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vs呷哺呷哺,火鍋江湖誰是英雄?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招股書一出,海底撈盈利能力之“逆天”引發熱議。

    目前,火鍋已成為中國餐飲業最大“吸金王”。根據《2017百度糯米火鍋大數據》,全國火鍋商戶已達35萬家,數量巨大。

    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則顯示,2016年,火鍋貢獻了餐飲業總體營業額的22%,在各餐飲品類中排名第一,已成為“國民第一大美食”。

    火鍋,作為少數能把中餐連鎖真正規模化的中餐品類,曾有“中華火鍋第一股”小肥羊上市四年即被摘牌的失敗先例,也有呷哺呷哺上市后的穩健成長,海底撈此番預備上市仍備受期待。

    火鍋本身具有溫暖、熱鬧、自助的特質,為消費者所喜愛。對商家而言,火鍋制作簡易、標準化程度高、不用依賴廚師,因而門檻極低。于是,資本望風而起。

    2015年后,火鍋店數量激增。但因經營分散、同質化程度高,難以真正打出特色,大量火鍋店銷聲匿跡。這導致我國火鍋行業呈現金字塔型分布——龍頭所占份額較小、大量商戶集中在中部、尾部。

    據wind、中信證券、沙利文公司測算,2012-2016年,五大連鎖火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有所上升,但始終較低。2016年,預計前五龍頭的市場占有率為2.35%。其中海底撈占1.52%,呷哺呷哺占0.7%,位列前二。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火鍋市場正由增量向存量競爭過渡,優勢逐漸向具備品牌效應的火鍋門店集中。

    隨著頭部企業突圍,火鍋行業的整合正在提速。

    突圍1 :商業模式培育高盈利能力

    以海底撈為代表,由于開創了“極致服務”模式,經營狀況優異,各項盈利指標碾壓同行。對其他火鍋品牌,尤其是中高端市場,造成了強力壓迫。

    我們可以將海底撈的經營數據,與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呷哺呷哺進行對比。

    值得說明的是,呷哺呷哺本身已是“火鍋界”的龍頭企業,2014年上市以來,一直保持著穩健增長,各項財務數據也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從營收數字來看,海底撈去年營收106億,利潤11.94億,是呷哺呷哺的將近三倍。同店銷售額增幅高達14%,說明既有店鋪可以保持強勁增長。

    從經營效率看,海底撈再者一天可以實現5次翻臺,比快餐型的呷哺呷哺還更勝一籌。當然,通宵營業,也利于增加翻臺。另外,即使是新店的翻臺率也能達到4.6,說明新店能夠快速成長起來、快速盈利。

    不僅如此,海底撈的高人氣,還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租金讓利——購物中心往往以低廉的租金,吸引其入駐。這導致海底撈的租金成本低至4%(呷哺呷哺的12%已經是行業優秀水平),這有效稀釋了它在其他方面(例如人工成本)的支出。

    海底撈在招股書中稱自己為“毫無疑問的領軍者”。它的經營效率和盈利水平,已經為行業劃定了新的標準。

    突圍2: 差異化定位,差異化擴張

    在我國火鍋市場中,川渝火鍋占據主導。根據《2017百度糯米火鍋大數據》,四川火鍋和重慶九宮格火鍋的數量合計占到51%。因此,一方面川式火鍋扎堆競爭;另一方面,“小眾”火鍋難以出頭。所以對雙方來說,盡快確立垂直領域的競爭優勢都十分必要。

    突圍之道之一,在于加緊連鎖擴張、盡可能多的占領市場。

    走川式路線的海底撈,從2017年起,開啟了瘋狂開店模式。一年之內,有98家餐廳開業。目前,共擁有320家火鍋店。根據招股說明書,海底撈2018年的擴張還要繼續提速,預計再開180-220家火鍋店。海底撈相信,“我們迅速的增長將于可見將來一直持續”。

    而主打“臺式小火鍋”的呷哺呷哺,擴張還要更早。從有數據披露的2011年起,呷哺呷哺就一直保持每年新開店100家左右的速度。在最新的年報中,呷哺呷哺表示,將“堅持網絡擴張計劃”,預計2018年再開店100余家,屆時呷哺呷哺的總店鋪數將超過850家。

    連鎖火鍋復制快,但由于市場定位、口味、起家地點的不同,二者擴張的結構又有所差異。

    同樣是擴張,卻有了些許群雄割據的意味。

    呷哺呷哺起家于北京,目前絕大部分餐廳位于京津冀、東北地區,而又以北京為最多。但由于口味接受度等問題,華東、華南地區的市場較難打開。

    相比之下,海底撈的強勢地區正好與呷哺呷哺相反——江浙滬、廣東地區勢力較強,京津冀及東北地區相對較弱。

    不過二者也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都難以打入火鍋最多的西南市場。但整體來看,海底撈在地理分布上比呷哺呷哺平均一些。

    可能正因如此,在地域問題上,兩家在撰寫報告時也用了不同的視角。海底撈將地域劃分為一、二、三線城市,擴張的著力點在于“下沉”。根據招股書披露,去年,海底撈大部分的收入增加正是由二線城市貢獻。

    反觀呷哺呷哺,地域視角仍然是行政區劃(即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而不是城市級別,這與它持續攻堅南方市場的戰略是吻合的。都是擴張,一家在縱向下沉,一家在橫向撒網,這對應著不同的突圍戰略。

    突圍3: 延伸業務,爭取更多機會

    對于火鍋店來說,尋找“差異性”是一直的訴求。除了開發菜品、提升服務質量,尋求業務拓展和融合也是一個重要方向。

    2016年,呷哺呷哺正式啟動品牌升級計劃,對品牌logo、店面形象、產品種類、顧客體驗等進行全方位升級。

    同時,進軍競爭激烈的川式火鍋市場,推出中高端品牌“湊湊”。“湊湊”融入了流行元素——茶鋪,一推出即定位為“網紅餐廳”。

    “一人一鍋”的小火鍋向中高端進發、開拓“多人聚餐”的場景。而“多人一鍋”的海底撈也看到了“一人食”的潛力。

    除了推出一些“單身友好”的活動,在一些新改造的門店中,海底撈還加入了小火鍋用餐區,以適應更私人、便捷的場景需求。

    企業們對于業務的延伸,顯示出一些殊途同歸的傾向。未來,它們可能變得越來越像。

    最后,外賣市場也是一個突破機會。截至目前,火鍋店的外賣占比普遍較低。例如海底撈,從2010年開始做外賣,如今的營收占比也僅為2.06%,待開墾的市場還十分肥沃。

    目前,有企業已經推出定位公司聚會的“包桌、包場型”火鍋外賣服務。有的則開拓適合配送的“變種火鍋”,如冒菜、麻辣燙套餐等,適應個人消費者需求。總之,未來,外賣也會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 END –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看過鮑師傅雇人排隊事件,我發現最可怕的不是被山寨,而是……》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愿干餐飲,未來十年餐飲用工將越來越難》

    《“鮑師傅”承認雇托排隊營造火爆假象,并道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196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5月27日 21:50
    下一篇 2018年5月27日 23: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