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依
又一家網紅餐廳消失了!
近日,上海網紅餐廳“趙小姐不等位”被爆所有門店全部關門。
“趙小姐不等位”創立于2013年,幾乎是一夜爆紅,顧客為了吃他家一頓飯,排個兩小時都是最稀松平常的事。在頻繁誕生網紅店的上海,趙小姐不等位曾被網友稱為魔都“第一代網紅餐廳”。
而僅僅四年的時間,原本經營著7家連鎖店的“趙小姐不等位”,從年初就陸續爆出門店關閉的消息,如今,小編在大眾點評上檢索時發現,目前只能搜到日月光廣場店一個結果,而且這家店顯示的也是“歇業”狀態。
這四年的時間,“趙小姐不等位”到底是怎樣一步步走紅的,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倒閉的呢?這篇文章就來復盤這整個過程。
靠這兩點,曾用兩個月就風靡上海灘
“趙小姐不等位”首家門店開在上海長樂路,是一個只有50個餐位的小店,但是,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這個小店就風靡了整個上海灘,更是登上大眾點評第一名。
而“趙小姐不等位”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就火起來,背后的原因簡單說,就是兩點:
1、名人效應
“趙小姐不等位“能夠迅速火爆,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其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名人,一個是出身書香世家擁有130多萬粉絲的懸疑小說作家那多,一個是上海知名主持人、微博紅人趙若虹,也就是不用等為的“趙小姐”。
名人跨界開餐廳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自帶流量和品牌號召力。因此,創始人的名人背景,不僅帶動了一大批明星來捧場,而且巨大的粉絲流量和社交媒體的傳播發酵為餐廳吸引了大量“盲目”跟隨的受眾。
于是,很快“趙小姐不等位”就成了當時滬上名媛聚集地、文青朝拜圣地。
趙若虹和那多
2、講了一個有溫度的品牌故事
在“趙小姐不等位”開業的第一天起,就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網友之間流傳,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來,這也是其迅速火爆的又一重要原因。
故事稱,“趙小姐不等位”其實是那多獻太太趙若虹的結婚周年禮,就因為在他們結婚之前,兩人出門用餐卻不得不排隊等位,當時趙若虹就隨口念了一句,如果能擁有一家自己不用等位的餐廳就好來,于是,才有了“趙小姐不等位”。
這樣一個充滿愛的、有溫度的品牌故事,賣的一手好情懷,感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網友,前赴后繼,排上幾個小時就為這一頓飯。
四年7家店全部倒閉,到底是為哪般?
“趙小姐不等位”問世之時,憑借自帶的光環和有溫度的營銷方式,的確讓很多消費者“一見鐘情”,然而,四年之后,7家門店悉數倒閉,事實證明,其發展軌跡,不過就是一場和消費者的“閃婚閃離”。
而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主打“鹽烤”系列,太小眾
“趙小姐不等位”主打的是“鹽烤系列”,本身就不屬于主流的餐飲品類,加上上海本地做“鹽烤”的餐廳就非常少,所以,一說餐廳主打鹽烤,可能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不知道是賣什么的,認知度太低,太小眾,受眾相對較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培育市場。
重營銷和環境營造,產品太薄弱
和很多網紅店的套路一樣,“趙小姐不等位”從一開始就是靠營銷走紅,而店內高逼格的環境則是吸引文藝青年的又一利器。所以,走紅之后,“趙小姐不等位”更是將這二者發揮到極致。
比如,就店內的環鏡上來說,“趙小姐不等位”走的是主題式的路子,每個主題店風格不一,總體上來說,是怎么有逼格怎么來。
旅行為主題的日月光門店
八音盒為主題的叮咚店
從門店環境來看,“趙小姐不等位”簡直時尚的就不像是一家餐廳。而且個性化的餐廳看似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體驗需求,但對于跨界餐飲的從業者和初期擴張的品牌來說,并不利于管理和持續運營。
另一方面,“趙小姐不等位”還有一個硬傷,就是產品太過于薄弱,以至于從其火爆之日起,菜難吃、分量少、性價比低等批評之聲就不絕于耳。從大眾點評和微博上的評價上來看,“味道不好且貴”是普遍的評價。
大眾點評上就有網友直言:“90%的成本都花在營銷上了,菜品實不想多說什么,就是把原本食材做成難以入口的黑暗料理,在賣給你兩到三倍的價格而已,靈魂豬油菜飯,只有價格直擊靈魂!”
但,即使,外界對菜品的詬病頗多,在四年的時間里,“趙小姐不等位”依然沒有在菜品研發上下過功夫。因此,在溫情的品牌故事和排隊盛況等話題冷下來之后,菜品不合消費者需求、性價比不高的話題,成為“趙小姐不等位”傳播最廣的話題。
半路出家的團隊,難挽救危局
“餐飲行業表面上看門檻比較低,這讓它成為不少個體跨界創業的首選,但一旦開始快速擴張門店,就會暴露創業者缺乏餐飲從業經驗的不足,而‘趙小姐不等位’就面臨著了這樣的問題。”業內人士分析。
所以,在火爆之后,“趙小姐不等位”餐廳的業績出現下滑,這個時候,半路出家的團隊面對困境,幾乎是沒有任何有效的措施,而是選擇換一個地區重新開一家新店。
有網友稱:趙小姐不等位現在的經營粗略就是坑害一個區域的顧客之后,如果生意下滑就立馬關掉轉戰新大陸,學股市在剛過峰值時拋出,也學傳銷組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老板開餐廳只是玩票
“向趙小姐不等位這樣的餐廳,就是玩票的性質。”業內人士稱。
這么說,其實也是有根據的。
開餐廳本來就是趙若虹的副業,后來“趙小姐不等位”火爆之后,趙若虹又直接盤下了旁邊的門店,開始做甜品,取名為“吃了咸的吃甜的”,如今這家店已經關閉。
除了甜品店,趙若虹還創立了自己的高跟鞋品牌,名叫“高跟73小時”,今年4月份還爆出獲千萬元A+輪融資。
就有內部知情人士表示,“按照最近的動作,趙小姐現在重心應該是要放在高跟73小時上了。”
餐飲本就是一個勤行,又是一個瑣碎的行業,更加需要掌舵者親力親為,如果連掌舵者都不能夠專注,很容易就出現問題。
一個本就是半路出家的團隊,加上一個不夠專注的掌舵者,想來,“趙小姐不等位”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了。
職業餐飲網小結:
這幾年,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網紅餐廳,但總是來去匆匆,很多網紅店總也逃脫不了“紅不過三年”這個魔咒,“趙小姐不等位”的倒閉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其實,靠著高顏值、高逼格、好故事紅遍網絡,對于餐廳來說本身也是一種生產力,走網紅路線也沒錯,但是這只是品牌在前期快速引起關注的一種手段,要想走的長久,還是需要拋開噱頭,依靠優秀的產品、強大的運營和持續的創新力,真正晉升為實力派的網紅。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