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報在伍拾嵐餐飲公司的簡介中看到,該公司介紹自己的第一句話就是強調他們“為中國唯一合法取得50嵐品牌之公司”。
據了解,上海伍拾嵐的背景是真鍋咖啡,他們除以直營體制運作外,規劃中在區域成立合資公司或精選出區域代理商。目前該公司已在上海、深圳、佛山、大連、新疆、昆明、鄭州、杭州、南京、常州、無錫、揚州、常熟、昆山、淮安、吳江、廈門、合肥、南寧、丹陽、靖江、蘇州、菲律賓、迪拜等地開設店鋪,店鋪具體數量未知,據知情人介紹,應該在60-70家左右,官方網站給出的數據為“近百家”。
“一點點”給記者的回復是,因為在大陸“50嵐”商標被注冊,無法合法使用,為規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他們啟用“一點點”名稱開拓大陸市場,目前,一點點發展迅速,總數量已在200家左右。快報從供應商處獲得的一些數據顯示,一點點原料使用快步穩定增長,勢頭正勁。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臺灣50嵐分為5個公司運營(該數據未予以完全證實),其中設立在上海的一點點為臺北50嵐關聯品牌,而設在廈門的“KOI cafe”連鎖店為臺南50嵐的關聯品牌,目前KOI數量約在20家左右,整體發展穩健。
此次上海伍拾嵐狀告一點點似乎并不出意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50嵐”作為臺灣茶飲行業的頂尖品牌,其品牌溢價效果明顯,任何擁有該品牌的公司在大陸開拓市場,都會首先獲得“溢價效應”。早期“50嵐”商標被國內某公司注冊,其后真鍋咖啡耗資購買,正在真鍋咖啡發力運作“50嵐”品牌時,不料一點點在大陸崛起并標注與臺灣50嵐的關聯性,這讓他們措手不及。
據了解,目前上海伍拾嵐公司聘請了臺灣50嵐的團隊成員,正在規范該公司50嵐品牌的各類動作,志向非小。此時“一點點”的迅猛勢頭,無疑對伍拾嵐的發展起到了抑制作用,“面對可能出現的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情況,上海伍拾嵐不拿起法律武器才是不正常的。”杭州一家茶飲連鎖品牌老板笑著說。
伍拾嵐公司公布的律師函和法院文書顯示,該公司認為一點點“打擦邊球”,在宣傳上故意使用“臺灣50嵐關聯企業”字樣,要求“一點點”立即停止侵權。在一審判決書上,判決結果是一點點公司賠償5萬元給上海五十嵐。
“這僅僅是一審判決,我們肯定還要上訴。”一點點方面相關人士接受快報采訪時明確表態,他們并完全不認可這種判決,“至于這種結果一出來他們就公布的做法,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采取合理的方式應對。”一點點相關人士還表示,這次敗訴主要是因為提供給大陸法院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接下來上訴將提供符合大陸法院要求的材料。
上海伍拾嵐方面在下午4時30分截稿時,并未正面回復快報的采訪請求。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連鎖品牌負責人(可以理解的原因,快報不予顯示該人士名字)在接受快報采訪時認為,業內所談的“真假50嵐”概念,其實從情理和法律來講是不存在的,兩個角度看問題,任何一方都是真的。
商標注冊在常態下講究“時間優先”原則,上海伍拾嵐優先獲得大陸50嵐商標,從法律意義上講,這個商標確是上海伍拾嵐的。盡管情理上可以講出一些道理,但是情理不能高于法律。
事實上,“50嵐”商標的歸屬問題并非核心問題,誰在運營管理上掌握優勢,誰才能在最終的品牌競爭中占據優勢。從此次兩家公司的官司的角度看,通過這一事件,借助媒體宣傳,兩家都是贏家,伍拾嵐可以正大光明地向全國宣布“50嵐”品牌屬于他們的,不容侵犯,“一點點”也借此宣稱了他們的特殊背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