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有近20名未來餐廳加盟商家去到餓了么上海總部進行維權……來源:獵云網
(今年11月12日,加盟商家在上海餓了么總部維權)
未來餐廳為何物?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8月8日餓了么在其發布會上推出了精研3年的“未來餐廳”,并同時舉辦了未來餐廳招商會。招商發布會上,餓了么方面表示,加盟商選擇開店后,可在餓了么平臺上選擇6個以上知名餐飲品牌的菜品,由中央廚房集中配送半成品,保證了食材安全和健康,未來餐廳內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制作加工即可,餓了么旗下的蜂鳥配送會完成把餐品送到消費者手上的后續工作。
以媒體報道的未來餐廳 (上海北石路店) 為例,這家門店占地60平米、沒有堂食區域的前置倉 (即線下外賣門店) ,菜品在中央廚房制作完成后,餓了么全程使用冷鏈配送至線下外賣門店,然后門店員工將已經加工好的半成品食材儲藏在門店的倉庫內 (即冷凍柜、冷藏柜) ,在預制或者烹飪時,員工只需要復熱食材或在放在烤箱蒸烤,一份外賣就出爐交給蜂鳥配送 (指定配送) 的外賣小哥。
據悉,在未來餐廳項目的運營上,餓了么負責完成知名餐飲品牌的入駐挑選、大數據的支持、中央廚房菜品配送和后期的蜂鳥配送。加盟開店者要做的就是把店開起來和后期的簡單加工制作。時任餓了么CEO的張旭豪在發布會上表示,傳統餐廳通常局限菜品單一和營業時間束縛兩方面,而未來餐廳將會是一種全新顛覆的餐飲模式。
2018年7月10日,餓了么曾公開宣布“未來餐廳”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0億元,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設的300多家線下外賣門店,已經孵化出多個年交易額過千萬乃至上億的“外賣網紅品牌”,平均出餐時間3分鐘,坪效最多達普通餐廳的5倍。
代理商家: 我們是未來餐廳試驗的犧牲品
然而表象的背后,是數十個加盟商家的巨額虧損。
其中一名代理商徐國富告訴記者 ,當時他參與未來餐廳項目簽訂合同時,并未直接與餓了么未來餐廳簽署,而是與餓了么旗下的上海饌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簽約。2016年第一批代理商簽訂的合同皆為3年1簽,后期新門店合同改為1年1簽。徐國富表示:“一家門店投入60萬元以上,改為1年1簽后,餓了么想不簽就不簽了,我們的利益更得不到保障。”
(上海饌山為餓了么旗下100%控股企業)
顧進生向記者出示了2018年10月底餓了么未來餐廳發來的新合同,合同內表明,餓了么方面將為加盟商家提供門店選址、籌建、運營、加工標準文檔及核心員工(店長)培訓等項目支持,以及門店建店、上線活動等線上運營支持。
此外,餓了么方面有權就所提供的服務對商家進行收費。
商家方面,應根據餓了么的要求及標準采購設備并進行裝修,向餓了么提供門店所在物業平面圖及店鋪落位圖后,餓了么將審核門店是否滿足未來餐廳的營建條件,最后餓了么方面設計裝修規劃。與此同時,商家應向餓了么一次性支付開店相關費用。
在物品銷售層面,商家須同意由餓了么或餓了么指定的品牌方/供貨商供應的物品,包含但不限于食材、半成品菜品、餐盒、餐具等。商家在取得餓了么方面的書面同意后,可自行采購符合營運標準的物品 (包含但不限于食材、半成品菜品、餐盒、餐具等) 。
餓了么提供設備、食材、半成品菜品等物品的訂貨價格明細,由商家確認訂貨明細后按采購報價單金額進行支付,后續餓了么將進行發貨,物流及相關費用由商家承擔。
代理商王大海告訴記者,他是餓了么未來餐廳第一批加盟商家,在川渝地區開了9家門店 (其中一家已關店) ,兩年多來的虧損累計近600萬元。
他表示:“按照當時招商承諾,集中設計應該低于市場價,實際情況是相反的,并且高于市場價數倍;公司給的設計圖紙問題很多,在正式動工的時候,圖紙設計與實際不符,導致部分門店多次裝修好后又重新拆除改建,改建的費用全部由我代理商承擔,這是何道理?”王大海憤憤不平。
杭州的代理商劉杰表示:“貨源供應全由餓了么決定,說得直白點,如盈利模式成立,后面經營能賺的錢就是給到自己,但是餓了么的物料成本太高了!導致我們一直在虧損。”
另一位來自常州的代理商家侯新強透露,他最終簽定1家門店,至今虧損70-80萬元。“總共有近100個加盟商都想維權,只是他們覺得沒有希望,在等。”侯新強說,“公司招商時表明門店設備投入為35萬元,實際門店投入超50萬元,其余的損失在日常業務虧損。”
在一封加盟商向政府提交的求助信里有提到,2016年8月8號受餓了么在未來餐廳項目招商會上的虛假宣傳和惡意引導,虧損嚴重,上億 投資 血本無歸。直至現在的兩年里,加盟商們曾十次以上與未來餐廳項目的運營團隊溝通與反饋,試圖解決問題。但得到的皆為“正在調整中”等無實質性解決方案的答復。
