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還未過完,很多勤勞的餐飲人就早早的奔赴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犧牲了自己和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
然而最近兩天卻有一幕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發生:
原來在2月25日19:45分,在衡陽市外灘的天下客總店內,因女服務員許桂蘭問了一句“您結賬了嗎”,隨后就遭來了5名顧客的謾罵和拳打腳踢。
這群顧客在打人之后揚長而去,只留下了遍體鱗傷的許貴蘭。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許貴蘭”事件發生后,讓很多餐飲人感到心寒,為什么我們這么辛苦賣命,節日里也不能陪伴家人,換來的卻是拳打腳踢?
現象:服務員被打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其實,這些年服務員被打事件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多,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最近兩年多時間發生的服務員被罵、被打事件:
2016年6月28日,因誤開了一瓶啤酒,在山東淄博某酒店,一名張姓服務員被一名男顧客前后毆打6次;
2017年10月22日,在成都小龍坎春熙概念店,一行疑似醉酒顧客強行要求插隊,并揮拳打女經理和服務員,導致員工與顧客間互相群毆;
2017年12月,在南京海底撈某門店,一女顧客嫌服務員倒水慢,砸碎水杯后還提出要求倒10杯水,叫10個服務員過來全部喝掉的無理需求;
2017年12月21日,因遲到一分鐘,南京市一女服務被辭退,還被負責人猛踹、狠扇耳光;
(遲到一分鐘被打的女服務員)
2017年12月28日,在貴陽一家火鍋店,4名顧客嫌消費250元錢不吉利,希望給優惠,服務員小陳說自己做不了主,因此遭到瘋狂圍毆;
2018年1月22日,因湯太燙,一名男顧客罵哭女服務員,并打砸餐廳;
……
再到今天的衡陽許貴蘭事件,幾乎每一年里、每一個月里我們都能看到類似以上觸目驚心的新聞的出現。
如果人和人之間有一條食物鏈的話,服務員無疑是這條食物鏈的最底端。
更多的時候我們辛辛苦苦工作的服務員被當成了出氣筒,沒有人會在乎我們的情緒和想法。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服務員?
因誤開一瓶酒、因倒水慢、因遲到1分鐘、因湯太燙……
這些本是生活中常見的小錯誤,為什么最后卻演變成了拳腳相加,對服務員的心靈都造成了傷害呢?
從自身角度來說,服務員本身就是弱勢群體
“打你咋了,打的就是你,我看誰來幫你,爺爺告訴你你在這沒人兒……”
這是一個施暴男顧客一邊打人一邊在現場嘶吼的聲音,也是很多施暴顧者心里最真實的發聲。
如果說每個群體都有一個群畫像的話,那么服務員這一群體的群畫像特征就是年齡小,多數都在17-25歲、老家是農村的,沒有背景、學歷不高多數初中都沒讀完、沒有人脈更沒有外出學習的時間,整個世界就是圍繞著餐廳和原生家庭。
所以,因為了解到服務員的這一特性,施暴者才會變的有恃無恐,覺得反正你也是弱勢群體,打了也是白打。
行業特性決定,一個餐廳的所有矛盾都需服務員來背
“菜上慢了,怪服務員”
“來了找不到位置,怪服務員”
“單買錯了,還怪服務員”
……
總之,只要是顧客來餐廳里吃飯,無論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找的都是服務員,有任何的不滿都要服務員來解決,這是服務行業特性所決定的。
因為服務員是前廳一線工作人員,是直接和顧客打交道的群體,所以一旦發生矛盾第一個出現的、第一個需要背負壓力的、第一個在現場解決問題的就該是服務員。
雖然同屬于服務行業,零售超市的服務員卻比餐廳服務員要輕松一些。
因為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只有兩點需要服務人員協作參與,那就是“買”“賣”,除此之外是不需要和顧客發生關系的。
而餐廳服務員的工作卻要復雜的多。
從顧客進門開始服務員就要協調其找到座位,坐上座位了服務員要第一時間給顧客拿菜單點餐,菜上慢了服務員要負責去催菜,吃完飯了服務員還要看有沒有結賬……
雖然同屬服務行業,因為餐飲的需要服務的“點”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點點都重要,點點出了差錯都可能造成事故的發生,很多激烈的矛盾都是發生在這些點上。
所以行業特性決定了現在很多餐廳的矛盾點都需要服務員來背負。
企業內部培訓不到位,流程不合理
以上我們盤點的這些服務員被打的事件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2018年1月發生的因為湯太燙顧客打服務員事件,其實在上湯之前顧客幾次叫了服務員,而服務員都不予理會,正巧湯上來顧客喝了一口燙到了。
這個時候之前累積的火氣一下子全部都爆發出來,真正的導火索是服務員對顧客的不予理會而不是湯燙本身。
還有2017年12月,顧客因覺得消費250元不吉利的事件,服務員如果有了權限免去一塊錢,大概也不會發生此事件。
就算是現在提起來依然讓人不寒而栗額的“開水澆顧客頭”的事件。
在事發現場也是可控的,如果我們的店長、我們的老板能夠及時和服務員溝通和顧客溝通,就不會釀造此悲劇了。
很多悲劇的產生其實深究企業也都有逃脫不掉的責任。
小結: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在于GDP究竟漲了多少,這個城市又出現了多少棟高樓大廈,而在于人們對待老人、女人和服務員的態度。
在此想對顧客說:“感謝您來我們店里消費,成為我們衣食父母,但我們和您一樣是憑自己雙手勞作,和您一樣是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人,所以請多給我們一些尊重和理解,我們會帶給你更好的服務。”
在此想對餐廳老板說:“每個孩子都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您的企業,他所有對未來的憧憬都寄托在您身上,您的企業應該是一所學校,教育他們、讓他們身體和心靈都不受傷害,也是您的責任。”
在此想對親愛的餐飲從業者說:“無論我們是服務員、廚師、洗碗工、傳菜員也好,我們的工作雖然是服務行業,但我們的心靈不卑微,我們靠自己雙手雙腳工作,我們值得為自己驕傲。”
愿暴力事件不再發生,人人都善良。
(本文作者為王春玲,微信號canyinwang168,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點下圖看往期精選文章
▼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