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餐飲界"立馬關注!
別再猜美團外賣的新朋友了,多半真的只是發布新logo和招商結果吧?美團外賣說“如今 我們真的變了”,餓了么說“他們變,我們不變!”。不論變與不變,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在外賣這個血海中,怎么才能做出讓用戶放心的外賣呢?
新伙伴是誰?
“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新朋友”。這張美團外賣的海報發布之日起就引發了業內的各種猜測。圖片中被搭著肩膀的小弟到底是誰呢?這衣服的顏色和送餐包分明暗指餓了么?餓了么第一時間出來辟謠,措辭嚴厲不留余地。
不過大家將信將疑,畢竟過去大公司前腳辟謠后腳證實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如果不是餓了么,那是樓下100?或是達達?要不然就是到家美食會?美餐網?
更有“專業人士”給出了這樣的概率:達達 70%,樓下100 60%,餓了么 50%,零號線 50%,到家美食會 30%,美餐網 20%。
但依個人觀點,以上合并的可能性幾乎全部為零,原因有三:
重大合并前不會如此高調
如果是跟餓了么這樣的重量級合并,事先是不會走漏任何消息的。滴滴與快的,58與趕集,攜程與去哪兒,美團和點評,重大合并可曾事先走漏過風聲?所有當事人都會被要求嚴格保密,怎么會如此高調的提前透露呢?還公開請用戶競猜呢?
真合并的話這樣配圖恐不禮貌
圖上兩兄弟是大哥摟著小弟的肩膀的感覺,看似親昵,但被合并一方看到后不免多想?合并后的團隊整合本來就很難,在此敏感階段,如此不計后果的節外生枝,恐怕決不可能。
運營手法是典型的品牌發布
如果是合并或者投資,讓自己的用戶有什么好猜的呢?這樣的運營方式,唯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品牌發布和產品發布,讓自己的用戶競猜自己的產品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所以不出意外11月18日美團外賣也許真的會發布新的logo?新的VI?正合“如今 我們終于‘變了’”這句。新伙伴是指全國招商的結果么?希望能有驚喜,且拭目以待吧。無論怎樣,未來一年的外賣市場都不會太平靜,各大外賣平臺間一場大戰要打,外賣商戶置身一片紅海之中想要生存和發展也絕不那么容易。
對于外賣平臺和外賣商戶來說,未來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外賣平臺:物流和供應鏈
回顧過去6年外賣O2O平臺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成長、擴張幾個階段,2015年之后將進入成熟期。外賣平臺競爭的核心將集中在兩個方面:物流和商家供應鏈。
2009~2011年:萌芽期
2009年,餓了么悄然成立。2011年以前都不太受人關注,直到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外賣O2O真正生根發芽。
2011~2013:成長期
2011年后外賣O2O開始進入真正的成長期,彼時千團大戰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彼時正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之年
2013~2015年:高速擴張期
2013年,那一年餓了么瘋狂擴張,那一年美團外賣正式成立,還是那一年淘點點來湊了熱鬧,而剛轉過年百度外賣又加入戰局,直到2015年貼補大戰、地推大戰愈演愈烈。
2015年后,成熟期
成熟期最終回歸商業本質的競爭。之前平臺的競爭的是簽商戶的速度和貼補促銷的力度。2015開始,該是平臺幫助整個外賣行業提高產品和服務水平的時候了。而未來的外賣平臺的核心將轉向:物流配送、商家供應鏈。
餓了么已經發布了“蜂鳥”眾包物流配送平臺,也悄然上線了“有菜網”;相信很快也會看到更多美團外賣在物流和商家供應鏈方面的動作。無論美團、餓了么變與不變,相信后續的重大動作都會與這兩點相關。
外賣商戶:產品為王
外賣平臺之間必將是一場血戰,而外賣的商戶面臨挑戰更大。現在想做外賣的人越來越多了,外賣已成一片血海。幾大趨勢會令外賣的商戶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難:
越來越多專注外賣的外賣品牌
目前的外賣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外賣品牌不再以餐廳為主,而是越來越多的專注做外賣的品牌。以北京市場為例:優糧生活、焦耳外賣、淘太郎、夾克的蝦、拼豆夜宵、小貓怕胖、小廚小菜······都是專注做外賣的品牌。專注的背后是對產品、包裝、配送更加精益求精。后續的進入者如果不能做出差異化的好產品,想要生存和發展的難度比之前要更難。
口味和品質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個外賣,買第一次可能是因為便宜,但重復購買就要靠口味了。外賣的口味主要取決于兩點:現炒和保溫。只有現炒的菜品,而且送到用戶那里溫度保持在60攝氏度以上,才能保證菜品的口感,才能保證用戶的復購。
之前有外賣使用的水浴或者微波菜,這種通過再次加熱的“剩飯剩菜”因為口味明顯的差距正在逐漸被淘汰。但是現炒對于中午的高峰時段來說對生產效率的要求極高。一家生意好的外賣店,中午高峰時段1個小時要出500份以上的菜。
通常一個中餐館的炒菜師傅一天炒60份菜,而外賣的炒菜師傅一中午就要炒100份以上!這不是簡單的加快速度就可以搞定的,要對整個生產環節做不斷的優化才成。
廚房選址將變得越來越難
因為要現炒,就要有廚房、有煙道,還要符合政府部門的各種標準,這樣的廚房越來越難找了。就拿北京來說,最新的餐飲營業執照審批要求60平米以下不能做,地下空間經營不能做。在寫字樓周邊找到合適的外賣場地是越來越難了。而現炒對廚師要求就更高了,原來北京月薪4000~5000就能找到一個炒菜師傅了,現在好一點的有可能要到8000以上。
盈利依然會異常艱難
又要口味有保障,又要付房租,又要付工資,還有物流費用,最后外賣的凈利也就所剩不多了。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外賣平臺是不能向商戶收取傭金的,否則生意真的沒法做。若想掙錢就必須想辦法提高毛利或者降低房租和人員的成品。
來源:品途
整理編輯:eddy
餐飲界新媒體專注餐飲創新研究
國內餐飲新媒體TOP10、搜狐自
媒體聯盟、網易自媒體聯盟成員
▼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