“實際經營狀況每況日下,虧損額度日漸提升,所有的信任和堅持換來的是數百家庭的舉債渡日和很多家庭瀕臨妻離子散的狀況。”加盟商在求助信中表示。
(餓了么未來餐廳加盟商家們在求助信中的按壓手印)
代理商的訴求
據代理商家梳理,他們認為在這運營的兩年多里,餓了么未來餐廳主要問題如下:
1、公布數據失實:招商會宣傳的盈利模型,經營測算數據失實。比如發布會現場的模型中食材成本僅占收入的45%。但實際運營中,每份餐品的食材及包材成本接近75%;預測模型中16個月回收成本,但兩年多里全國范圍內幾乎沒有加盟商實現現金賬的盈利;
2、裝修設計不切實際。招商時明確公示,門店裝修設備為35萬元。事實上,每家門店的設計中都配有水吧間,內有冰箱、凈水器、制冰機等全套設備,實際運營中未啟用。中間產生而來的裝修、設備采購、房屋租金等由加盟商買單的費用遠超于35萬元;
3、設計規劃失誤,導致大量設備閑置,占整個門店基建成本的15%以上。此外,在沒有相應餐品的情況下,如煮面爐等設備作為標配強制購買,實際未使用,同樣閑置至今;
4、物料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甚至出現風幕機市場價格200-300元,公司采購價為3000元等情況,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基于以上幾點,加盟商家希望餓了么未來餐廳方面給予賠償,包括:
針對設計運營嚴重失誤造成的設備閑置 (水吧間、蒸烤箱等) 要求無條件全額賠償;
公示表明的門店測試期的數據,與實際數據嚴重不符,要求調出徹查。如若數據虛假,不符合實際情況,希望餓了么給予賠償;
門店裝修時,有大量產品數倍價格高于市場價格,加盟商承擔的所有費用,要求退回差價。
未來餐廳:不應由餓了么全部承擔
餓了么新餐飲事業部負責人丁亮在密閉會中表示,公司在項目經營時也推出了補貼策略,現金部分共補貼了2300萬元到每個加盟商家的賬目上。在某種程度上也在為“創新”買單,責任不應全部一邊倒地推向餓了么。未來餐廳最后還是要回歸到生意的本質,生意有盈有虧實屬正常。
此外,餓了么承認在項目早期規劃時存在門店設計(包括水吧間、萬能蒸烤箱等設備)上的失誤,而這個失誤源于多方面:當初是以好的規劃和企圖心從而引進該類設備,初心是互利共贏。這個失誤餓了么愿意承擔, 即餓了么未來餐廳團隊將對在場加盟商家提出的門店設備閑置問題進一步給予賠償—回購門店內閑置未使用的設施,回購價格待評估。
而商家提出的其余賠償,餓了么并未提及。對此,餓了么方面表示:“未來餐廳本身是一個打包的項目,沒有辦法一個個拆解出來賠償。”
對于此次維權事件, 記者第一時間向餓了么求證,餓了么方面人員告訴記者 :“未來餐廳與商家的合作流程是按合同來走的,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商家面臨以上情況,餓了么正根據相關合同與加盟商家商討下一步經營思路。不可避免,餐飲行業的確會受整體情況好或整體情況差的周期性大環境因素影響,餓了么將繼續根據前期情況做戰略調整。”
尾聲:雙方依舊僵持中
本次維權會上,餓了么方面人員曾表示,未來餐廳是一個實驗型項目,商業邏輯以及模式需要和加盟商家一起去驗證。對此回應,商家強烈反對:“在未來餐廳招商會上,公司并未提出這是一個試驗型項目。”
而今,對于餓了么提出的模棱兩可、沒有具體賠償金額的解決方案,商家們并不買賬。“自始至終未把責任全部推給餓了么,也從未質疑餓了么做未來餐廳的初衷。如果錢虧在 投資 失敗,我們心服口服。但關鍵是在于餓了么的強裝強配,以及未兌現招商時的承諾等造成虧損加大。”維權群里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問及繼今年7月、11月12日后的再一次上門維權,加盟商家們稱:“這兩年多里,我們唯一的錯就是太相信餓了么。”
(左圖為今年7月商家與餓了么的密閉會,右圖為今年11月12日的密閉會)
截至發稿前,餓了么未來餐廳與加盟商家們仍在僵持中。21日下午4點,加盟商家表示已在相關執法部門備案;此外,部分商家已赴工商局、法院等地咨詢,試圖借助司法力量得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徐國富、侯新海、王大海、劉杰、顧進生皆為化名)
附:加盟商的求助信
–END-
主編丨陳青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西安第一家海底撈今日永久停業,終于知道它為何成功了》
《海底撈男員工在女廁所偷拍顧客,攤上“爛蘋果員工”該怎么辦?》
《一面館老板搞了個“免費吃面”的營銷活動,卻被拘留5天!》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