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星巴克先后在美國開設5家茶館,信心滿滿地要讓美國人愛上喝茶。然而,日前,星巴克對外宣布,將關閉旗下4家茶館Teavana Tea Bars,僅保留位于西雅圖的一家作為試點。
雖然“以賣咖啡為生”的星巴克茶館開不下去了,星城的咖啡館們為了全面利用經營空間,卻熱衷于打出這張“文化綜合互補牌”,桌游、密室逃脫、空運酸奶、中國茶等均被囊括進經營范圍。
業內人士認為,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休閑消費概念升溫,而西方飲品和生活方式的本土化,也正在面臨著文化差異、消費者接受度的考驗。
做生意主要為了賺錢,為了理想和愛好而經營一門生意的商人畢竟是少數。就像港式茶餐廳到了湖南,桌上會主動擺上一瓶剁辣椒,咖啡館這種源自西方飲品文化的餐飲類經營方式來到內地,為了更好地盈利,其經營模式也在不斷變化。
一位在湖南擁有8家連鎖分店的咖啡館店主就表示,如今的咖啡,甚至其他飲品經營行業中,很多已經不單純是“賣一杯飲料”這么簡單,從使用瓷杯或者紙杯中就能看出一家店的經營心態,有的店主希望傳播咖啡文化,而更多的則是希望迎合消費者的喜好,通過咖啡賺到更多的錢。
“現在的咖啡館,昏暗燈光下只售賣咖啡和甜品的店已經很少,商家一般會提供其他很多娛樂性配套服務,如定期舉辦咖啡沙龍、甜品課堂,免費提供益智類桌游,甚至是將經營場地進行改裝,為自拍達人提供拍照場景或是朋友聚會提供場地,密室逃脫、電影等內容都有人在做。”業內人士認為,在商業趨利準則的影響下,綜合娛樂元素正開始逐漸發酵,如果在確保店內商品質量的前提下做一些多元化嘗試,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說不定摸索出又一個受歡迎的全新經營模式來。”
在長沙博衍堂?食咖啡館的經營思路中,就有不少是出租場地給單位或團體舉辦活動。據記者了解,1月27日中午,便有某事業單位進行包場午餐,看中的是這兒的環境和地理位置。據該店店長孫丁煜祺介紹,這種外單位包場活動平均一周會有2至3次,頻率相對還不錯。
兔子想和貓咪做朋友,于是把最喜歡的胡蘿卜送給它,然而貓咪卻不領情。
這個小故事,在商業經營中同樣適用。無論以何種經營方式,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獲得市場的認可才是真正的王道。咖啡館的經營亦如是。在一個茶文化已有千年之久的國家,喜歡咖啡的人究竟有多少?消費群體大部分是年輕一族。
而這一消費群體最大的特征便是,喜好和口味變幻莫測,今天的最愛可能轉眼就不再喜歡。于是,商家如果想要用自己的堅持來讓這些個性鮮明的消費者適應節奏,顯然并不現實。
無論是餐廳還是飲品館,做生意還需仔細把脈顧客的文化心理,你覺得好的未必一定就能成,在經營思路上進行適當的轉變是一件必要的事。消費者不會在原地等你。
來源:三湘都市報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