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多方的店面,設計成高大上,只賣包子及油條等

    餐飲視界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400多方的店面,設計成這樣,

    這里賣的竟然是,

    包子、小餛飩、豆漿、油條,

    你可以想像一下,

    這里吃包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


    – 杭州 · 濱江



    一覺醒來,饑腸轆轆,這時你的選擇是什么?


    在小城君看來,最理想的早餐搭配是一屜小籠包,配一碗熱乎乎的小餛飩,或者一碗甜甜的豆漿,簡單又美味。如果時間匆忙,買兩只肉包拿著走,也行。總之吃包子就是一件特別平凡,特別日常的事兒。然而上周末,小城君的朋友圈被一家包子鋪刷屏了。


    簡單總結一下信息量:杭州要開一家高逼格包子鋪,老板請了一群朋友先去內測。“內測”兩個字用在包子身上,吃貨們完全坐不住了,再配上前期流出的店鋪照片,文藝青年們也坐不住了。你們懂小城君的……這種事當然要第一時間趕去湊熱鬧。




    這家“包子鋪”,叫做“食課”。就之前朋友圈流出的圖片看,有點兒安縵酒店的隱逸和自然,又有點兒MUJI的簡潔樸素。來吃飯當天,服務生手里的點菜本,真的就是MUJI的。不僅如此,這里絕對是全中國逼格最高的“包子鋪”:開化深山運來的土豬肉,真正自然生長的有機菜,蒜蓉辣醬是后廚每天新鮮剁出來的,吃飯的碗,一水是能擺進美術館的那種藝術品,連蘸醬油醋的碟子都來自張永和的餐具品牌JIA……


    偷聽到鄰桌一位男士是這樣對女伴介紹的:“本來想帶你去宴西湖的……”


    小城君補充一句,宴西湖是外婆家的老板吳國平新開的高逼格餐廳,也是400平米,花了800萬裝修,卻只有50個位置,據說已經訂到了一個月后。



    UTT的創始人包冰,

    她和另一位創始人吳永紅,

    為了解決自己吃飯的問題,

    在自家樓下開了一間“食課”,

    沒想到就這樣刷爆了文藝青年們的朋友圈。


    五年前,包冰還在做房地產營銷時,吃的最多的是外賣和快餐。而現在,在家處理好郵件之后,她就可以晃到樓下“食課”吃一客燒麥、來一碗小餛飩。食材干凈、放心,口味清淡、舒服,這樣的生活讓她每一天都充滿了幸福感。


    自從和好友吳永紅開起了家居店UTT,包冰就像換了一種活法。UTT,全稱是Under The Tree——不僅僅意味著原木材質,更是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大多是從村口的大樹下開始的。


    從家居店到開一家餐廳,這個想法,最初就是身邊的幾個朋友念叨起來的。家住濱江的幾個設計師朋友,生活半徑差不多,周圍沒什么好餐廳,每天大家都會發愁吃什么。這件事情,讓包冰和吳永紅也心心念念了很久,后來一想,不如開一家自己的餐廳吧。




    混杭州文藝圈的人都知道



    “食課”這個名字,

    意思是,在這個空間,

    重新學習如何“吃”。


    關于“食課”這個Logo,一開始,是按照篆書來設計這兩個字的,但字形出來之后,又覺得味道不夠,總好像少了某些氣韻。于是,包冰找到了頗有才氣的書法家肖慧。肖慧一氣呵成,如有神助一般寫下了這兩個字。那天一直到凌晨三點多,包冰才帶著寫好的字從紹興趕回杭州。


    考慮到家居零售店和餐飲空間的功能需求不同,他進行了全新的設計。希望,這個空間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人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傳統精神,但氣質和感覺上必須要是當代的。



    UTT和食課,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

    餐廳空間更明亮、溫暖、質樸。


    不過,兩處空間在精神層面也有共通之處,延續了一貫的生活美學——“家里面用這樣家具的人,對食物的要求大抵也會是這樣。”



