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于4月22-24日在河南鄭州召開,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出席了23日下午的創變者專場,以“讓成本中心創造價值”為主題,全程妙語連珠,向聽眾奉獻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分享。
▎我能不去吃海底撈就不去
海底撈這些年受到外界的一致盛贊,張勇表示海底撈每在海外開一家店,都會有當地最有名的媒體過來報道,但海底撈依然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
1994年張勇創辦海底撈時并沒有什么管理概念,那時海底撈在北京有10來家店,店長都是他看誰工作干得好,就派誰過去。后來店越來越多,漸漸管不過來了,公司就設立管理層級,領班、經理、店長、大區、總部,總部里面還有很多職能部門。
部門一多,內耗加劇,利潤急劇下降,張勇發現辦公室搬了又搬,越搬也大——公司的人越來越多。他看在眼里,感覺:“每加一張桌子,我的心就在流血。”
2013年,張勇發現人力部門每招一個人的費用從原有的1300-1400元,漲到了1700元,他找到分管的聯合創始人談話,希望將費用長期控制在1500元,結果對方非常生氣:“1500塊?我下面的小姑娘們加班都加哭了!”那這事該怎么辦?
張勇后來總結出,餐飲行業技術壁壘較低,又是勞動密集型機制,邊際成本高,就算在全球范圍內,也沒有特別大規模的餐飲企業,這都是因為沒有能力建立起現代化管理體制,尤其是該怎樣處理碎片化時間。
張勇就說他自己平均兩個月才吃一次火鍋,而且能不去海底撈吃就不去:“因為我去了那里,自己也搞不清楚是去檢查還是吃飯,弄得所有人都很緊張。”
▎每一個KPI指標背后都有一個復仇女神在等你
為了組織和激勵,海底撈曾細化過KPI指標,包括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帶眼鏡的客人一定要提供眼鏡布、要記得給客人手機套上手機套……沒有做到就扣分。
結果張勇形容為:“這下完蛋了。”所有人都積極過度,有的客人不喜歡手機套,把手機取了出來,員工怕扣分,就趁他們不注意又把手機套套上去。最后他發現,每一個KPI指標背后都有一個復仇女神。
海底撈把所有的店分成ABC三個等級,到最低級C不扣錢,給輔導期,輔導期內整改不過來就淘汰。
后來我發現,其實每一個KPI的指標,背后都有一個復雜的指標,所以我就考核間接指標,一家餐廳好不好,我們都很清楚,我們每個人都吃過飯,他的朋友就會根據推薦吃了就是不錯,柔性指標起決定性作用,顧客的滿意度,包括員工的努力程度也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去證明。
所以說我就決定把所有的KPI去掉。
▎事實和真相有時候并不是想象的那樣
考核則根據員工工作量,張勇也呼吁在餐飲行業進行計件工資,干得多掙得多。同時,很多正式、非正式的東西都要考慮到。張勇曾觀察到一個工作特別努力的小伙,正準備提拔他的時候,小伙離職了,因為店里吧臺的小姑娘告訴他“不要在那里表現了,我已經有男朋友了”。原來他是為了吧臺的小姑娘奮斗。
可見事實和真相的差距,領導人還在整天跟員工談什么夢想和情懷,有時候事情真不是這么考慮的,正式的東西、和非正式的東西都要考慮到。
▎改變模式,讓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
現在海底撈采用阿米巴經營模式,歐美餐飲能夠做起來,因為他們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較大,而且是面向社會的,不只為單一店家提供服務。
海底撈就將業務拆分成火鍋底料生產商頤海、供應鏈全托管運營商蜀海,頤海獨立6年多,估計上市之后年利潤至少2億。這樣就讓成本中心變成了利潤中心。
▎對服務員的創意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在觀眾提問環節,有人提到獨自一人去海底撈用餐,服務員拿來一個米老鼠放在對面的案例,張勇表示,對于服務員的創意他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總的來說他覺得是利大于弊。
張勇一直要求員工誠實善良。結果在上海一家店,一位客人帶太太進店的時候說:“好久沒來吃海底撈了。”旁邊的服務員說:“你不是昨天才跟一個漂亮姐姐一起來的嗎?”最后客人火鍋沒吃成還打了一架。事后詢問那名服務員為什么要這么說,答曰:“不是公司說要誠實嗎?”
提到暢銷書《海底撈你學不會》,張勇在現場多次強調:“這真不是我寫的!”該書是一位北京大學的教授所著,雖然被認為是管理類書籍,但張勇覺得更傾向于報告文學,他只看過開頭,看得眼淚汪汪,覺得像是別人的故事。
現場觀眾一致求問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張勇說,海底撈的好幾個環節都是核心競爭力,服務是核心競爭力,包括了產品質量、環境、性價比、位置等等,人力資源也是核心競爭力。
關于人力資源,他的理解是無論受教育程度高低,人們對美好的向往是一致的,基于此設計的人力資源,不僅僅是人力資源,希望海底撈的人力資源能做到全世界最好。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