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牌圈圈(Brand-Circle)
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后悔。
——安娜·昆德蘭
目前中國的餐飲行業正處于一個飛速上升的階段,每一年都會涌現出一大批潛力股,各種新型的品類猶如雨后春筍。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個時節,想必不少餐飲人都在計劃在新的一年,倒騰點什么“新花樣”,創立一個新品牌,亦或是殺進新品類里試試水,看起來都是有足夠的吸引力。
不過一旦涉及一個“新項目”,所有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判斷這個項目是否靠譜。
新的一年,別再辛苦自己追風口了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然而事實上,風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往往是那些早已預見商機的人,通過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自己制造風口,而當我們看到這股風時,事實上風口已經過去了。
這時候再入場,除了為這股風添磚加瓦外湊個熱鬧外,基本上也撈不著啥好處了。
比如去年大火時全國遍地開花的潮汕牛肉火鍋,這種顛覆了傳統麻辣火鍋的品類甚至在川渝地區踢館,全國餐飲人爭相跟風進入。
然而短短半年時間,潮汕牛肉火鍋們已經傷亡慘重,倒閉的倒閉,轉型的轉型,留下來的品牌有幾個?
你要相信,你能看到的風口別人也能看到,大家要是都覺得有利可圖,反而會在瞬間加劇整個品類的競爭。
當然,不追風口并不意味著不去關注風口,風口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背后體現了消費習慣的改變,可能只是一陣風吹過就走,也可能這陣風帶來了新的種子,它落地、生根發芽。隨著供給逐漸平衡,風口會變成一種新的常態消費。
比如網紅臟臟包的大火可能意味著整個烘焙產業的發展,以及下午茶場景的發展,從這些分支下手,說不定你也能自己創造出一個新的風口。
不愿創新沒關系,但你要順“勢”而為
不可否認,創新總是有一定的風險性,誰也不敢打包票自己的新產品就一定能惹人喜愛,因此,判斷一個產品、品類是否靠譜,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看它是否是“順勢而為”。
1. 趨勢:顧客最本質的需求是什么
對于商業項目來說,所謂的“趨勢”就是指:顧客的「需求」,一定會被「更高效」的方式所滿足。大部分商業項目的興衰,都是趨勢使然。
比如幾十年前我國大力修建鐵路,所以沿著鐵路線開店的德州扒雞火了。而近幾年高鐵的大力興建,又使得原本4、5小時的路程瞬間變成了1個多小時——人們沒那么多時間在車上啃完一只雞,反而是快餐或零食(比如周黑鴨)更受歡迎。
再比如幾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所以,以體現身份地位為主要價值的高端酒樓就很受歡迎。而近幾年的政策變化,又讓很多人有錢卻不敢花的太張揚,所以主打用餐體驗的中端餐廳又火遍了全國。
所以,判斷一個新的想法是否靠譜,關鍵(之一)就是:它是否迎合了趨勢——是否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
即消費者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利益」。
這也是我們經常會說的“消費升級”的本質,比如同樣是吃火鍋,為什么消費者會選擇海底撈?
因為海底撈的服務以及在互聯網上的知名度能在滿足消費者口腹之欲以外,提供更舒適的消費體驗以及心理滿足感,從而進一步鞏固海底撈在火鍋界的地位。
總之,要想順應趨勢,你必須先了解消費者「最本質」的需求,然后再想辦法去提高效率。
2.優勢:自己擅長什么,有哪些資源
剛才我們講的“趨勢”,主要是外部因素。
不過,坦白來說,趨勢這個東西,如果一定要細化到某個行業或某項技術,真的很難說準——20年前,誰也無法保證互聯網電商就是趨勢;10年前,誰也無法保證智能手機就是趨勢;現在,誰也無法保證共享經濟就是趨勢……即使它們的確非常符合“趨勢”的本質邏輯。
所以,需要考慮的另一個比“外部趨勢”更加重要的點,就是「內部的優勢」。
“趨勢”就像夢想,它可能真的非常美好,但成功的關鍵,仍然是實現夢想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優勢資源”。
在去年年底,亞馬遜旗下的美國食品連鎖店Whole Foods發布了一份“2018可能會火的網紅食品”榜單,其中提到鮮花類、水果類茶飲將會成為飲品界的新趨勢。
這個趨勢基于消費大數據來說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如果一個沒有相關經驗的團隊,隨便加盟一個品牌,連水果的進貨渠道都要自己去找,店內的布置也大多要自己來弄,經營策略完全靠自己摸索,這明顯是一個不具備任何優勢的項目。
所謂的“優勢”,就是指競爭對手很難以合理的成本打造出來的「稀缺性資源」——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好,但其他人也能做好,就不算真正的優勢。
東阿阿膠當年之所以敢拋棄其他業務,專注于阿膠,并且重點宣傳品類而非品牌,就是因為它知道自己的優勢(生產規模)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別人效仿。
蘋果之所以能率先、成功推出智能手機,就是因為它具有開發一整套產品體系的能力,這是其他“愛玩組裝”的廠商幾乎無法做到的。
總之,成功的商業,一定是是對自身優勢的合理運用。如果沒有微觀上的相對優勢,光去談宏觀的趨勢,其實也沒什么意義。
當然,對優劣的權衡,本身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要從多方面考慮。就像打仗要對敵我雙方進行“道、天、地、將、法”多維分析一樣,商業也需要從至少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參考邁克爾·波特的“波特五力”和他的著作《競爭優勢》。
人們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因為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
其實,創造一個新的品牌或是嘗試一個新的品類跟造反是一樣——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看一個項目是否靠譜,重要的并不是看它如果成功會有多爽,而是要看它究竟有沒有發現「關鍵問題」的所在,并想辦法解決。
就像李嘉誠說的:“任何事情,先考慮失敗。”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情的成功幾乎是必然,那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失敗。
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