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底撈上市了,隨后,張勇成為身價565億的全球餐飲行業的首富,這樣的成績自然與海底撈的管理模式是分不開的。“變態服務”、“家文化”……這些標簽都已深根植入在每一個顧客和員工的心中。可是,當問及海底撈的家文化時,張勇稱:“我就是個資本家!”,他不愿再當帶頭大哥。
為什么張勇當了那么久的海底撈家長,突然轉型要做資本家?
“家人”和“伙伴”
造就了員工高滿意度和低流動率
曾經網上有個段子,說的是某君在準備自己開店之前,準備先去海底撈偷師學藝。
這一待就是半年,當朋友問起他何時開店時,此君正義凜然道: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說:“要想讓員工對待顧客像家人一樣好,你就必須對待員工像家人一樣好。”
而且據說海底撈的服務員很多都是經人介紹過來的:老鄉、朋友、親戚甚至是家人……
而星巴克員工的高滿意度和低流動率、離職率也廣為人知。
“家人”和“伙伴”,區別在哪里?
而且這個家庭中,必定有一位“家長”,而且還得是“大家長”。
這位“家長”對整個企業有著標桿式的作用,能夠給手下眾多員工指一條明路。
海底撈發展之初,員工大多是出生自農村的年輕人,他們擁有苦難的成長經歷,無法獲得社會發展帶來的物質享受,伴隨其經濟地位的是他們的社會地位也似乎“低人一等”。
所以,他們渴望改變命運,渴望獲得尊重,他們愿意為此付出,愿意承受奮斗過程中的艱辛。
張勇作為“大家長”,曾用一句話就做通了員工的工作——“你是不是還想祖祖輩輩當農民?”
所以,當老板用實實在在的成本為員工筑起“城市的生活”,勾勒出一個簡單的愿景(改變自己的階層)時,員工自然會被觸動;
而老板也自然成為了跨越階層的“引路人”,員工自然會充分信任;
如果老板本人再對員工施加一些關懷,員工自然會對老板報恩,甚至會為企業鞠躬盡瘁。
總而言之,這種中國家庭式的親情化管理,本質上是一種“以點做決策”的模式。
他們也有“要顧客滿意,首先是要員工滿意。”的工作前提。
星巴克中國區人力資源副總裁余華表示:“這種關系讓人們感覺到每個人之間的彼此尊重,”余華介紹說,“我們的使命宣言不但代表著工作任務,也是一份激情,促使我們在一起擁抱多元化,創造出一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環境。”
這是星巴克與海底撈的不同之處,雖然力求員工關系的緊密,但依舊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禮貌的距離。
這種做法在西方管理模式中其實很常見,與中國特色的家庭式管理不同,這更像是一種“以面做決策的模式”。
無論咱們關系再好,但我們是平等的,你決定要做一件事,如果我不認同,那我有權利提出不同意見。
美國流媒體視頻巨頭奈飛公司(Netflix)的CEO里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曾在某次演講中提到奈飛的企業文化:
▲奈飛公司logo:奈飛公司出品了《紙牌屋》、《黑鏡》等眾多優秀作品
而家庭也不是唯一一個可以展現自己最真實一面的地方。
一旦把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可能兩者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創業初期
“家人”能讓員工把店當自己的,更有責任感
在創業初期,如果能讓手下人團結起來,組成一個家庭,那無疑是再好不過的。
企業經營初期會爆發出大量的問題,此時就需要人來解決,在解決過程中培養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家庭”建立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情感”與“共享”。
如今身價30億的海底撈現任首席運營官楊利娟就是最好的例子。
楊利娟17歲進入海底撈,在“張大哥”的幫襯下一步步與海底撈共同成長。
21歲成為店長,在西安面對60個彪形大漢鬧事時,也毫不怯場。
因為她知道,如果她膽怯了,店就沒了——她是真的把這店當做是自己的東西,當做是自己的責任。
一旦“大家長”決策出錯
會危及企業生存、存在弊端
但當企業趨于一個平穩發展的過程,維持這種“家庭感情”,就比較難了。
不僅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同樣,也會使企業面臨更大的支出。(用于對外宣傳以及內部我也文化的培訓)。
且上文說到,具有中國特色的親情化管理模式,往往十分依賴那位做最終決策的“大家長”。
一旦這個“大家長”出現了某種決策錯誤,那對企業而言,無疑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亦或者,當這個“大家長”出現了嚴重的人設崩塌,那他在管理的金字塔中,就會缺乏應有的說服力。
比如自去年的“桃色事件”之后,一向以“草根逆襲”、“快遞員的兄弟”等頭銜高調示人的劉強東不得不退居二線。
這場崩壞的道德事件不僅給京東帶來了股價下跌、劉強東個人生活動蕩等問題,也影響到了京東整體的發展。
京東高管頻繁的變動、裁員、996問題,以及最近取消“快遞兄弟”底薪一事,無疑都在將京東這攤水越攪越混。
沒有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
也沒有一種通吃的管理手段
海底撈在未上市前,張勇就已經察覺到了過去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在一次采訪中,當問及海底撈的家文化時,張勇稱:“我就是個資本家!”,他不愿再當帶頭大哥。
彼時的海底撈,員工數已超過5萬人,管理不能靠親情,只能靠制度。
做企業不是“過家家”,養員工也不是“養孩子”,在海底撈準備上市的這三年里,人性管理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
我們漸漸發現海底撈變了,連曾經旨在組建“海式大家庭”的張勇也都站出來表態:我們在管理方面,對標的是華為!
曾經張勇最關注的是“人性”,現在他最關心的是“效率”。
因為市場不等人,資本更是無情,人性的情感、個人意志永遠無法決定市場的走向和資本的運作。
總結下來,就是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也沒有一種通吃的管理手段。
-END-
編輯丨馬聰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疫后營業額的回升緩慢,這3類餐廳最難撐下去!
疫期后廚管理牢記“三少六多”,讓員工心甘情愿配合工作!復工后注意這4點,讓餐廳順利營業!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