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不少餐飲人都收到了“好消息”。很多地市正在積極促進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其中重點包括餐飲行業。未來的形勢怎樣?野味會不會影響到就餐需求?疫后到底該怎么做營銷?是這些天很多同行的疑問。為此,我們特意整理了部分跟餐飲緊密相關的數據,希望能通過數據給大家一些參考,讓目前和疫后的所有動作都“有理有據”:據相關平臺對2000多個樣本進行調查,聚會吃飯是人們隔離在家壓抑得最強烈的需求,毫無疑問,疫情結束后,需求將被強烈釋放。無論是宴請或休閑社交類聚會,或是小吃茶飲,都將會迎來一波反彈式增長。因此,餐企更要努力保住現金流,開源輸血,練好內功,努力迎來疫情向好的那一天。平臺對2000多份樣本進行調查后發現,近七成消費者慷慨地把票投給了“火鍋”。火鍋一直是社交屬性極強的大品類餐飲,海底撈、巴奴疫期的閉店歇業,其公眾號里幾乎全是粉絲的強勢表白。大龍燚開通外賣僅僅5天后就爆單,日訂單量1000份,毫無疑問,火鍋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穩穩占據“頭部品類”。結合外賣,相關餐企可加大外賣力度,優化產能和配送體系,盡快為餐廳營收造血輸血。同時,火鍋食材店或線上商城也是很受歡迎的銷售模式,某二線城市的一家火鍋食材店日銷售額可達近萬元。在炒菜類最想念的菜品調查中,牛蛙一舉奪魁,辣子雞、酸菜魚和毛血旺緊隨其后。雖然“野味”風波仍然甚囂塵上,但大部分消費者還是能區分出牛蛙的“養殖屬性”。也側面證明出,這些年牛蛙品類對于市場教育和培育已經非常成功。因此,曾經擔心的疫后牛蛙類產品出現短期萎靡的預判,可能“過于悲觀”。因此,我們建議,以這些產品為主要結構的餐企更需要做好供應鏈和衛生防疫的相關準備,同時積極向消費者做好信任背書,鞏固好留存顧客的信任關系。19日,美團“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新鮮出爐。可以看到,春節雖然讓大家隔離在家,卻并沒有隔離大家對于美食的向往。數據顯示,蔬菜、海鮮、尤其是魚蝦蟹,還有跟家常菜、養生相關的半成品很受歡迎。人們對于特殊時期的食材價格普遍包容度較高,且由于消費需求和家庭做菜需求,需求量也普遍較大。疫情結束后,云買菜可能逐漸還是會被線下購買取代,但品牌可以繼續提供線上其他產品的銷售,和相關的附加值服務,可以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現金流可能。拿西貝為例,線上商城無所不賣,為西貝帶來2000萬會員,過億流水。數據顯示,疫情中短視頻相關APP使用人數較平常增長近5成,這雖然和疫情期間以居家為主的行為習慣有關,但與視頻和新聞資訊類等其他平臺相比,短視頻依然是主要增長媒介。過去餐飲企業銷售和經營模式過于單一,疫情突發后,反映出的就是應變不夠靈活,渠道臨時搭建,效果甚微。事實上,不論是朋友圈、線上商城、直播、短視頻都是一種和顧客持續產生粘性的渠道,餐飲企業應順勢而為,利用互聯網工具布局多元經營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補共生。目前,海底撈、西貝、呷哺呷哺、外婆家、耀揚、農耕記、眉州東坡等幾十家餐企已經實現了平臺直播或短視頻進行吸粉帶貨,拓寬了經營模式,提升了多元競爭能力。
顧客正在期待我們盡快開業,讓我們充足準備,迎接如此多思念我們的顧客吧!-END-
編輯丨馬聰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捐款、免費送餐、直播義演,這些餐企的公益營銷值得借鑒!
疫情下“別人關店、他進貨”,日賣3.5萬元,只因做了這8件事從餐飲發展的5個階段,我發現了疫情過后餐飲人的6個機會非常時期,星巴克、海底撈都關了,為何麥當勞還在營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