這是專門為那些將要與我合作開龍蝦店,推廣我們四川鹵煮龍蝦的合作伙伴,以及潛在合作伙伴寫的創業實戰日志,我將把自己創建豪蝦傳,借鹵煮味道打開四川的龍蝦消費市場這個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教訓,全部毫無保留的分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希望能讓大家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繼江蘇十三香,湖北油燜大蝦,湖南口味蝦之后,第四個具有地區代表性的龍蝦味型,純正的川派麻辣味道,曾經專屬于成都豪蝦傳龍蝦館,他們借這個味道成功撬開成都的龍蝦消費市場,引出四川吃龍蝦的熱潮;現在創始人面向全國推廣四川鹵煮味道,爭取讓全國喜愛龍蝦的消費者,品嘗到地道四川風味的麻辣小龍蝦!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