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抹茶粉及綠茶粉,可簡單由3點初步判斷,但若原料廠商增加香料、食用色素或懸浮劑,則很難直接辨別真偽,故此僅提供初判方法:
外觀分辨
主要概念上,同樣的原物料,石臼制成的成品會比用風磨或滾筒石塊磨鮮綠。但以成品來說,也沒辦法直接下定論“顏色越綠、等級就越好”。
季節、栽種方式、產地、品種、等級、存放條件等,影響因素太多、而且會不停變化。
舉例來說,有機抹茶因栽種條件,普遍比非有機抹茶不綠。又譬如有些產地日照強,雖然顏色綠,但苦味也強,等級也不高。另外,就算同一家抹茶,泡濃點、泡淡點,杯子顏色、光照不同,顏色也會有所差異。
總體來說,消費者不應用顏色來做絕對的判斷。
二
泡制后分辨
實際測試,頂級抹茶靜置后約30分鐘會有明顯開始沈淀的現象,目前未曾見過研磨顆粒細到可永久懸浮的成品。
沈降速度,決定因素是“研磨的顆粒細度”。跟產地其實無關。臺灣綠茶只要研磨顆粒夠細,沈降速度與抹茶相同完全不是問題。
三
風味分辨
正統抹茶帶有淡淡海苔香、苦澀味輕薄,但不是絕對的判斷依據。抹茶等級的評定很大一部分取決于風味,等級高的抹茶跟等級低的抹茶比較,的確具有海苔茶香濃、苦澀味低的表現。
而如前述,原物料質量占絕大部份的因素。原料甘甜就不會苦澀,原料苦澀也磨不出甜味。
而有些消費者會認為茶韻相異,也可判斷是否為“抹茶”依據之一,但卻也不是完全精確,從茶葉品種、加工法、栽種方式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就跟檸檬和橘子的差異一樣,硬要比出誰高誰低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單純是原料上不相同。
—————END—————
中國飲品快報
來源|食力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