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杭州咖啡館的整個業態,真如表面那么光鮮蓬勃嗎?
“往好里說,杭州盈利的咖啡館,不會到一成。”藍山咖啡負責人盛石說得很實在。
杭州詩夏咖啡、杭州咖啡夢想學院創始人樓波音更是覺得,除了星巴克,杭州幾乎沒有盈利的純咖啡館。
“杭州做純咖啡的,一只手都數得過來。”漿果精品咖啡創始人華夏說,“不要看開咖啡館的外表亮麗,其實背后都很苦”!
12年前一杯咖啡30元,現在還是這個價,房租卻漲了近三倍
事實上,即便是他們口中那些盈利的咖啡館,大多也不是靠賣咖啡賺錢。
眼下熱起來的“創咖”,更是與咖啡館相去甚遠,是創業、互聯網或是金融投資等的平臺。“可以叫沙龍,甚至叫辦公室。”樓波音說,“坦白說,我自己的詩夏咖啡,如果去掉咖啡豆銷售和咖啡培訓,純咖啡館的經營也是不盈利的”。
北啡咖啡的李曉陽,從事咖啡相關領域10多年。2003年,李曉陽在青年路開出了他的第一家咖啡館“幾米咖啡”。那個時候,這種同質的咖啡館整個杭州不會超過十家。12年前,一杯咖啡的售價就是28-30元。現在,咖啡的售價相似,咖啡豆原材料的價格也幾乎與10年前持平,但房租漲了近三倍。
如何消化瘋漲的成本?就連星巴克這類的企業都開始賣糕點、賣杯子、賣周邊產品,越來越多的街邊咖啡店開始做蛋糕、賣西餐和海鮮面,甚至是賣雞尾酒、威士忌、啤酒。一些早年間經營成功的咖啡館,則開始轉型了。
現在的北啡關了原來的街邊門店,轉做咖啡生豆的烘焙、咖啡店的輔導以及咖啡培訓。培訓的課程包括:咖啡基礎知識的講解,如何泡咖啡,如何經營咖啡館,如何管理,以及雞尾酒課程等。李曉陽說,今年還會新增烘焙課。
在各行業都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許多其他行業跨界而來的人士認為,開咖啡館門檻相對低、毛利高,有現金流。而很多年輕姑娘又覺得開咖啡館有情調,環境舒適,也沒有餐廳那么復雜的后廚程序。特別是一些家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大學畢業生,希望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不愿為別人打工。這些,都是近年咖啡館看起來“蓬勃發展”的原因。
有資深業內人士指出,“三高二低”是外行人沒有看清的咖啡館困境,也是杭州咖啡館,尤其是純咖啡館,很少盈利的根本。
杭城很多咖啡館多元化經營,推出松餅等點心
“三高”指的是房租高、人工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據藍山咖啡的盛石介紹,現在經營一家咖啡館,一般員工直接到手收入4000元左右,加上“五金”、員工住宿、工作餐等,保守計算,一個員工的月成本在5000元以上。“還有一些員工,只會基本的咖啡拉花,也要求收入七八千元。”漿果咖啡的華夏補充。
“二低”中的第一“低”,指與開店數量相比,咖啡消費的客人增長數量要低很多,甚至因為某些行業收入降低,許多客人的消費頻次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因此,存在嚴重的“僧多粥少”狀況,處于飽和競爭。第二“低”,咖啡的售價不升反降。這里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市場競爭激烈,咖啡館被迫加入價格戰;又比如,出境游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開始要求咖啡的價格也走“國際化”,而在不少國家,咖啡大多只要一兩歐元一杯(人民幣對歐元匯率1:7)。
據一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杭州某知名商務咖啡館,其總店一家店,2015年每天的營業額縮水2000元左右,年盈利僅為2013年的1/4。而另一家知名連鎖咖啡,據悉,數十家門店中,盈利的僅為個位數。據這位業內人士觀察,除了星巴克逆勢而上,知名大牌COSTA和太平洋咖啡,都有下滑趨勢。
幾年前,杭州咖啡館的經營情況是3∶4∶3,即三成盈利,三成不斷關閉、轉讓,剩下四成勉強維持,基本處于給房東打工狀態。而近年來,經營情況可以說是1∶4∶5,即盈利的只占10%,40%勉強維持,50%虧損轉讓,甚至連轉讓都困難。
此外,與餐飲相比,咖啡館雖然管理相對便捷,沒有后廚繁雜的各種程序,但也存在著硬傷。
最大的硬傷,是沒有熱門餐廳的翻桌翻臺。眾所周知,性價比較高的熱門排隊餐廳,盈利往往靠的是翻桌率,像外婆家、爐魚等,都有一天翻臺10桌以上的紀錄。可在咖啡館,這完全不可能。
喝咖啡,要的是一種安靜、舒適的氛圍,不但不可能排隊,而且更要求座位間隔寬敞,保持良好的私密性。人均座位面積大了,同面積的座位數少了,人均占席時間也拉長了。據業內人士估計,星巴克這類咖啡館的人均占席時間一般在1-1.5小時,而一些座位舒適、環境更有情調的咖啡館,更是在2小時以上。
這也導致了咖啡館的另一個硬傷:大部分餐廳過了用餐時間,員工可以休息,經營場地可暫停營業,可咖啡館要保持持續營業狀態,場地必須一直有照明、供暖(或冷氣),員工也得一直工作。
“表面看起來,或許是咖啡毛利高,其實利潤都耗費在環境和時間上了。”盛石坦言。
目前,藍山是傳統商務咖啡,漫咖啡提供更多飲品餐食選擇,漿果走精品咖啡路線,詩夏則是精品+個性化。四家咖啡館風格迥異,不過,幾位負責人一致認為:真正的咖啡館,咖啡必須始終是主營業務。
“簡單點說,抽掉其他所有營收,你的咖啡館,應該是靠賣咖啡就能生存下來的,其他都是錦上添花。可如果全靠其他收入,去彌補賣咖啡的虧損,那它只能稱為一個平臺,而不是咖啡館。”
“我們的旗艦門店,做餐、做美食是特色,但投資和風險會隨之大很多。除了與咖啡館競爭,我們還要面臨與餐廳競爭的壓力,需要有各方面的準備。”漫咖啡杭州區總經理許文俊如是說。
“開咖啡館,不僅是財力、人力的投入,更需要店主全身心地投入,真正了解各個流程細節。”許文俊說,僅憑一時的沖動或熱情,就貿然投錢開咖啡館是不合適的。
來源:都市快報
記者:何晨 諸逸文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