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街邊小店,也可能是賺的盆滿缽滿的那一個;
蒼蠅小館,也可能隱藏著人間至味;
也許在餐飲行業,悶聲發大財、單店效益高的往往都是一些名不經傳的小店,它們才是中國餐飲最徹頭徹尾的中間力量。更多的時候這些幾十平的小館,就像一頭默默無聞的老黃牛,默默的耕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不,最近小編在北京探店期間,就偶遇了一家叫做醉面的小店,一個20平的小店日營業額可以做到6000元,而且他做的業態竟然是小面。
要知道,最近兩年小面市場可謂是亂象叢生,2015年僅在北京通州萬達甚至一條街上就開了7家小面館,最后全部在2016年上半年就都已經慘死。
再者,只要你想開小面館,去重慶本地只需要花上8000~10000的學習費用,就可以隨便挑師傅學習,而且口味做的一個比一個好吃,從做小面技術上早已經沒有什么壁壘可言了。
在這種技術已經沒有壁壘、競爭對手又是大批量涌現的情況下,醉面是如何做到這么高的營業額的呢?為此我們也和醉面的老板李龍斌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選址差異化,按客群年齡進行選址
通常,很多餐廳選址無外乎都有兩個硬標準:一個是餐廳集中,一個是人流量要多。而李龍斌在此基礎上還有一條硬性指標,那就是只找20—30歲人群集中的地方選址。
為什么呢?李龍斌說:“我之所以這樣選址,是因為吃小面的客群都是集中在20—30歲之間的人群,這些才是更精準最后能購買你小面來吃的人,我只需想哪些地方符合這個標準、是學校、商場還是辦公區?這樣的選址,會降低開餐廳的風險。”
一般來說,很多寫字樓餐飲和商超餐飲都會面臨一個問題,要么是中午生意好,要么是晚上生意好,可是這在李龍斌看來都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只一餐生意好可能只能讓我們達到盈虧平衡,而要賺錢必須晚上和中午一餐客流相差不能太多,打個比方如果你中午來了40個人,那么你晚上也不能低于30人,所以對于只有一個高峰期的地方李龍斌就給PASS掉了。
產品差異化、重塑產品
重慶小面在技術口味上都以趨于相同,為了能夠給顧客一種區隔感,李龍斌從醉面的面上下了功夫,因為醉面開在北京,北方人比較喜歡吃有嚼勁筋道感足的面食,李文斌就從面上下功夫,為了能達到這一要求特意在面里加入雞蛋,每50斤面粉就需要加入10個雞蛋,這樣做出來的面就很受北方人喜愛。
(招牌產品肉醬面)
在做醉面之前,李龍斌也走過彎路,起初他包下了一個檔口做正餐,因為生意不穩定,無奈的他上過蓋澆飯、做過炒菜、麻辣香鍋,基本上是當下風靡什么他就上什么,不到半年時間就做不下去了,無奈只好轉租。
這次的經驗,讓李龍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貪多,嚼不爛。
從2012年開店到現在李龍斌的醉面只有肉醬面、牛肉面、肥腸面,還有只有夏天才供應的麻醬面、涼面這五款面。
李龍斌說:“也有一些顧客一邊抱怨我們產品少,一邊下次還來,往往顧客抱怨我們餐廳的產品少,并不等于我們現有的產品不好,而是他們對我們有更高的期望。”
產品精簡,一個是可以保證我們做精、做好,一個是產品結構簡單損耗就相對少,成本也就相對容易控制,而且比起產品分散也會讓顧客對我們的面更有記憶點。”
服務差異化、把服務做成產品經營
現在,基本上去一家快餐店,不要說熱情洋溢的迎接你了,不給你臉色看已經算燒高香了,更別提什么服務了。
即便,有些連鎖型快餐企業也有標準化問候語,但多半都是僵尸化服務,甚至連眼睛都不看你,就在那重復“你好,歡迎光臨……”等話語。
看到了這一現象后,李龍斌首先在問候語上下功夫,他要求醉面的員工平時怎么和朋友打招呼,就怎么和顧客打招呼。
所以你可以看到當一個顧客進店的時候,是服務員熱情洋溢的打招呼說:“你好”,結賬的時候說“謝謝”,走的時候則直接說“Byebye”。
“千萬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問候語,在全部快餐店都不做服務的時候,你只需稍微突出一點點,顧客就愿意來你的店,有的時候顧客并不是在乎你的東西好不好吃,他更在意的是你對他的態度,和與他的關系。
經常,我們有一些顧客來店里,如果我們的某一位員工不在店里,老顧客還會找他,這說明顧客與我們的員工之間已經產生了感情,這種情況是如果顧客看到你哪里不足的時候,他會如實和你說,說完了他還會來,他也會更容易對你的餐廳有包容度。”
快餐店雖然不可能像海底撈一樣服務做的那么細致,但師范畢業的李龍斌還是非常的會洞悉人性,因為觀察到顧客來店里很多人餐還沒點,就會問有沒有水的問題。
意識到水在一個餐廳還是非常重要一點的時候,李龍斌在醉面的每家門店里放了自助的免費檸檬水,雖然成本沒有多少錢,但給顧客帶來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
環境差異化、不做地表工程一切為了效率
“我們沒有把我的競爭對手放到小面館上,而是覺得只要在我們開店的一條街上人均17—18的價格,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從開醉面到現在,這一直是李龍斌的認知,如何在一條街上碾壓所有的人均17—18的餐飲企業呢?答案是裝修顏值,如果一條街上的裝修都中規中矩,只有你的裝修環境趕上了商超里的餐館,顧客不來你的店來誰的店呢?所以別看醉面的門店不大,但是從一條街上顯而易見就能看見它。
(門店環境)
此外,對于追求高效的快餐來說,分寸之間都是要錙銖必較的。為了追求環境體驗,李文斌也犯過錯誤,在餐廳里放了一個偌大的書架子,極其的占地方,而且吃快餐的顧客看書也影響翻臺率,至此以后李龍斌決定不在地表工程做太大文章,而是在棚頂和立體空間上做軟裝,這樣裝修出來不僅立體好看,還大大節省空間,每多增加一個座位都是增加的利潤。
(提升效率,利用立體空間進行裝修布局)
醉面的案例,實則讓我們看到的是快餐店的升級版。可以說醉面無論是服務、產品、環境、選址哪一點單獨拿出來都算不上驚艷,但恰恰就是各個方面都比其它快餐店好一點、只好一點的的感覺,組合在一起卻向遠程炮彈一樣威力無窮。
也許做小餐館、小生意最后比拼的就是細節和誰的排列組合更好,畢竟燒99度的都不叫開水,只有用心做透每一個細微處才能花開不敗。
(本文作者王春玲,微信號canyinwang168,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