    竹、木、水磨石、琉璃燈、黃銅……,選擇材料時,首先遵從傳統質樸、可持續性、純天然的原則——這和包冰選擇食物的理念是一致的。


    空間中,竹子這個元素出現最多,卻并不容易發現。一是墻面的竹板,二是天花板上的竹編,三是大門把手和樓梯扶手的竹竿。



    餐桌上,

    原竹制作的筷子,

    也在細節上與此呼應。


    樓梯扶手,

    取自多年自然生長的老梅竹。


    天花板上的竹編,

    是包冰專程跑到嵊州村子里,

    找老手藝人一塊塊訂制的,

    每一塊的尺寸都不同。


    天平座的吳永紅,

    對家具和木材的選擇十分用心,

    吧臺的木料,

    只有同樣愛玩木頭的人才知道,

    都是精心挑選的老柚木。


    吊了這么半天胃口,

    終于要說到吃的了。

    先上一張菜單:

    可食用級別的環保紙打印出的菜單,

    土豬肉包、素菜包、豆腐包、棗泥包……

    嗯,果然還是包子鋪。


    無添加小麥粉,

    蒸出來的包子樣子黑黑丑丑的。

    但咬一口,就像品酒有“后味”一樣,

    能嚼出甘甜的回味。


    筍丁燒麥。35元,5枚。

    沒有水淋淋的湯汁,清香爽口。

    蒸屜是專門定做的,

    連雪白的屜布,

    也是上好的用料。

    牛肉面里藏了一根袖珍有機小胡蘿卜,

    軟、糯、甜。

    食課沒有炒菜,

    主打的是蒸菜。

    油渣蒸芋艿,

    其實不是杭州人說的那個油渣,

    而是熬出的肉醬。

    配一碗稻花香米燜出的木桶飯,

    特別下飯。


    包冰說,他們就是想把小時候最簡單樸素的食物帶回餐桌,讓吃的人打開五感,品味食物原本的味道。小城君吃到那只其貌不揚的包子時,想起的是小時候,放學后溜進廚房,灶臺上的蒸籠正呼呼地冒著熱氣,媽媽隨手丟來的、新出鍋的包子,就是這個味道。


    說說容易,光是為了食材,他們就忙了大半年。做包子、小餛飩、肉圓的土豬肉,是找遍了杭州周邊農村,最后跑到開化山里才訂下來的。這些特立獨行的土豬,整日在田間山林撒歡,吃的是瓜果雜糧,肉不帶葷腥,反倒有一種甜香。有機菜,周邊幾個農場他們都去看過了,大棚種植的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一定要自然生長的才行。




    不管做什么,第一大原則是:絕對不能放味精,也不用多余重口味的調料掩蓋食材本身的味道。


    葫蘆型的小碟,資深吃貨自然懂,來自張永和JIA品牌餐具,一套要288元……模樣不起眼的幾只“土碗”,是藍天、石屏、其弈等幾位年輕陶藝家的手工作品。



    打破了會不會特別可惜?包冰說,碎了不會輕易扔掉,而是要用金繕修補,這樣自然留下歲月的痕跡,更加珍貴。


    在京都,她曾經無意間走進過一家開在地下室的咖啡館。店主是一對兒老爺爺、老奶奶,他們也不多說話,只是不慌不忙地送上一杯手沖咖啡。環顧四壁,咖啡館的木頭墻壁和吧臺已經包漿泛光,歲月留下的痕跡,讓這個空間充滿了氣場。



    這,其實也就是食課的理想:

    不求一日爆紅,

    卻能緩慢生長。


    部分圖片:劉宇杰

    ▲餐謀長聊餐飲

    ▲本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部分采編于各大媒體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及作者投稿,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所以未注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來源:一人一城,由趙俊亦整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長按二維碼點選 (識別圖中二維碼)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91.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月16日 23:48
    下一篇 2016年1月17日 07: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